我是北京人:聊聊老北京话(三)
我的一位广州老朋友向我提了个问题,她说“我来北京快八年了,有些话就是听不懂!比如说公交车站“大栅栏”,公交服务员就不是这样念的,并且相差很远,叫法我至不懂。所以也很有兴趣。”针对此问题,我浏览了网络,对于大栅栏读音的汉字表示五花八门,有“大师烂儿、大什烂儿、大市烂儿、大石滥儿,大食辣儿、大石栏儿、大十烂儿”等等。我上网查了查:把北京“大栅栏儿”读音的有关资料回复给那位老朋友吧。
网查资料:大栅栏原本称为廊房四条,在清朝乾隆年间,皆因街内商铺众多,为防盗贼所扰,商家联合自保,在街东西口修建高大的木铁合制的栅栏,白天开启,夜晚闭合,久而久之冠以街名。
有位教授提出关于大栅栏的读音属于地名特殊读音的古音保留音。认为,北京土话中运用卷舌音极富灵巧灵活,轻重音的分配具有浓郁特色又显得与常理不同,有些字音在组句中用滑音一带而过,显示出京味儿的地域特点,在北京成为都城后的几百年语言的进化过程中,特点鲜明的儿化音在句音句字中被发挥到了极致。而大栅栏(大十烂儿)这一地名在用北京土话表达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首先,大栅栏三个字,北京话的发音的重音在前后两个字上,中间的栅字利用滑音轻轻一带而过。栅为多音字,查《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中,栅,(zha[榨]又读shan[山])栅栏。如:木栅;铁栅;门栅。由此看来,“大十栏儿”读音的形成是否便有了理论的依据呢?试想,大栅栏三个字中的栅(zha)读成栅 (shan),就成为大栅(山)栏,如果大栅(山)栏三字除去大以外,栅(山)和栏两字都带儿化音,就变成大栅儿(山儿)栏儿,栅(山)和儿的连音轻读快读就发“十”的音,那么,在读音上就形成了“大十烂儿”的发音。
再则,北京话的讨巧音、轻读音和省略音的互补,在称说地名时吃字、吞音、变音、变调等发音特点表现得相当突出,久而久之大栅栏儿就变成“大石烂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