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先生 | 游寿先生是如何做学问的?

昔人用功深而耳目苦隘,

我辈今日耳目之资广矣,

所得乃不及前贤远甚,

岂不愧哉!

——胡小石先生《跋何蝯叟隶书史晨碑字课册》

那个年代没有知网

博闻强记是不二法门

游寿先生,(1906—1994),女,字介眉。福建霞浦人。1928年至1936年,先后就读于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师从胡小石教授。1941年至1957年,曾任职于四川女子师范学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图书馆、南京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大学、山东师范学院。1957年来到黑龙江,历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游寿先生在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领域多有建树。其书法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游寿先生的“随性”简历

姓名:游寿

性别:女

年龄:83

民族:汉

职务:历史系教授

工作单位:哈师大历史系

通讯处:哈师大15栋家属楼205

学书(画)简历:幼有家学,长从胡小石先生学。

发表的作品和论文:说不清。

考古、教学、科研回忆

 游寿先生

我于1906年旧历9月13日出生在福建省霞浦县城的一个四世读书的教育家庭,汉族。1911年入地方小学,1918年小学毕业。1924年进省城福州女子师范学校,1925年毕业。这时正值“五卅”惨案期间,我参加了青年学生运动,经朋友的介绍读了一些左翼作品。不久,反动政权在福建抓学生,我便回到老家当小学教师兼一些挂名行政职务。1927年离开 福建。1928年进南京大学当借读生,第二年正式入学,记得当时有胡小石先生讲甲骨文字。这时河南安阳发现完整的甲骨,上面刻有文字 "X X"。有人说是 "获白麟",小石先生说:“没有白麟,《史记·齐世家》:'苍兕苍兕……’当是野牛,青牛常见,白牛不常见。”后来,考古生物学家说是野牛骨(近年各地也发现野牛骨),在战国时大青牛是很多的,牛皮也用到军事上。于是我想考古必先学得扎实,尤以文字作基础。依靠多学一点常识,然后再窥研究之门。这时中央研究院正在安阳发掘。虽然有报导,却看不到什么实物。我从知道殷代甲骨文开始,就感到这是一门崭新学科,自己决心着重在文字学上下一番苦功,省得学习上出漏子。有一天在课堂上遇到曾昭燏,她在外语系一年级,先来听课,试听教授如何说。我叫她转中文系,学文字学,再学一点古文献、考古文物,这祥前途较广阔。她在第二年转到中文系。以后我们共同构写了甲骨文前后编,用蝉翼箋影写的,请胡小石先生题词。我随带身边多年,可惜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在南京失掉了。

游寿先生《书学史》笔记手稿

当时在南京我有机会看到中国不少故宫文物,是要在英王加冕时,送出国展览的,先在中国展出(大概这批文物现在台湾)。我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不只是“四部”的文献流传,而物质上却更丰富。我决心从事考古是在此时定下的。一个人的学习在大学时就要定向。

游寿先生1930年摄于南京

旧中国考古学者不是从考古科班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记得有人告诉我一个趣闻,当考古队伍初到河南发掘,遇到新石器时代墓葬,有陶罐和蜷伏的无发尸体,便叫起来,这是“和尚坟”。然而,这些人后来都在发掘中锻炼成为名家了。

游寿先生金文笔记  1951年

钤印两方:游  介眉

我在当时也只能找到某些金石资料,用历史文献来互证。我真正踏进考古门槛,是在1943年以后。我在四川的白沙女子师范学校任教时,曾昭燏从国外回到昆明,又辗转到四川乐山的李庄山中,她要打开“善斋”一批青铜器,便找我去。在旧中国,一个研究金石的人能看到拓片,就可满足,现在能看到许多青铜器,太好了。于是我辞掉敎学工作去参加。在这阶段,我不但参与整理“善斋”青铜器,而且还看到留在箱库中未发表的安阳青铜器。听梁思永先生口述东北昂昂溪考古工作、细石器文物等,这给我以后离开山东赴东北搞考古工作有很大的启发。在李庄山中,我认识了许多学术界人物,如李济先生,他是在国外学考古的。此外,有梁思永、夏鼐,研究人类学的凌纯声和吴定良,向达则专攻唐史及敦煌学,搞语言研究的有李方仲,董作宾独揽了甲骨。他们各搞一门,但互通消息,有时开个报告会。由于凌先生和向先生是南京学友,有时互相谈谈所学,有时也流露出依人之叹。当时的头头傅斯年却感到秀才难伺候。

中央图书馆 《图书月刊》 1941年第二卷第三期 书影

游寿先生《金文与诗书论证》原刊

在这种情况下,我进入了学术门槛,当时我虽然也看到一些甲骨,但只许看不许问。当时我有一个想法,学术门甚多,一个人为什么要往死胡同里走呢?前面有一大批墓志拓片,没有人问津。因此我便整理这些拓片。我的一些金石文章题跋就是这时写的,而《李德裕年谱》也是此时找到的,大概是三易稿了(1986年始印就)。

游寿先生《李德裕年谱》 手稿

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投降。这时,我也回到南京,到1951年我去济南。在这几年中,中国考古又有了重要发现:1.四川王建墓发掘;2.南京南唐二陵发掘;3.山东济南沂南汉墓发掘。虽然我都在这些地方,然而却未能参加,有的因 交通不方便,有的正在教学中或有其他任务。不过在济南时,如城子崖、谭城、大辛庄和千佛山下的古墓发掘,我却都看过。城子崖断崖上仍留有黑色蛋壳陶。后来,我到泰山、曲阜,还看到周公庙的遗址。尽管发掘的人走了,那里还剩下一些陶片,和城子崖陶片造形有相同之点。

游寿先生丈夫陈幻云先生手稿

上有"山东师范学院稿纸"字样

(资料由游先生后人提供)

我以为,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不可能参加所有的发掘工作,但要看,要了解、综合、分析,论其异同。中国历史悠久,土地广博,发现既有这么多,不知道的更不知多少!向多方面学习,“转益多师是吾师”。我的考古学就是在这样的不断学习中得来。

1987年,游寿先生书杜少陵句

在山东学习的机会很多。在山水沟地摊上可以谋到一些名贵文物;走出校门,爬上千佛山,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当时,有一件事让我不能忘怀。一天,一位青年同志和我攀藤、批草,把我拉上千佛山的另一个山头黄石崖,那里横排几处北魏造像,雕刻精美。一个洞穴正视是个形态,侧视又是另一形态。全国各地的天女绘画是披衣、衣褶飘动,而黄石崖上的舞女却是裸体的,人体曲线、舞姿刻画细腻。两年之后,荆三林将其发表了。我对拓拔魏文化,也是在这个时期有了了解。1963年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发表《拓跋魏文化史稿》一文,虽然由于未到山西大同,关于雕刻方面内容未能刊出,可是,却为我在1982年考定鲜卑人在黑龙江嫩江定居的事做了准备。

游寿先生在济南所获“楚国玉帽饰”

1957年,我来到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在一个星期天,到黑龙江博物馆参观,看到一些文物很珍贵,但都只是开个眉目,许多问题并没有着落。后来我认识了赵善桐同志,他借给我一些资料,是一些外国考古者在侵略者支持下所作,这些人匆匆而来,恍惚而去,并没有研究出什么问题。1960年本院历史系成立。赵善桐约我到哈市黄山看出土的大象牙。黄山又叫荒山,是冲积的黄土山。在硅瓦厂处,他送给我们一个大象牙臼骨,由于他的协助,我们了解了黄山地形。他还介绍我们踏看了由水沟分开的南北城,采集了一些肢骨制作的工具。在断崖上看到沙水冲积各断纹。我对东北地理重新读起,这可说是我野外工作的开端。

游寿先生考古所发现的猛犸象化石,并作注释

1961年,我们到牡丹江发掘了一个月,发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的十二个坑位。这些遗存,大约是渤海建国时期留下的城堡。

第二年,我又到嫩江地区考察了西边的几处细石器遗址。这些遗址说明黑龙江文化以嫩江为界,为东、西两面。古代两大区民族不同,土壤给人民带来的生活也不相同。嫩江区多游猎、牡丹江区有农耕。这里有大型磨制石器,还有打制细石器,一部分是用黑曜石,而在黑龙江黄山却有上述两种细石器,既有嫩江区细石器,同时还有牡丹江区黑曜石细石器。

《题嘎仙洞祝文》

1981年以后,我感到自己做了两件于考古有意义的事:一是替黑龙江、内蒙古解决了鲜卑族古代历史地理上的疑案, 即找到了横亘在嫩江上游的大兴安岭古代鲜卑族所在的山洞,今叫嘎仙洞。此洞于1980年发现。另外是我回南方考查了日本十七次入唐使船飘流到中国海,所记载的唐代长溪县赤岸村。近年日本真言宗空海法师代致贺能上长溪县看到赤岸表:“惟八月初日,乍见云峰,欣悦极,过赤子之得母,越旱苗之遇霖。”这是空海在海上看到赤岸的描述。1984年以后,日本真言宗信徒四次到赤岸朝拜。我考察了赤岸之后,回到北国。

游寿先生在家乡赤岸考古

我多年考古,对于这两件工作感到是平生最满意的。虽不是由我一人所做,但通过自己对文献留意,将其用到考古上,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给来者提供依据。

录杜甫句

我现在已是80岁以上的人了。考古和文献分不开,过去自己经常是有了发现就待到十年、廿年,看到国内走得差不多,不能解决了,这时才发表。如寿县蔡侯墓,我在《左传》上,对蔡国事是熟悉的,但由于发掘者、研究者对该墓文物一开头就错,于是全国很多研究者跟着错,只一字之差,把时代、语言、人物、都搞乱了(注:见《南京大学学报》1980.1期),许多争论问题不了了之。直到1980年我的旧作才得以问世。我有感于此,便志在扶植新生力量,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文章原载《书法赏评》2001.4)

1988年,游寿先生出席长春·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

挥毫作书,旁为栾继生教授。


(0)

相关推荐

  • 远古文明的完美绝唱-红山文化

    卢江良 王源源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方向2千米处的英金河畔,坐落着一座褐红色的山峦,蒙古语中称它为"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汉语称为"红山 ...

  • 《吉金类系》后记

    笔者对青铜器的兴趣,始于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转入管理工作之后.因为不再有时间下田野,每天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之后,也没有心境静下来搞专业,翻看青铜器图录就成为笔者最接近商周考古专业的消遣.现在看来,这种 ...

  • 第六批国保--古遗址(11)

    本篇目录: *************************************** 101.白口城址 汉至南北朝                     江西省泰和县 102.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

  • 邢台酒文化博物馆为什么要复制邢侯簋?

    在邢台酒文化博物馆的陈展中,有一件青铜器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与邢国历史紧密相联的邢侯簋,虽然说这件国宝级的器物是复制品,但这是至今邢台市民能够看到的与实物一致的唯一展品. □ 古顺复制邢侯簋 为了更好 ...

  • ​秋风落叶,与您道别

    2021年9月26日0时43分,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刘绪,因病辞世. 刘公谦谨一生,真诚善良,品德高尚,严于律己,尊师爱道,深受学院师生爱戴和全国同仁尊重,是考古学界公认的& ...

  • 秦淮春水绿迢迢,说尽华年旧梦遥 | 沈祖棻、曾昭燏、游寿旧事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正门前,有一个"二源广场",竖立着两块石碑,分别代表着今天南京大学的两个历史来源:原国立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 20世纪上半叶,这两所著名的大学曾哺育了一批杰出 ...

  • 史海钩沉 | 游寿先生在家乡福建的重大考古发现

    空海入唐之地--福建霞浦赤岸的滩涂景色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空海乘船来我国求法,途遇台风,在海上漂流了34天后在赤岸登陆获救.后来,空海在西安青龙寺拜高僧惠果为师,学真言密教,并习中 ...

  • 游寿先生《历代书法选》之 【族徽、象形、指事六种】

    释文:以上六种是初期青铜铭文最早族徽稍后有祖父和干支字到作字动词出现能记事 商代族徽 由于族徽使用的普遍性和早期文字本身的原始性,初期的族徽和文字并无本质的区别,族徽既是家族的形象标志,又是家族的称号 ...

  • 游寿先生《历代书法选》之 【宰丰骨、我鼎】

    宰丰骨.我鼎拓片 游寿先生注:宰丰骨与我鼎都是殷代书体 宰丰骨及拓片 [甲骨文宰丰骨匕刻辞] 相传在安阳出土,经鉴定为商代时期的牛骨,呈匕首形,共镶嵌十四颗绿松石为装饰,用于记载卜辞.完整无损,同类文 ...

  • 游寿先生《历代书法选》之 【大保敦、丁巳尊】

    游寿先生注:此二种金文均为殷代书体,尤以丁巳尊计时法与甲骨文同. 延伸阅读 大保敦及其铭文拓片 [大保敦] 大保簋,是清道光末年在今梁山县寿张集村(寿张县故城)附近出土的"梁山七器" ...

  • 栾继生教授 | 从游寿先生编写的两部书法教材说开去

    从游寿先生编写的两部书法教材说开去 栾继生 沈鹏先生称赞游寿先生"是杰出的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游寿先生毕生从事文史.考古.书法艺术的研究与教学,游先生的书法教育基于广阔而深 ...

  • 妙迹天成 | 游寿先生题签书法欣赏

    西汉萧何主持修建汉城未央前殿后"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水".这里描述的是大字榜书之创作过程与书法艺术的社会影响之盛况.千古史册传此佳话,令人神往.小小题签,其观赏价值.文化内 ...

  • 栾继生教授 | 知己比邻兴不孤 远书重读更沉吟 ——读游寿先生与苏渊雷先生书信

    知己比邻兴不孤  远书重读更沉吟 --读游寿先生与苏渊雷先生书信 ■ 栾继生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版<苏渊雷往来信札>收录游寿先生致苏渊雷先生信三封,杨克炎先生以此书见示,并嘱作文. ...

  • 游寿先生一份“霸气”的简历

    偶然看到一份游寿先生1988年的作者简历, 寥寥数字,霸气凛然. 姓名:游寿 性别:女 年龄:83 民族:汉 职务:历史系教授 工作单位:哈师大历史系 学书经历:幼有家学,长从胡小石先生学. 发表的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