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万代词宗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

说起李煜,这个会写词,善诗文的皇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网友中更有甚者把他誉为''千古词帝,万代词宗''。
其实说起万代词宗可能属实是有点过了,毕竟古代会写词的人不少,北宋初期有王安石,范仲淹,还有后来的苏轼,北宋到南宋这个衰落的阶段还涌现出了一批词人,有女中豪杰李清照,还有辛弃疾,朱敦儒等,即便是后世词人还有纳兰容若,中国历史上写词的人并不少,笔者认为把李煜说成是万代词宗真的是有些过了,但也并不能否认李煜词的文化价值。''千古词帝''我想这应该是名副其实了吧,写词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像李煜这样把词写到如此境界,我想应该没几个了吧。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其实李煜这个人真的不适合当皇帝,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再怎么轮也不该轮到他头上,而且李煜本人也没有当皇帝的意向,史书载“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 ”
科普一下:重瞳就是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在上古神话里记载有重瞳人一般都是圣人,但实际上经过现代医学解释,这种情况属于瞳孔发生了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但并不影响光束进来,又叫对子眼,现代医学认为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中国史书上记载有重瞳的只有八个人:仓颉、虞舜、重耳、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
而李煜的重瞳就意味着李煜的一生注定不平凡,因为李煜的重瞳从小就被人说“当大贵”而李煜是家中的第六子,一般怎么也不可能当皇帝,但是因为李煜从小被人说成是贵不可言,所以李煜的哥哥们很担忧,害怕这个自己的六弟李煜有朝一日会成为皇帝,所以他们想尽办法阻止。
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李煜的大哥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却颇有军事才能。当时元宗李璟将政务交由皇太弟齐王李景遂全权处理,李弘冀遂与李景遂爆发皇储之争,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入主东宫后毒杀叔父李景遂,元宗李璟以其残害亲叔叔而废除其太子之位。
二哥李鸿茂幼颖异,善歌诗,格调清古。年十四,封乐安公。善骑射击刺,然不喜戎事,每与宾客朝士燕游,惟以赋诗为乐,却英年早逝,年仅一十九。
大哥被废,二哥英年早逝,李璟剩下的儿子们也各自猜忌,互相暗害,而李煜是真的没有皇帝心,可其他兄长的死亡却将他不得不推上了皇帝的位置,一个最不愿当皇帝的人最后竟成为了皇帝,历史仿佛开了个大玩笑。

显德六年(959年),太子弘冀病逝,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 ,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今南京)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封诸弟为王。
李煜整天饮酒作乐,不问政事
3年后,因为皇后周娥皇(即大周后)病重,她的妹妹(即小周后)时常出入宫中,这就引起了大色鬼李煜的注意。后来姐夫和小姨子就偷偷搞到了一起,李煜为了纪念两人那精彩刺激的偷情幽会之旅,特意创作了一阙《菩萨蛮》词: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是李煜幸福的前半生。可好景不长。
当时的北宋先后击败了荆湘(楚、荆南)、后蜀、南汉,“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心怀侥幸的李煜,终于开始尝到愁滋味。
南唐的局面已经岌岌可危了,可是当时国内无一良将,南唐最善战的兄长李弘冀也已经去世,国家形势紧迫,战争不是说打就能打赢的,尽管李煜也采取了筑城聚粮、大力征募兵卒等措施,可因为长期的避战畏战、一味妥协,尤其是他将朝中的主战派几乎一扫而光,结果就是将无战心、兵无斗志。所以面对宋军凶猛的攻势,南唐军队几乎就是一触即溃。李煜忧心似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后来为不让百姓遭战乱之苦,李煜决定率南唐举国投降,至此,北宋一统中原。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京师,宋太祖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图片来自网络
李煜一生赋词无数,但至今存世的仅30余阙。他的词以亡国降宋为分界线风格截然不同——在李煜的前期作品中,风格绮丽柔靡,亦偶有波澜壮阔之气象,后期则因亡国之痛而感悟到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道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哀婉。
李煜后宫美女如云,大周后病陨后还有小周后,其余妃嫔如江氏、黄氏、流珠、庆奴、秋水、小花蕊、舞伎窅娘等无不是人间绝色。所以理论上讲李煜在男女情事上没什么可抱怨的,那他所无奈、所发愁的恐怕也只剩下日趋不堪的国事了。
《采桑子》(节选):“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可李煜的大不幸,却是中国诗词艺术的大幸。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那个曾经繁华壮丽的故国就像李煜的前半生一样——不但众星捧月,锦衣玉食,还远离风波,远离干戈,是多么的美好和让人留恋啊!然而下半阙画风却截然相反,在经历了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以后,让这个本就多愁善感的中年文青已经是沈腰潘鬓缠身,再不复当年的意气风发,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悔恨和哀怨。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
往事只令人徒增哀叹,无论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都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从一个亡国之君的立场和思想感情来写他追怀昔日帝王生活的悲哀和寂寞,词中以直抒悲怀领起,继之以一系列鲜明的图景。词中有眼前景,有象征景,有想象景,把他的凄凉之感,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这首词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又表现出他对以前君王生活的无限怀念。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李煜亡国入宋被囚后创作的一首记梦词。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表现了词人悲痛沉郁的感情。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愁愁,又是愁,为什么国灭?因什么家亡?
他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在这之前李煜入宋后,宋太宗曾派徐铉拜见李煜,李煜对亡国颇有恨意,以至“相持大哭、坐默不言”,太宗闻言不悦。
那一夜是他在人间的最后一夜欢愉,七月七日,是七夕节啊,他的生日,那一天,他穿戴上故国的服饰,在住所聚会后妃为他庆生,宴上,他哭了,看着眼前的故人,想着记忆里的那个故国,可惜啊,再也回不去了,宴上众人思忆至此,皆掩面落泪,李煜命南唐故妓歌舞咏唱。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他随即便作了那千古一词——《虞美人》,可他不知道,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作词了。
宋太宗得知后大怒,令自己弟弟秦王赐李煜鸠酒一杯,
李煜的歌舞还未结束,开封府尹、皇帝的弟弟赵延美就登门拜访了,
他带来了皇帝的“祝贺”,李煜并不知情,以为皇帝见自己生辰特意为自己庆生,掩面痛哭,感激不尽。
鸠酒入肚,片刻后,李煜便浑身抽搐,倒在冰凉的地板上...
“夫君,夫君,你怎么样,不要吓我啊,夫君...”
模糊的双眼中是小周后凄美的面孔,他朝她伸出了手,这个陪着自己颠沛流离的女子,他再也不能陪她白头偕老了,他想用力抱住她,可全身无力,“夫君,夫君...醒一醒...”
屋内充斥着小周后凄凉的哭声
可他再也说不出话了...
978年,七夕节,南唐后主李煜去世,享年42岁整,李煜死后,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后也随之香销玉损,享年28岁。
可历史上的李煜当真治国就如此无能吗?我们来看看他人的评价:
后主天资纯孝……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陆游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年?”
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事耇老、宾大臣,必以礼。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时。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藩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间,天眷弥渥。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酷好文辞,多所述作。一游一豫,必以颂宣。载笑载言,不忘经义。洞晓音律,精别雅郑;穷先王制作之意,审风俗淳薄之原,为文论之,以续《乐记》。所著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味其文、知其道矣。至于弧矢之善,笔札之工,天纵多能,必造精绝。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干之教。草木不杀,禽鱼咸遂。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大概意为: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
——徐铉《吴王陇西公墓志铭》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之琦
莲峰居士(李煜)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大成者,当之无愧色矣。
——王鹏运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余怀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
——沈谦
不管怎样李煜留下的文化价值是不可磨灭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总共出了500多位皇帝,论诗词字赋与李煜相提并论者,除北宋徽帝外无复与能及及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