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长寿的诗人,享年96岁,做官到80多岁,留下13首诗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文化的海洋中,中国古代诗人,成为其中璀璨绚烂的一个群体。这些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们,谁是最长寿的?宋代的陆游享年八十六岁,唐代的贺知章享年八十六岁,即便放在今天,也是高寿了。不过,唐代还有一位诗人,比陆游和贺知章更为高寿。这位诗人,做官做到80多岁,享年九十六岁。
丘为,苏州嘉兴人(今天属于浙江了),天宝初年,进士及第,后来官至太子右庶子,贞元四年致仕,这一年,他八十多岁。
既然丘为是一位诗人,那么他都留下了什么诗篇呢?在《全唐诗》中,收录了他十三首诗。他的诗作,大都是五言诗,格调清新优雅,洒脱淡然,多数都是田园风光。或许,从他的诗作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老先生高寿的原因,有一颗平淡豁达的心,无疑也会增加人的寿命。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位老先生的几篇诗作。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在这首诗中,丘为爬了三十里山路,只为了拜访一位西山隐者。然而,却吃了“闭门羹”。虽然没找到想找的人,老先生却毫不介意,自己揣测隐者的去向,究竟是驾车出去了?还是去钓鱼了?“巾柴车”,原意是指用巾覆盖的破旧的车子。后世引申为驾车。
虽然没有见到隐者,山中的景色也让诗人非常高兴,新雨过后的萋萋芳草,旁边的阵阵松树被风吹拂的声音。来到了这个清幽之至的地方,已经足以涤荡我的心灵,让我心情舒畅开阔。即便是没有遇上主人,也没有关系了。
“兴尽方下山”,用的是王子猷访戴安道的典故,“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眠觉,开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溪,即便夜乘轻舟就戴,经宿方至,既造门,不前便返,人问其故,子猷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位王子猷,在大雪天喝酒,看到房外一片皎然,便想起好朋友戴安道,乘了一夜的轻舟,到了戴安道的门口,却不进门又回去了。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我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丘为的这首诗中的“兴尽方下山”,采用了这个典故,也就意在表明,自己像王子猷一样洒脱,只要自己高兴了,见没见到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首《寻西山隐者不遇》,足以彰显出丘为的豁达和洒脱,也隐隐透漏出他对西山隐者这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的羡慕。
左掖梨花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古代诗人写梨花的诗不多,丘为的这首梨花诗,却将梨花的美,刻画得非常惊艳——梨花洁白如雪,冰冷艳丽,幽幽的香气侵入赏花人的衣襟。春风啊,你不要停歇,你要将梨花吹到玉阶处,让更多的人知道梨花的美丽。
这首诗,诗人也是借物抒情,用梨花的清洁冷眼,来表达自己的廉洁品德,希望春风能把自己的志向,吹到皇宫,吹到皇帝的耳朵中,让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
丘为的这些诗作,都并不算太出名,但却透漏出一丝淡雅和清幽,也是唐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