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平常心看日本》自序

日本学者松本一男在《中国人与日本人》一书的前言中说:“一个国家的国民性,在其他国家的人看来,有些地方实在难以理解。日本人和中国人,是所谓'一衣带水’的近邻,不但肤色相同,而且都使用汉字,所以,互相理解似乎不难。但是,实际上,相互之间对对方的性格都有很多不甚了了之处。”这一点,处于旁观者位置的他国人也看得很清楚。美国学者赖肖尔在《日本人》中译本序开篇就说:“中日两国人民历史上一向是近邻,但却从未有过十分亲密而相互非常了解的时候。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因为日本的文化是从中国借鉴来的,正如北欧人民同地中海地区的人民具有共同的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一样。但是中日之间隔海相望,双方较为直接而频繁的接触,相对来说只是近代的事情。因此,中日两国也就具有非常不同的历史经验、迥然有别的社会结构和明显不同的性格类型。中国人和日本人双方都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
松本先生写作《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意图,就是前言的标题:“为了加深对中国的理解。”他说:“随着日中之间'友好’的加深和贸易(经济交流)的发展,双方的误解也在增加,或者说难以相互理解。为此,我这个一直在研究中国的人,试图通过本书引证的历史事实,帮助日本人真正理解中国人。”他说得很对,随着岁月的递增,中日两国日渐加深的不是理解,而是误解。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和沟通,但回顾战后两国的交往,除了政治家和官方色彩浓厚的民间社团的高层交往外,普通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几乎很少接触。相对而言,日本人来华旅游比较方便,对中国的直观感受还多一些。中国人很少有亲眼看日本的机会,于是一个真实的日本就被包裹在重重文化隔膜乃至妖魔化了的意识形态叙事中。近年中国民众间普遍存在的反日情绪不只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动向的政治反应,也是文化隔阂和误解的结果。每当我听到一些同胞激烈谴责日本人或批评日本时,就奇怪他们对日本的一些印象是怎么得来的,在我看来,他们对海东的邻国根本缺乏基本的了解。
虽说日本是个近邻,中国人到日本比到其他国家确实要方便些,媒体对日本的关注也超过别的国家,但我们对这个美丽的岛国,又有多少了解呢?日本人来华留学,都是研究中国;而中国到日本留学的,除了自然科学,学文科的研究中国学倒比研究日本学的还多。尤其是在日本就职的学者,多数是搞中国学。日本的中国学家的努力,再加上中国旅日学者的协力,使得日本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深,而中国对日本的了解却始终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这使得中国民众对日本的态度常为一种盲目的民族情绪所左右,以一种简单而情绪化的结论代替认真的了解。
日本人一向被认为难以了解,他们自己也自认是“暧昧的日本人”。岛国根性使日本人的性格一般较中国人为封闭,加上历史原因造成的中日关系的紧张复杂,使中国人了解和理解日本变得相当困难。写日本的书已出版不少种,文化官员政治正确的文章,描绘了一个高喊中日友好的日本;走马观花的访问者,描绘了一个彬彬有礼的精致的日本;留学生的回忆录和纪实文学,描绘了一个阴险冷酷的日本——日本在各色人等的解读中,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因而更显得神秘。
日本人的确是不容易理解的,其实又有哪国人容易理解呢?我们中国人不也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吗?理解别人的前提是认真的观察、了解和研究,而要使这观察和研究变得深入而有成果,除了必要的感受力和判断力,还需要平常心。古人说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福,我说平常心也是考量历史、理解他人的心理基础。只有排除仇恨、狂妄、自大、虚荣、势利、矫情、嫉妒、褊狭和一切极端的态度,才能说有平常心。时至今日,中日两国国民已很难以平常心来看对方,在政治和媒体的刻意造作下,彼此都被严重地妖魔化。要祛除这妖魔化的迷障,只有靠民众的直接接触,靠知识界的深入研究和介绍,还需要双方都能直面不愉快的和敏感的问题,而不是回避。
我作为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作为大谷大学访问学者,加上短期访问,前后在日本居住过两年多时间。作为外国人,就像我的留学生朋友说的,我处的位置是比较优越的,所以感受不到在日本生活艰难的一面,看不到日本的一些阴暗面,但正因为如此,我也能超脱于生存压力和功利关系来看日本,以平常心欣赏日本人和日本社会一些好的方面。其实从根本上说,对于外国人和外国文明所做的批评,正如犹太哲人雅休·本·达奈尔所言,乃是自己以及本国国民的潜在欲望的表现。我的写作也不例外,为此,我对日本的欣赏绝不至于到嗜痂逐臭的地步,不会泯灭一个知识人正常的判断力和价值立场。平常心只是保证我不帶着过于褊狭的民族情绪去看日本,先入为主地从恶意的动机去理解别人的言行——这是我们中国人常犯的毛病。正像陈寅恪等老辈学者所指出,中国人从来是缺乏理念的,看什么事都着眼于功利,习惯于单纯从功利的角度去理解、评判别人的言行,所以在国际事务上,在宗教问题上,有时不免显得胸襟狭隘,姿态委琐。我希望的平常心,就是能坦然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即使像别人说的,我接触的只是日本人中较优秀而且对中国较友善的一部分,那我就谈谈这一部分好了。精英群体往往代表着民族文化最优秀和最核心的部分,这不也是我们应该认识的日本的一部分吗?
我这本小册子,和其它写日本的书有很大的不同。里面既有对日本文化、艺术的观察,也有日常生活方式的介绍和记录。我第一次旅居日本时,还没有要写一部随笔的念头,只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促使我随手记下一些印象较深的东西。这些内容后来敷衍成几篇随笔,最早的是发表在《爱乐》1998年第3期的《天使的声音》,是萨拉·布莱曼大阪演唱会的观感。那时国内除了音乐剧爱好者知道《歌剧院的幽灵》之外,她的流行音乐CD还未引进大陆,这篇文章大概是比较早的介绍布莱曼的文字。后来我又陆续写了《在日本搭配音响》、《听杜梅和皮尔斯的音乐会》、《京大中文三先生》、《淘CD记》等。较早写的似乎多与音乐有关,也难怪,太忙碌的工作已使音乐成为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业余爱好了。第二次旅居日本,我开始有意识地搜集资料,每天浏览家里订的《京都新闻》,看到有用的材料就记录下来。慢慢地题目越立越多,稿子也不断见诸报刊。《话说非常勤讲师》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上,院网页转载,日本的华人网站很快就有了链接。《京大中文三先生》和《日本中唐文学会印象》两篇被日本的华文报纸《留学生新闻》转载。《一眼看出日本人》、《日本人是工作狂吗》两篇还被抄袭改窜,用“妮妮”的名字贴在某华人网站。刊登在《当代工人》上的《双面日本人》,则因《读者》和另一家时尚杂志转载,被某汉语阅读能力有问题的浙江“作家”肆意曲解,歪批一通,据说还告上法庭,责《读者》向广大读者道歉,真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随笔长短不一,内容驳杂,写好后常不知道该向什么杂志投稿。稍有文化批评色彩或资料价值的,就投给了《粤海风》、《文史知识》等文史刊物。其它多属有人约稿时,就拿两篇塞责。经高建平学长介绍,承《当代工人》杂志杨立华先生垂青,在他主持的“地球村景”栏目发表了若干篇章;后来又经同事董之琳、陶庆梅、学生李思涯介绍,在《作家》、《万通生活家》、《看世界》等杂志发表过几篇,其他散见于报刊,现在能得到结集出版的机会,让我很高兴。
按原先的计划,打算写的题目多达七十多个,后来自觉一些题目很勉强,便放弃了。但即以现有的篇幅来看,涉及的内容还是相当广泛的,有些问题相信迄今无人涉笔。即使是老生常谈的题目,我的叙述相信仍会给人一些新鲜感,告诉读者一些想不到的人物,想不到的事。当然,其中也不乏道听途说的成分,不敢说都十分可靠,如有错误,请读者多包涵并予指正。这一篇篇文字虽都不长,却经过反复修改,甚至比我学术论文的修改更字斟句酌,我希望读者们能喜欢这些文字。
第一辑  岛国风情
京都印象
京都的赏心佳处
哲学小路
京都三大祭
祗园的歌舞伎
四国之行
美丽的箱根
高野山
最难忘的旅行
第二辑  人文之国
京都大学
兴膳先生
川合先生
平田先生
发烧友丸山先生
师道尊严
非常勤讲师
中唐文学会印象
日藏汉籍一瞥
日本教育一瞥
幼儿园面面观
漫说“海外兵团”
东渡留学的建议
第三辑  大和民族速写
樱花和枫叶
关东和关西
日本人的两面
知耻之民
喜爱自杀的民族
日本人是工作狂吗
中国人和日本人
日本的男人和女人(一)
日本的男人和女人(二)
相扑的魅力
第四辑  生活的美学
生活的艺术化
日本三宝
博物馆和美术馆
天使的声音
聆听皮尔斯
日本料理的神韵
吃刺身的讲究
发烧友的音响是怎样配成的
淘CD的天堂
第五辑  浮世百态
日本目睹之怪现状
日语的不幸或无奈
“扒金库”
无微不至的爱心
购物的快乐
日本的食品
日本人的生意经(一)
日本人的生意经(二)
日本的物价
中国人在日本
国际学生之家
拣旧货的故事
如此留学生
邮票奇遇

原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出版

(0)

相关推荐

  • 梅兰芳回忆录:东游记(十七)

    京都初演<奇双会> 京都是文学艺术极其发达.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我当年在这里上演昆腔戏如<思凡>等,受到文艺界的欢迎.这次我们只有两天勾留,三场戏当中我演两个夜场.第一夜的节目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京都印象

     京都这座美丽的城市,被日本国民视为"日本の颜",即日本的脸面,而在日本人意识的更深处,它被视为心灵的故乡.千百年来,这座古都以它沉静幽雅的风姿,以它朴实的人情味,连系着日本文化的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川合先生

           川合先生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尤其是从大学教授的身份来看,他和我们对日本大学教授的联想很少相符之处.长长的头发,西装总敞着,很少打领带,说起话来眉飞色舞,那风度实在不太像是教授,倒颇像是艺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中唐文学会印象

           唐代文学在中国,因为受传统评价的影响,一向只有盛唐诗独领风骚,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中唐相对来说不为人重视.直到八十年代以后,历史方式取代形而上学方式成为文学史研究的主潮,中唐文学研究才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吃刺身的讲究

    近几年,在日本生活的朋友回北京,忽然发现国内的饭店也流行吃刺身了,红鳟鱼和三文鱼生吃成了宴席上的常菜.这是受日本料理的影响.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中等以上的城市纷纷开设日本料理店,夙以昂贵著称并号称在全世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日本料理的神韵

     日本人一般以寿司(sushi).锄烧(sukiyaki)和天麸罗(tenpura)为日本代表性的三大料理.寿司是饭卷,锄烧即类似于北京"烤肉宛"式的烤肉,天麸罗则是将菜裹上稀面糊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京都的赏心佳处

    京都是日本最有名的旅游胜地,众多的风景名胜散布于市区和城郊.  寺院是京都最主要的观光场所,据说京都市内和周边共有两千多所寺院,数量惊人.但京都寺院的吸引人处并不在数量之多,而在于各具特色.论建筑,清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哲学小道

    在国内的时候,哲学小道是个传说:到京都后,哲学小道是地图上的一条短线:后来住在马场桥边,哲学小道成了日常漫步的所在:回到北京后,哲学小道成了我魂萦梦绕的心乡,在距离不远的小巷里,一栋日本式的房子,住着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淘CD的天堂

    对一个喜爱音乐的人来说,日本是淘CD的天堂.号称世界第二大唱片市场的日本,到处都可以买CD.24小时店有最热门的流行音乐上榜CD,音响店有著名的发烧片和试音碟供选,乐器店兼售各种乐器和大师的名盘,书店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博物馆和美术馆

    日本是个博物馆.美术馆林立的国度.古代日本人凭着虚心好学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从中国.朝鲜等国抄录和收购了许多典籍.文物:近代日本人凭着武力和财力掠夺和购买了更多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得自外国的文化财产加 ...

  • 蒋寅|平常心看日本:相扑的魅力

    日本的武术或者说角斗术有柔道.空手道等多种,柔道被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最有名,但日本人自己视为"国技"的却是相扑.日本人对相扑的热爱,常会让外国人难以理解,两个身材肥硕.动作笨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