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去世的神秘“契丹公主”,总计陪葬3227件宝贝,头戴黄金面具,脚踩金花银靴……

翡翠收藏专家

您身边贴心的珠宝顾问

1986 年夏,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哲里木盟文物考古所联合发掘了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10公里的辽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未经盗掘的辽代皇族墓。

整个墓葬全长16.4 米,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西耳室以及后室组成。考古工作者在这个墓葬中发现了金银器、琥珀、瓷器、玉器等3227件文物,数量之多,文物之精,为迄今为止发现辽墓之最,是整个辽代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缩影。

这个墓葬发现后,被评为中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一些学者称它为“契丹文化的奇迹”。

曾经无比强大的契丹又留下了些什么灿烂的文化瑰宝?

这位死后拥有这么多精美文物的陈国公主是谁?她嫁给了谁?墓中有哪些特色文物?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看……

契丹族属东胡族系,源出鲜卑宇文部,发端于“木叶山”,世居于下辽河流域。“木叶山”既是契丹人的祖山,也是契丹人的祭天之所,是辽朝“天人合一”的神圣之地,即今祖陵、祖州附近的“漫歧嘎山”。
契丹建国前传统的社会组织模式是八部联盟,历大贺氏、遥辇氏,生产力得到飞跃发展。906 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成为可汗,907 年即皇帝位,国号契丹。契丹疆域最广之时,“东至于海,西至金山,暨于流沙,北至胪朐河,南至白沟,幅员万里”。
陈国公主(1000年—1018年)的伯父是圣宗皇帝,祖母是人所共知的萧太后,父亲是辽景宗第二子。而驸马也非等闲之辈,他的姑妈是萧太后,妹妹是圣宗皇帝的皇后。
这位契丹公主是嫁给了她的舅舅。为了保证皇家的血统纯正,他们选择了近亲结婚。公主去世时年仅18岁。驸马也在36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

陈国公主墓出土黄金面具

根据墓中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竟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
墓志中关于驸马的介绍非常少,但查阅《辽史》得以发现,驸马都尉萧绍矩,乃辽仁德皇后之兄,为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陈国公主及驸马家庭成员关系图黄

现在的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契丹这种近亲结婚的风俗,但这确实是贯穿整个辽代的事实。整个辽代,耶律氏与萧氏世代通婚,基本都是耶律氏娶萧氏,萧氏娶耶律氏。

陈国公主墓志拓片黄昇墓中烟色素罗

两人死后合葬在一起,没有棺椁,两人的尸体陈放在后室的棺床上。他们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殓衣,脸上覆盖着纯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胸佩琥珀璎珞,手握琥珀握手。

驸马头戴金银冠,腰束金银带,带上挂银刀、刺鹅锥,躺在驸马左侧的公主更为雍容华贵,她的头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身佩金荷包、金针筒和各种玉佩。

陈国公主及驸马出土情况及线图

陈国公主墓是已知辽代出土最多的金银器,共出土金器31件,银器147件,共用金约1700克,用银1万余克。金器含金量高达95%--98%。
这座墓向后人展现了最完整的契丹贵族厚葬习俗,令人惊奇,令人激动。
公主和驸马的脸上都戴着纯金面具。公主的面具留在内蒙古博物馆,驸马的面具静悄悄的放在国家博物馆展厅。

陈国公主墓出土黄金面具

面具用薄金片按照死者的脸型成型,眼、鼻、口、耳俱全,经过雕刻加工,形象逼真。公主的面具脸短而丰满,也许就是按照公主生前的面貌制成的吧。

陈国公主墓出土黄金面具

契丹贵族墓都有黄金覆面的习俗,但从事考古的人都知道,辽墓十室九空,所以能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陈国公主墓的这两件黄金覆面就是契丹黄金覆面习俗的实物证据。

他们身上都穿着银丝殓衣。所谓银丝殓衣,有点类似汉墓中的金缕玉衣,只有契丹贵族才能享受。

陈国公主墓出土银丝殓衣

编织殓衣的细银丝直径不过0.5-0.7毫米,网孔一般为六边形,是根据身体各部位的大小分别编织7个部分,编完后穿于死者内衣之外,再用银丝将各部衔接起来,在银丝殓衣之外,还要穿外衣,束腰带、套银靴、配首饰。

网络银丝含银量为92%,含铜量2.5%。网络衣在其他墓葬中也有出土,但多为铜质,完整的银丝网络衣还是首次发现。

陈国公主墓出土银丝殓衣

公主和驸马各有一顶鎏金银冠。头冠有固发和装饰的作用。公主的这件头冠是卷云金冠,它是由16片形状如云朵的镂空金属片连缀拼合而成。

陈国公主墓陈国公主鎏金银冠

除此之外,上面还有22枚鎏金圆片形,上面有莲花、菊花等花卉纹饰;还有鹦鹉、雁等飞鸟图案;还有像摩尼宝珠的火焰纹图案。而且在冠的左右还有一只凤凰装饰。

陈国公主墓陈国公主鎏金银冠

驸马头戴一顶鎏金高翅银冠。高翅冠是契丹贵族妇女广泛流行的一种冠饰。这件银冠用鎏金薄银片分片锤击成各部位的形状,并用细银丝缝缀加固而成。冠顶圆形,两侧立翅高耸,看起来很像鸟飞翔时展开的双翅,冠正面和两侧立翅镂空并錾刻火焰宝珠、凤鸟和云纹等花纹。

陈国公主墓出土驸马鎏金高翅银冠

冠顶缀饰道教像,是道教的最高尊神,被称为“主持天界之祖”。契丹人受到中原道教影响开始信奉道教,公主的伯父和叔父都是虔诚的道教信徒。此冠以道教为饰反映了道教在契丹皇族中的传播。

陈国公主墓出土驸马鎏金高翅银冠

金花银枕重820克,出土时置于公主头下(驸马也头枕银枕),由薄银片分别打制枕面和底座,再焊接而成。枕面錾刻着振翅欲飞的对凤纹。金属的枕具与中原的瓷枕有很大区别,为契丹贵族所特有。

陈国公主墓出土金花银枕

既然是穿金戴银,那就不仅得头上戴,身上穿,脚上也得戴,契丹葬俗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尸体脚上穿的金花银靴。
金花银靴驸马之靴。仿实用靴而制成的明器,由薄银片制成,分靴筒、靴面和靴底三个部分,用银丝缀成。靴面左右两侧各饰一只昂首展翅的长尾凤,周围以卷云纹相衬。

陈国公主墓出土金花银靴

靴是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契丹服饰,用金属靴陪葬,显示出契丹民族鞍马生活的鲜明特色。

陈国公主墓出土金花银靴

在陈国公主墓中的3200多件随葬品中,琥珀制品就有2100件。足可见公主和驸马对琥珀制品的喜爱。而这也是整个契丹风俗的映射。契丹贵族很喜欢这种红色的宝石。

双凤纹蟠龙纹琥珀握手,  一组2件,出土时分别握住公主和驸马手中,是象征财富和权力之物。琥珀通常不为中原王朝所采用,在契丹却备受推崇。契丹人认为,琥珀具有定魂魄的作用,以琥珀握手随葬,反映了契丹人灵魂不灭的信仰。

陈国公主墓出土双凤纹蟠龙纹琥珀握手

蚕蛹形琥珀佩饰。蚕一生四变,几眠几起犹如人的生命阶段。卵为生命源头,蛹是生命终结,而蛹化蝶而飞,则是古人所追寻的死后灵魂的去向,可见契丹人深受汉文化生死观的影响。

陈国公主墓出土蚕蛹形琥珀佩饰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或民族像契丹人那样崇尚琥珀。琥珀的流行也许与契丹人尚佛相关,因为佛教认为水晶代表佛骨,而琥珀代表佛血。

陈国公主墓中这个璎珞应该是辽墓中出土的最完整、最漂亮的琥珀璎珞了。值得细细看。

琥珀璎珞其实就是用琥珀做的项链,做的时候用银丝将大大小小的琥珀珠穿在一起。不管怎么穿,穿多少颗,契丹的琥珀璎珞中有两个形状的是一定得有的。就是图片上画圈的那两颗。

陈国公主墓出土琥珀项链

在已经出土的辽代墓葬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学术上把这两个琥珀的形状分别称为“鸡心型”和“T字型”,只见于契丹墓葬。

琥珀在历代墓葬都有出土,但数量屈指可数,即使是与辽并立的宋朝,琥珀也很少。契丹人这么喜欢琥珀,并把大量的琥珀进行加工,说明他们有稳定的琥珀来源。

陈国公主墓出土琥珀璎珞

中国的琥珀,只有极少数是自产的,其他都来源于国外。国外主要有南、北两个渠道,南主要是缅甸。

缅甸盛产琥珀,中国历朝都会有琥珀从缅甸进入中国,但辽的版图在我国的北部,从南边取得琥珀是不太现实的,那就只能是北线。北线是距离中国几千公里以外的波罗的海。

《辽史》、《契丹国志》等书中多处都有西域诸国进献琥珀的记载,说明辽这大量的琥珀的确是来自波罗的海。

陈国公主墓琥珀手镯

契丹是游牧民族,即使建国,也不会安定在一处生活,他们有五个都城,四季流转,所以马对他们非常重要。

陈国公主墓《契丹人引马图》(摹本)

不论贫富,契丹人都会竭尽所能,给马配备最好的马具,但贫富不同,用的材质有很大差别,像陈国公主、萧绍矩这样的皇亲贵胄自然是用最好的材质。除了上好的皮革、黄金白银,使用最多的就是玉。

陈国公主墓马络头

这些马具,基本都是用银片制成,上面镶嵌有大块的白玉。特别是下图这个蹀躞带和鞧带上面有90块左右马形的玉饰品,足可见当时契丹人的玉器加工工艺以及贵族的奢侈生活。

陈国公主墓蹀躞带和鞧带局部

契丹贵族还不止在马具上大量使用玉器,腰间的配饰、首饰、日常生活等地方玉也随处可见。

陈国公主墓驸马腰间玉配件

陈国公主墓出土蹀躞带和鞧带

在民国时期,我国的盗墓现象频发,很多古墓都在这个时期被盗了,这个时期也是中国文物流失最厉害的时期,上百万件文物就这样流失海外,流落民间。

辽代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很短,据历史记载,辽朝的人不善建筑,所以他们的古墓形式基本都是非常的简单的,没有办法像秦汉、唐宋时期的古墓一样保存这么久。

陈国公主墓的发现和发掘对研究契丹,研究大辽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国公主墓玻璃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