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接受采访: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
这是我的第296篇原创
1
无论你多能干
跳槽的我不收
最近在重温吴晓波主导拍摄的商业人物纪录片《十年二十人》,在有一期节目中,他采访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期间吴晓波问道:
“你们格力有个规矩,跳槽来的人基本不用,是吗?”
董明珠非常直截了当地回答:
“不是基本不用,家电行业所有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
这一看似极端的说法,却蕴藏着一个企业的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和取舍态度。在董明珠看来,一个人背离原来的企业无非两个原因:
一是他不认同原本的企业文化,觉得原本的企业文化不行;
二是个人能力不行,没有办法胜任工作,也不能继续长留下去。
那这两种人,到了格力这样文化很强的企业,他根本渗透不进来,既然无法渗透,留着既不能为企业创造任何价值,同时还将负能量传染给其他同事。
跳槽,早已不是解决职场困境的唯一出路,反之频繁地跳槽只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在倍智人才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度应届生能力画像白皮书》中数据指出,
很多人其实都在为频频跳槽而解释,诸如房价涨太快、职业规划不明确、公司员工关系处理不到位,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数不过是在说明,很多人把跳槽当成了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
那些频频跳槽的人,说到底不过是源于对目标的无法企及而采取的偏执行为。
一个人如果经常将变动作为自己的一个职场常态,那么他必定得不到长久的积累和发展。同样的,在工作中连公司的基本现状都没有了解清楚,连自己的工作职责都没有熟悉,就开始企图用跳槽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每个岗位做个3、5个月,又因为一些各种原因无法克服选择跳槽来解决,最后去到新公司老毛病复发继续跳槽,这样的行为都最后,只有一个结果:
越跳越迷茫,越跳越不如从前,最后陷入职场泥潭。
2
比老板不认可你更糟的是
自己不认可自己
早几年前,张泉灵在北大毕业典礼的演讲中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她说当别人质疑世界上有几个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职业时,她通常是这样反驳的:
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
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学分好得的;
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
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
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
后来的事情你可能也知道,她放弃了大多数人羡慕的央视主播工作,离开看似稳定的体制环境去做了创投工作,再后来,又和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共同成立少年得得到项目。
很多人都觉得惊讶,但是很少有人能有她这样的勇气和选择。
我们身边的大部分人在后来的工作中,总是做着做着总能遇见职场工作中的各种瓶颈,而这其中最让人难以逾越的,应该是自己不认可自己。
而自己不认可自己,不过是在这份工作中自己从未得到任何满足和认可感。
著名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岑伯格把激励人们工作的因素分为两种不同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所谓基础因素,指的是一个公司能够提供的职位、薪水、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在内的物质层面条件。基础因素不好当然会让人不满。因此,提供好的基础因素是好工作的前提。
但是,给与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就一定能让人找到工作的认可感吗?未必。
比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可以得到成长等,它更多的是跟每个人的内心相关。
就如乔布斯所言:
“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
找到你喜欢的工作,你会觉得这一生没有一天在工作。
热爱工作的人,一个人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某件事。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因此他们愿意努力工作。
知乎上有一句话非常经典:
无论最初多么挣扎,人最终会回到自己的轨道。
不吝折腾的人,即使进入体制,几年后也会跑回来创业;
乐于安稳的人,即使跑去投行,也会迟早为家庭回归。
如果你不想“一步错步步错”,那请你记住。
跳槽,并不是职场的唯一出路,比跳槽更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让你能为之终生奋斗的目标。
3
时时想着跳槽
不如先学会让自己增值
著名企业管理顾问陈春花说:
“只有激活个体,组织才能具有创造力”。
为个体赋能是这个时代个体最好实现自我增值的方式之一,而“兴趣”则成为企业与员工利益的重要连接点。
当企业提供平台,鼓励员工在平台创业,将员工的“个人兴趣”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到底。
很多人时时想着跳槽,其实倒不如先学会让自己增值。增值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你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去开拓自己的增量成长。
海尔曾经发起过“人人是创客”的组织变革,把6万多名员工变为自动自发的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使每一个经营体就像一家自主经营的公司,让每个人变成自己的CEO。这2000多个经营体不仅依存于海尔,还主动寻求外部合作,从多个渠道为海尔创造利润。
除此之外,我们甚至还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发展工作之外的第二产业。
在《知识变现》这边书中曾经讲过一个案例,2005年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就把新商业定义为“公司责任的结束”和“个人责任的开始”。
在这个个人IP逐渐兴起的时代,就像安迪沃霍尔说的那样,
每个人都可以做15分钟的明星。
于是我们看到了每个领域里那些最突出的佼佼者,
直播带货的李佳琦和薇娅,拍摄田园生活而走红的李子柒,就连摆地摊都有人一晚赚到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
现如今,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富有激情地聚焦于某个领域,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都可以成功建立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平台或事业。
而那些时时还在想着靠跳槽去实现人生价值跃迁的人,终将会被时间的洪流冲刷而去。
4
真正厉害的人
从不靠跳槽升值
了解你的价值
赢得你的支持者
分享你的价值观
树立你的学习榜样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