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一匾一屋话龙坪
武穴龙坪镇,古称鸿垴洲,因其地势如龙卧江畔,又传说有天子夜宿此地,龙恩压低地基,而得美名龙坪。“龙腾五湖四海,坪联四面八方”,比联不仅折射出龙坪人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古往今来龙坪人心中永远的追求。
“家住龙坪镇,面向火龙山,上有五里铺,下有七里桥”。这是清雍正皇帝的老师金德嘉金会元,在金銮宝殿龙庭上回复康熙皇帝询问时的一段话。有次雍正路过武穴龙坪,在巨龙长江上离龙舟登岸,看望恩师,只住一宿,又乘龙舟离去。
触摸龙坪的历史是从一匾一屋开始的。龙坪自古名人贤达辈出,先后诞生了清正廉吏胡士熔、削发隐读的诗人寇学海等。但如今已很难寻觅他们的历史履痕,只有从一匾一屋古色古香中才能感受到小镇历史的荣光。
所谓一匾,一代廉吏于成龙巡视湖广,因久慕会元厚德,特绕到拜访,赠金匾“三楚典型”以示敬意。金德嘉(1630—1707),字会公,号豫斋,祖籍河南,元末明初迁至武穴龙坪,康熙21年(1682)52岁的金德嘉中榜进士,并进京殿试高中会元,金会元即由此得名。少时的会元,写下一幅“龙坪数千户富过我穷莫过我,鹏程几万里时让人志不让人”的春联,轰动一方,流芳至今。龙坪会元街,顾名思义,就是以会元而命名的一条街道,金会元是龙坪人永远的骄傲。
所谓一屋,龙坪老街,最具建筑风格、最能再现熊家昔日繁华荣耀的当属熊家大屋,并曾作为电视剧《此碑无文》拍摄现场。经商起家的熊百万,为让龙坪百姓免受长江水患,熊家捐巨资加固长江干堤,每逢节日和灾年开仓放粮,福泽乡邻,熊家的济世之德,让后人永远铭记。小时去外婆家,经过余川镇和梅川镇交界处的古驿道砌石矶,矶头一小溪上有一凉亭供过往行人歇脚,亭头两边分别刻有“莫错过”和“放下着”,年幼时听长辈说过,此亭为龙坪熊百万所建。世事变迁,多年之后,亲游熊家大屋,竟然真未错过幼年时的记忆。
金会员与熊百万,一匾一屋,一文一商,无论是位居高官,还是百万家财,永远被后人传诵。
然而,当我真实而激动地站在金德嘉故居前时,深呼吸,放眼看,明显可见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屋址比马路低下去许多,整个故居显得非常矮小而陈旧。大门两边各有大约四寸见厚石磨大小的两个圆圆青石,左边的一块断裂成两片,人称上马石。进得大门向里面望去,深深幽幽望不到头,进入第二个门坊时,头上竟无片瓦,断垣残壁零落。我一处一处地看得仔细,心里猜想:当时的雍正皇帝曾在哪间房子住宿?可惜精雕细琢的门窗终敌不过时间的魔手,整个古宅年久失修,破败如同枯朽残年的风烛老人,感觉随时即可坍塌成废墟。
漫步于幽巷长街,谈笑间便来到了熊家大屋,家中见日月(天井),屋内有乾坤(戏台)!鱼池上方是天井,一任从天井里泻下来的秋阳温柔地洒满一身,默然想像着三百多年前,这江边豪宅里住着怎样温婉美丽的女子,又有着怎样的恩爱情仇?我想登上鱼池边上二楼的小小的戏台,感受一下当年的戏子,在台上怎样地演绎着戏中的悲欢离合?楼址仍在,楼梯却无,住户说,不晓得楼梯是哪年被拆了,只好望楼兴叹了,物是人非!
龙坪始盛于明朝,史称当时“编户三千有奇,士著家累千金者,不可胜数,远方富商大贾,舟车辐辏,尘市浩壤,亦蕲黄以东之沃土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的小镇青砖瓦屋幽巷长街已沉入历史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现代的会员大道,鳞次栉比的高楼,千年古镇洋溢着现代气息。曾经享有盛名的龙坪木屐在岁月的长河中蹒跚而去,精美的工艺拖鞋款款而来。六七十年代畅销鄂东的龙坪塑料制品如今已畅销全国,龙坪人把“龙之乡塑料城”的誓言定格在楚天。
武穴正在创建国家级景区,龙坪有金会员与熊百万一匾一屋,又有“龙之乡塑料城”之誉,何不在“双强双兴”中顺势而为,修缮古民居发展特色旅游,让龙坪旅游“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