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刘同福‖黄土高坡的歌(下)[主播:苡子]

黄土高坡的歌(下)

文图/刘同福

主播/苡子

黄土高坡的歌,是那千沟万壑的地质奇观,是那日夜奔涌的古老黄河,更是那黄土地人古朴憨实的民风民情,是百姓的平常生活。在黄土高坡,只有走进那些古老的村落,穿街走巷,看看那些有如历史教科书的大院,探探那些经历了世纪风雨的古老窑洞,听听那些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诉说,再欣赏欣赏体现着黄土地民风民俗的场景再现,你才会真正知道什么是黄土高坡的歌。

坐落在山西晋中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见证着黄土塬头的过去和今天。这座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的大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豪宅之一。大院依山而建,层层递进,共有院落一百多座,房屋一千余间,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被称为“三晋第一宅”。走进这饱经世纪风霜的大院,看着那些青砖青瓦的古老建筑,观赏那独具山西特点的房间布局与陈设,眼前不禁浮现出大院的先辈以卖豆腐起家,又从乱局中走上仕途,并传承了28世700余年的传奇景象,感叹这个曾经富甲天下、高官满朝的王家大院,历经几十年战火和时代变迁,至今仍能留存这样多的建筑,能让今天的人们探寻到那逝去的历史印迹。

在王家大院,最让我由衷赞叹的是那美轮美奂的雕刻艺术。王家大院以“三雕”著称,木雕、石雕、砖雕随处可见,数量和技艺令人称奇。行走在院落中,仿佛置身于一座民间雕刻博览苑,那些雕刻物件历尽沧桑,尽显历史的厚重,凝视触摸这些作品,就像翻开一本历史典籍,看到了当年晋商大家族的繁盛与豪气。时光荏苒,岁月沧桑,当年的繁盛已不复存在,但这里体现的淳朴民风和山西生活习俗仍令人心动。我在街巷里看到了一位耄耋老人,安祥地坐在路旁,身边的长凳上,躺着一个熟睡的汉子,一位年轻的妇女关切地问着老人什么,老人没有作答,目光里看不出他的反应,就那样平静,那样超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见证了王家大院的兴衰,也许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安详地静坐。山西人爱吃醋,见到了王家老醋坊的幌子,我和几个影友也饶有兴致地走了进去。老醋坊已经是传了几辈的,到了今天这代人,不满足于传统的酿造工艺,他们大胆融入了多种技艺,让老醋散发出更加诱人的味道。知道我们喜爱民俗摄影,主人便热情地为我们演示了老醋酿造的工艺流程。在装满各种口味的醋缸前,作坊伙计演绎了大碗饮醋的生动场景。醋当然是不能大碗豪饮的,但伙计饮醋的那股舒坦劲儿,让你忍不住也要亲口尝一尝。有首民歌《山西姑娘》唱道“山西姑娘爱吃醋来也爱爹娘”,把醋与爹娘并提,可见醋在山西人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在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美誉的碛口古镇,“河畔人家”的老板娘告诉我们,若看古镇的全景,须得登上她家后面的那座小山,凭高揽胜,古镇的景色就会尽收眼底。小山不高,新修的水泥路,爬上去并不困难,可肆意发威的午后骄阳,依然让我们汗流浃背。山顶一座简易的观景台,站在那里可以慢慢端详古镇的全貌。青砖青瓦、古色古香的建筑,依山层层叠叠地铺展开,街巷纵横,石板路高圪台,店铺连着店铺,行走的人不多,愈发显得小镇的古朴安宁。古镇的西南侧,古老的黄河平缓地流淌,河西岸一座古塔耸立在半山腰,向人们诉说着古镇的历史。
碛口古镇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碛口的繁荣缘于大同碛的惊险,大同碛号称“黄河第二碛”,是一段近500米长的暗礁,落差10米,水急浪高,船筏难以通行,碛口遂成为黄河北干流上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并由此而得名。当时,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河运而来,到碛口后,转陆路由骡马、骆驼运到太原、京、津、汉口等地,回程时,再把当地的物资经碛口转运到西北。鼎盛时期,碛口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只有150艘之多,各类店铺300多家。镇内现有不少保存完好的货栈、票号、当铺和庙宇、民居、码头等明清建筑,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碛口因此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在碛口古镇,逛明清风格的商贸街,看临街店铺的装饰和商品陈列,依然可以感受到那逝去年代的气息;在黄河边上,骆驼和毛驴驮着游客,在来来往往的人流和车辆中悠闲地行走,把古老的记忆嵌入现代生活的画面中;夜色朦胧,华灯初绽的时刻,“九曲黄河第一镇”那七个大字,映衬着广场上歌舞休闲的人们,是赞颂今天,更是描摹着古镇美好的明天。
离碛口镇不远的李家山古村落,则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黄土地人的民俗风情。李家山村始建于明代,根据《李氏宗谱簿》的记载,李氏的祖先李端于明代成化年间到此,李氏家族便在李家山村世代繁衍,清中叶逐渐繁荣。后来李家涉足商贸,致富之后大兴土木,在村里修建了大量建筑。村里现存的明清建筑约有一百多座院落,这些建筑分布在垂直几百米的高山坡上,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岭峁沟壑、错落有致。李家山村不仅保留着包括豪华清代民居和普通窑洞在内的多种不同的民居形态,还传承着丰厚的黄土民情风俗。去李家山村,除了观赏那些古老民居,更多的是欣赏村民热情展示的民间生活情景。一对五十开外的男女,穿着黄土地人传统的民间服饰,在古朴的院门外,在老旧的窑洞前,在山村崎岖的石板路上和古老的碾盘前,演示着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生活场景。两人扮演的是一对夫妇,“媳妇”其实是老汉的亲嫂子,表演早已驾轻就熟,动作表情非常到位,还真的像相亲相伴的老夫妻。我与那位李姓汉子聊起来,他告诉我,他祖上是碛口有名的商人,发达后在村里修了一处豪华的宅子,解放后被政府没收,后来又发还了一座老宅,现在改做了民宿。他和嫂子有些表演天赋,村里就让他们给游客和摄影人做表演,这样一来宣传了黄土地的民俗文化,二来他们也有不错的收入,他们觉得这样的日子很惬意。每一次表演,都让他们找回了黄土地人那种豪放憨实的感觉,那些即兴唱起的山西小调,其实都是从他们心底里流出来的歌。

 【作者简介】

刘同福(北风轻轻吹),年少从军至退休,曾任某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某部政委。山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喜爱摄影、写作,作品常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和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旅游摄影协会理事、青岛图片库签约摄影师。

苡子,浙江杭州人,浙江省朗诵协会、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杭州之声朗诵团、杭州图书馆朗诵团团员。学业职业都浸润着文学,希望诵读的声音能带着文字飞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