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的末日之旅
原载:《科学24小时》2016年第11期
作者:卢江良、王源源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美国正式使用的第二架航天飞机,于1983年4月4日正式进行首航任务。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执行第10次太空任务。但是,就在升空后73秒,“挑战者号”突然爆炸,在高空解体坠毁。此次灾难性事故造成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是美国宇航局也是人类太空探索史上最惨痛的悲剧。
发射现场突发爆炸事故
1986年1月28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一大早便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按照计划,“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将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39分在这里发射升空。它将要执行第10次太空任务,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与以往任务有所不同的是,此次“挑战者号”将把一名中学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芙送入太空,这是航天飞机首次搭载普通公民,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这次“挑战者号”升空之前两年,美国宇航局就宣布将邀请一位教师参加航天飞行任务,在太空为250多万名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小学生讲授两节有关太空和飞行的科普课,学生还可以通过专线向教师提问。美国宇航局的这个计划得到了全美众多教师的热烈响应,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就是从一万多名报名者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她升空前接受了为期5个月的宇航员训练,成为全美民众的偶像。
时值寒冬,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台上结满了厚厚的冰。据当时的天气预报称,28日的清晨将会非常寒冷,气温接近-0.5°C,这也是航天飞机允许发射的最低温度。然而,严寒并未阻挡民众来到发射现场见证“挑战者号”升空的热情。当日上午8时左右,在距离发射现场6.4千米的看台上,聚集了1000多名观众,其中有19名中学生代表。他们既是来观看航天飞机发射的盛况,又是来为他们的老师麦考利芙送行的。
“挑战者号”预定发射前1小时,麦考利芙和另外6名宇航员整装登上了航天飞机。但是,此次发射任务并未依照计划按时进行。由于气温过低,飞行控制中心决定延迟2小时发射,希望中午时气温有所升高后,发射台上的冰雪能够融化。
11时29分,飞行控制中心检查确认“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推进系统运行正常。飞行控制员发出命令,进入倒计时10分钟。11时39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9分),随着飞行控制员的一声令下,“挑战者号”腾空而起,离开发射塔,顺利升空并进行翻转,调整航道准备进入绕地轨道。
“挑战者号”发射升空59秒时,高度达到1万米,此时是升空的最关键阶段,称为MAX Q阶段。地面控制中心和航天飞机上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各种数据均未见任何异常。到了第66秒,“挑战者号”已成功通过MAX Q阶段,开始进入上层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