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展
《梵音灵玉——朱浩方私人收藏古玉展》日前在上海星云文教馆降下帷幕。
如此多和田籽料古玉大件集中展出,实属罕见。
今年在上海博物馆未见,在大英博物馆也未见。
朱浩方既是新秀,也是老兵,在古玉收藏领域已默默耕耘多年。
纵观收藏圈,仅我目力所及,在古玉收藏方面,无出其右。
观展者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春秋,和田玉红璧,祭天之物。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么崇玉、爱玉。
玉器的历史,已有八千年。
从兴隆洼文化到良渚文化,古玉璀璨。
从夏到清,历朝历代,玉文化的传承没有中断过。
君子佩玉,君子爱玉。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诗经》里就有很多咏玉的句子。
大诗人屈原“怀瑾握瑜”,将美玉比喻为美德。
玉能礼天,玉能祭地。
战国,和田玉三重环绞丝饕餮纹璧。
三重环,极少见。
北魏,和田玉释迦牟尼佛造像,36×9×7厘米。
法相庄严。
肉髻呈圆珠状,
耳垂特别大。
唐,和田玉八臂观音造像,36×18×9厘米。
侧面看,立体感更强。
背面雕刻也一丝不苟。
莲花座正面是平的,背面中间高。
双目微睁,
双耳肥大。
面部丰满,
略带微笑。
宝冠、璎珞,
遍镶珠宝。
右手托日。
太阳中间刻着金乌。
左手托月。
日月星辰尽在掌控之中。
唐代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 后人称之为“吴带当风”。
此飘带是立体的“吴带当风”。
唐,和田玉四方如来八棱宝塔瓶,25×10厘米。
是不是有点像日本庭园里的塔形石灯?
日本人就是学我们大唐的。
四面佛端坐。
罗汉抬塔。
手上有手镯,脚上有脚镯。
高鼻梁,尖鼻头,外国罗汉?
佛教本身就是外来的。
唐,和田玉飞天纹凤耳扁瓶,22×10×6厘米。
吹箫飞天。
琵琶飞天。
月琴飞天。
击鼓飞天。
宋,长眉罗汉,44×33×18厘米。
清,和田玉西方三圣,25×8×5厘米,33×11×5厘米,25×8×5厘米。
洁白无瑕。
找不到一点瑕疵,服了。
威严庄重。
和蔼可亲。
清,叶衣佛母,27×16×7厘米。
造型优美,巧夺天工。
曾登上《国家艺术》杂志封面。
背影也精彩。
法相威严,
宝冠华丽。
叶衣佛母有六臂。
左边第一手持弓。
箭头很特别。
右边第一手搭箭。
弓绳雕得太细会断,雕得太粗难看。
雕上绞丝纹,正好。
左边第二手托着灵兽。
灵兽虽小,造型生动。
右边第二手拿着铃铛。
一束光线,将铃铛照得通透。
手姿非常优美。
左边第三手持勾索。
线条柔美。
右边第三手持降魔斧。
清,三头六臂观音造像,19×14×7厘米。
观音手持法器与叶衣佛母有点不一样,多了珠串和金刚杵等。
清,弥勒佛,42×27×26厘米。
水月观音,
造型独特。
金色祥云,
留皮巧雕。
清,和田玉佛塔,23×7×7厘米。
和田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长勒子,10×3厘米。
清,和田玉罗汉耳如来扁瓶,24×10×6厘米。
清,和田玉悟道,14×8×2厘米。
构思巧妙,天上人间同在。
清,和田玉财神,18×8×6厘米。
铜钱黑色,乌鸦皮,留皮巧雕。
清,和田玉洞箫神女插屏,21×11×4厘米。
4厘米厚的白玉,逆光下居然通透。
像皮影戏。
深浮雕,浅浮雕,层层雕,雕出一个立体的环境。
同一块玉屏的背面。
逆光下,树透,桥透,云透,神女不见了!
谁能告诉我,
这是为什么?
如要看海上游侠以前或以后的文章,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