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记(外三种)》即将出版

经过两年的点校、编辑、校对,《燕京记(外三种)》终于要与读者见面了。

《燕京记(外三种)》是北京古籍丛书系列的新品,共收录了四种关于北京舆地的文献,即《燕京记》《京师地名对》《旧京考古录》和《北平市自治区坊街巷村里名称录》。这四种文献所记的都是北京的“地”,包括名胜古迹、地理建置、街巷地名等,其中成书年代最早的是《燕京记》,作者顾森是清代乾嘉间人;成书最晚的则是1932年北平市筹备自治委员会刊印的《北平市自治区坊街巷村里名称录》。

《燕京记》一书,本是一篇北京简史,但其中涉及了不少北京地名,可资考据;书末还附录了《附记城郭》和《附各门路径去向》两篇文章,与《日下旧闻考》《宸垣识略》《都门汇纂》等书的类似部分有互相印证之效。作者顾森是乾嘉时期的低级官员,他所记北京地理建置,半由爬梳文献,半由目见亲闻,尤其所记北京各城门出外路径,更是当时实录,其价值不言而喻。

《京师地名对》的作者是清末镶白旗蒙古旗人杏芬,系工部都水司郎中延清之长女。延清,巴哩克氏,字子澄,号铁君,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进士,历官工部各司,晚入翰苑,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后升侍读学士。延清是晚清著名八旗诗人,时人称他“以沉博绝丽之才,擅文采风流之誉”,杏芬幼承家学,于佐母持家之外,也以文字自娱。在杏芬之前,文人已有取经史人名、地名为对的,杏芬别辟蹊径,取眼前的北京地名连缀成联,是为《京师地名对》。此书属对既工,且于所采地名之下,皆以小字注明其地望及文献出处,不仅趣味盎然,也是今人考证北京地名变迁的绝好史料。

《旧京考古录》是国家图书馆所藏稿本,据点校者考证,知其作者即清末民初的旗人奉宽。其书篇幅虽不长,但内容很是丰富,点校者将其总结为十五方面,即:一、古蓟县和幽州镇城。二、北京城的建置和各城门考述。三、“燕京八景”和“宛平八景”“大兴八景”。四、明人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大部分街巷胡同的考订。五、清代《两翼八旗地面及旗营、公署、学校并步军统领所属各旗官厅一览表(光绪庚子以前)》。六、雁齿楼内务府三旗档案房列表。七、京城内外十四仓、义学。八、明清权要住址、大臣赐第、著名商铺、同治十三年新科进士住址。九、大明门、公生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等有关历史典故。十、午门楼上历史博物馆收录的近年出土的各种拓片。十一、满文翻译各书和《满文大藏经》。十二、雍正朱批谕旨和清朝奏折进呈、批回过程。十三、崇祯自缢煤山的有关记述。十四、中山公园的“诸葛行锅”和书画展览会。十五、隆裕太后哀悼会现场情形。简而言之,本书所载主要是与北京史地有关的典故,尤以北京地理、名胜为主,往往可补公私记载之阙,尤以对地名和区域考释为详且要。

《北平市自治区坊街巷村里名称录》一书,则是国民政府筹划与开展地方自治运动的产物。按照当时政府规划,将北平市划分成十五个自治区,各区设坊,坊下再设有各级自治机构,本书就是当时划分区坊的一本“总账”,由于所记地名非常详细,与本书收入的几种文献,以及《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京师坊巷志稿》等其他相关文献互相对照,就能捋出北京地名发展演变的一条“线”来。

综上所述,《燕京记(外三种)》一书所收的四种文献,都对于研究北京地名演化变迁有重要意义。对北京史地的研究,近年来已经日趋微观,考辨地名地望,正是做微观研究不可缺少的一步。我们相信,《燕京记(外三种)》的出版,必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助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