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了,天冷了,亲,冷库里的葡萄还好吗?

这四天来,有三个网友找我帮忙联系商贩卖葡萄,我翻遍朋友圈找商贩,又翻遍通讯录打了两圈电话总算帮其中的一位朋友联系成了,给了一个说不出好坏的价格----5块5,网友发来红包表示感谢,我没有收,聊天中他告诉我说:“忙忙活活一年了,总算看到钱了,还剩100多框,自己找找关系就能卖掉,不愁了,不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了”。

其他的商贩要么石沉大海没有回复,要么说市场不好,现在不做葡萄做其他的了。新发地的主流价格是四块五,这不由得让我感叹今年秋天收货的时候... ...

今年十月,真的是“水果香里说丰年”,那时所有的人胃口都吊得很高,我在群课中和线下多次提醒,依然没用,商贩的收购价格一路在长,标准一降再降。

从“里外全色”,到“两面全色”,再到“看不到青粒”,最后收购到“基本发红”就可以。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极为乐观,

“大不了自己入库”,“他们这么收都有胆,咱自己种的怕什么”“隔壁老王卖六块五,在哪六块不叫人笑话?”大有宜将剩勇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气势。

那时,所有的风险提醒都是那么苍白无力,那么不合时宜。

所有的人都满怀憧憬的相信,2018年的行情会和2017年一样,因为传说很多地方受灾减产 ,因为传说... ...事实真的这样吗?

有个新发地的商贩告诉我:“去年十月就开始拉葡萄,价格不高走货特别快,好的时候一天一车,到元旦前后,价格长到六块,很多冷库的货已经被别人买下了,干眼馋拉不着。今年起价就高,前期有行无市卖不动,我得生活啊,就拉砂糖桔了,一直到现在。

有位开冷库的朋友告诉我:“去年一入库就开始卖,贩子也多,好货价格虽然很高,但前期出的都是农民自己入库的货,到后来农民自己入库的货都卖了,价格越来越高,好货价格也跟着涨起来了,赶上过年,大家都赚钱。今年前期出货太慢了,一直拖到现在,风险越来越大,要出库也先把自己收的卖掉,农民自己存的葡萄质量标准也松,客户挑挑拣拣不好卖,先等等吧!”

有位农民朋友告诉我:“去年他的葡萄卖了五块二,卖的精品,挑的很严,剩下的都入库了,邻居卖了四块五,卖的通货,剩下的也不算少。入库一个月就开始出库,三块八,四块二都卖过,到11.20城里供暖时,卖到四块八,到元旦就卖完了“。

我的邻居大妈告诉我:“去年葡萄不贵,挺甜的,好像巨峰三块多,后来天冷了也就四五块,一直买着吃,到过年贵点正常。今年秋天太贵了,后来再没打听葡萄价格。吃什么不是吃啊!”

亲,对上号了吗?

2018年收购商多,而且很多有点外行,抢购和入库结束后,出库的时候收购价太高便宜了不想出,贵了又卖不动,等一等,看一看,一直到元旦。

2018着色问题汇总

作者:一起葡萄-帮助更多农民种出好葡萄

19.9元 9人已购详情


是继续放着等行情转变还是马上出库?做选择往往很纠结,别人也帮不了。

葡萄从出库到市民吃掉要经过商贩---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诸多环节,卖到市民手里大约需要3--7天,正常运输和经营损耗和温差的变化不得不考虑,在市民开着暖气的家里,当天吃不了第二天不烂才是最低标准。 谁愿意买回家的葡萄,边洗边烂啊!

葡萄出库后七天不烂,不坏,才可以算是好葡萄,千万不能看着在库里没事,就觉得没事了,市民找,商贩不可能不找,“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库里的葡萄如果出现如下的问题却不能再拖了,千万不要感觉在库里没事就没事了。

1.软粒和干爪,这是入库标准不严格造成的,葡萄本身就有水罐,打冷后水分散失,有些果粒就软了(下图左),干爪(下右)主要是果梗的水分流动到果粒,也是果粒没有发育好引起的。

2.出汗,都集中入库。来不及打冷或者打冷打的不透,热气顶上来袋子上就有水汽,我们称它为出汗,出汗的葡萄还能存一个月左右,具体出库时间要把握准。

出汗的葡萄为了延长存储期,冷库会选择除湿来减少水分延长存储期,就出现干梗。

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入库时的质量标准是这一切的根源,夹塞往往捡了芝麻丢西瓜。

3.烂果,带病入库往往不可控,在库里都烂的话,你知道该怎么做。

入库时有黑斑,而且黑斑轻轻捏会裂口,库内烂果的风险就相当高。

葡萄着色不好?钾肥用对了吗?

作者:一起葡萄-帮助更多农民种出好葡萄

8元 2人已购详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