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研究】理性色彩的清气:钟耕略
1
——王琦(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钟耕略的艺术性格特征可以说是一种清朗的观照。千字文有四字句云:“渊澄取映”。如果一个艺术家的心像一个澄静的湖,就可以映照出清澈的光彩来。耕略君的形象庶几近之。艺术家之观察对象绝不是一种仅仅被动的摄取,而是高度能动的过程,它的精神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以致决定着他所能反映的性质与状态。耕略君的慎独、沉静、稳健、不求奢,在他的创作中就体现为一种富有理性色彩的清气。
——钟涵(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
钟耕略在敏感于西方流行的美术思潮之时,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立场和独立的主张,而决不随波逐流。他充分理解和评价“观念”在绘画中的作用,但不赞同用“观念”取代艺术形象和取代绘画的做法。他坚信,绘画艺术只要真诚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便有永恒存在的价值。……此外,他不论运用何种理念和方法进行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切入点,都力图注入自己的思考和个性。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
钟耕略先生于回归故里的几年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家乡风景的创作上,甚至以写生的方式回归到生命的源头——纯粹的自然中,激发出一种在特定情境下对绘画的热情和感受。……他寄情于大自然的纯净中,以愈加纯粹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情思,表述一种东方人最终的归属。
——杨飞云(艺术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
海外华人中善画,事业有成者,不在少数。海外华人中精美术理论,学术有成者,也不在少数。然则,善画者又兼精美术理论者则为数不多,而同时将中西艺术交流当成自己的文化使命的艺术家则少之又少。钟耕略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
——谭天 (艺术史论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2
作品欣赏
《紫薇》
3
自 述
2020年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确是灾难性的一年。新冠疫情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和限制,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形态。我近十年来的创作中心已移到了广州,想不到如今因疫情阻隔困在纽约却整整一年了。虽然照旧可以天天忙碌地工作,但剪不断的乡愁,对亲朋戚友的悬念,却无时无刻萦绕在心头。所幸身边有百余支彩色铅笔的陪伴,得以不断地描绘岭南乡间的花果植物,籍以一解乡愁。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花果,虽是大自然的一个小小切面,但它们都自有其精神与个性,在描绘的过程中犹如与之对话。因此,这些彩铅作品捕捉和留驻了作者和花果之间的一种亲昵沟通的感觉;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艺术家那悠悠的心思,以及借物寄情的怡然神韵。
——钟耕略
4
艺术家简介
钟耕略
旅美艺术家,艺评家。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72年移居香港;1977年定居美国纽约。他赴美前曾专攻中国书画15年,居美后从事油画及素描艺术创作40年,具有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宏观视野。他曾举办个展40余次,并获巴特勒美国艺术学院“第48届国家年中展评审特别提名奖”、俐卡美术馆美国东方文化基金会“艺术评论荣誉奖”。作品为中、美各大美术馆、商业机构和私人收藏。曾受聘为广东画院海外画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艺术家。1991—1999年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1990—2000年受聘为《画廊》杂志海外特约撰稿人;1996—2012年为《美术研究》杂志撰写“艺海随思录”系列艺评文章; 2012—2014年为广州《品尚艺术》杂志“寰宇拾艺”专栏撰稿人。2008年以来,大部分时间在国内创作和参与艺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