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比建党还早的革命家,当老蒋得知他要回川,竟派人威胁他离开

1945年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之后,党中央决定派遣一人前往四川担任省委副书记。身在重庆的蒋介石得知他携家眷回到四川工作,突然惶惶不安,随即便派人威胁他,命令他三日之内必须离开四川,之后便派飞机强行将他一家送往南京。

那么,这位让蒋介石都十分忌惮的人究竟是谁?当得知他要返回四川蒋介石为何冷汗直流?

这位淡泊名利,让蒋介石都为之忌惮的人,对于大多数的观众来说是极为陌生的,很多人可能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却是十分出名的老革命家。

他参与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大多数革命斗争,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每一场至关重要的革命斗争都有他的身影。

他甚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组织,并前往苏联学习,亲自见到了革命导师列宁。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内最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王维舟。

反清反帝入革命

说王维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出名的老革命并不是信口雌黄,1887年出生的他,在年少时期便参加了反抗清政府及帝国主义压迫的斗争。这一觉悟与他的童年时期的经历息息相关,王维舟的祖父曾考取过清朝的“贡生”,王家在宣汉县当地也颇有名气,但是却家道中落,家境平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

虽然在祖父的教导之下学习过识文断字,但是不久便为了生计辍学务农。种地、做工、当学徒的这些经历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也深深地感受到贫苦阶层所遭受的磨难与压迫。

在水深火热之中讨生活的王维舟很快便明白,清政府的腐朽以及帝国主义的贪婪,带来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命运悲惨,而是整个国家的深重灾难,这使他心中的反抗意识彻底觉醒了。忧国忧民的他考入工兵学校,一边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学习知识,参与着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那时的清政府为了讨好帝国主义列强,抛弃了工人的利益,激起了四川铁路工人的反抗,王维舟顺势加入了四川“保路运动”当中,反对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这次的保路运动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王维舟自然也遭到了追捕,回到家乡之后,王维舟与同乡的仁人志士集结了义军,迫使知县投降,成立了宣汉革命军政府。

但是加入川军不久,他便被队伍内部的混乱与腐朽深深地震撼,他感受到旧军队无法实现他救国救民的理想,便依然抛弃了川军中的高官厚禄,来到上海寻找自己的心中的救国救民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达上海的王维舟四处奔走,在这个各种思想交汇的大都市他结识了共产国际的一名同志,在这名同志的引导之下,满怀报国之志的王维舟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他深深地被马克思主义中的理想社会所吸引,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在上海积极宣传这种救国救民的真正道路,马克思主义也由此成为了王维舟一生中唯一的信仰。他的好学与热情触动了共产国际的负责人,在这位同志的介绍之下,王维舟加入了在上海的朝鲜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共产党员。

在加入朝鲜共产党的同一年,王维舟与党组织的成员前往苏联学习,这时的苏联正处于极大的灾难之中,国内物资极度匮乏。来到苏联的王维舟和其他同志们一起响应列宁的号召,在后方以自己的方式支援着前线的苏联红军。

苏联学习的经历成为王维舟一生之中最为重要且宝贵的财富,在这里他与其他同志同甘共苦,共同劳动,一起学习交流马克思主义。那时的王维舟十分有幸地赶上了苏联国庆节,在这一天他与数百万共产主义同志们一起聆听了革命导师列宁的演讲,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最早见过列宁的党员之一。

为党为国尽忠心

在苏联学习一段时间之后,王维舟怀着革命热情回到了祖国。带着对马克思主义新的认识,他在北京与同伴一起创立了赤心社,正如社名那般,他与同志们怀揣着一颗红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着自己的努力,为苏联的革命做着自己的贡献。

但一封急电的到来打破了王维舟的计划,母亲的离世让王维舟离开了上海,回到了家乡。料理完母亲的后事,王维舟接办了宏文小学,在家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在这期间,王维舟成立了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他在宣汉县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青年人输入新鲜的思想血液,为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

朝鲜共产党负责人金笠被刺杀之后,王维舟便失去了和党组织的联系,独自一人开展革命活动,在创建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他还组建农民协会,号召农民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武装行动。

1927年,来到湖北参加工作的王维舟进入了毛主席等人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理解了中国革命的特点与任务,并与同年回到了川东地区,秘密建立了川陕鄂革命根据地。

回到川东后,王维舟发动群众,发展同志,很快便建立起一支川东游击军,领导了多场起义,打响了反抗川东军阀的第一枪。在持续多年的游击战斗中,王维舟带领的游击军给敌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此,川东军阀刘存厚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围剿王维舟,1930年,在重兵包围之下,王维舟率领的农民军遭到了失败。

1931年,王维舟总结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明确了作战的方针与政策,再一次拉起了队伍,经过两年的发展,川东游击军迅速由星星之火发展壮大为数千人的队伍,在红四方面军的配合之下,川东游击军大败军阀刘存厚,消灭了敌军8个团的兵力,并带领游击军加入了红四方面军,成为红33军。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王维舟带领着385旅驻守在陇东地区,保卫着大后方的安全。他在这里号召队伍自力更生,开荒种地,不仅解决了自身的温饱问题,还向前线的兄弟部队提供支援。

1942年,王维舟56岁生日时,朱德元帅亲自写文祝贺,表示王维舟是党的先辈,始终把自己当做人民群众的孩子,他的作风值得全党学习与尊敬,也值得全国人民尊敬与爱戴。毛主席也对他表示高度赞扬,甚至书写了一幅“忠心耿耿,为国为党”的奖状亲自赠送给他。

爱民爱民王善人

不久之后,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在毛主席赴重庆参与和平谈判之后,党中央决定派遣王维舟到四川去担任省委副书记。然而,当得知王维舟将要重回故里时,蒋介石显得极为恐慌。他命令下属以吃饭为由,威胁王维舟离开四川,但王维舟以组织委派为由坚决拒绝蒋介石的要求。蒋介石为了解除这一隐患,强行派飞机将他送往南京。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惧怕王维舟回到四川,完全是由于他在当地的声望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拥有一呼百应的能力,在王维舟投身革命的各个阶段他都以心系百姓而著称。

1917年清政府被推翻之后,王维舟在“护国军”内担任中级军官,他带领着队伍反抗袁世凯的卑劣行径,参加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在进军期间,他带领的队伍军纪严格,不允许驻扎在当地的士兵拉壮丁、扰民心,不允许士兵们做对不起人民群众的事,这在当时的旧军队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王维舟每到一处都会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在宣汉县甚至还有群众专门为王维舟立下了德政碑,称赞他“除暴安良”,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崇敬。

当队伍行进至奉节时,当地的官员与土匪相互勾结,围攻他所率领的部队,在他的英明指挥之下,将士们击退了敌军。但军中充满怨气,许多人对于奉节当地官员的做法极为愤怒,甚至有人想要将其发泄到人民群众的身上。

得知此事后,王维舟立刻跑了出来,在街上劝阻这些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的士兵们,他声泪俱下,向士兵们强调,冤有头债有主,决不能把气出在人民群众的身上。最后理智战胜了冲动,愤怒的士兵们又回到了营房之中,当地百姓对王维舟的做法十分的感激。

1919年,四川万源县遭到了敌人的围攻,王维舟代带领着队伍赶往万源县之后,他贴出告示,严格要求部下,不能扰乱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他还在县城外的空地上设置药房,为穷苦的人民群众免费看病,当地的百姓无不感恩戴德,为他立下了“爱国爱民”的功德碑。

王维舟除了在四川拥有很高的声望之外,他还在西南和陇东地区拥有很高的声望。1935年,王维舟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期间,他作为先遣部队为红军队伍筹集粮食。在藏民区他命令队伍入乡随俗,一步一磕头地朝着寺庙走去,沿途的藏民看见如此场景十分感动。

这支先遣部队的名声迅速在藏民区传开了,当寺庙的主持见到他们之后也十分尊敬,很快便让当地的藏民为红军筹备粮食。王维舟的这种爱民作风为红军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王维舟带385旅驻守在大后方,他被陇东当地的民众亲切地称为“王善人”。1937年6月,王维舟与警卫员一同前往部队附近考察,他们看见一位妇女带着孩子正在刮墙皮,小孩子也吃了一嘴的泥。

看到如此情形,王维舟急忙走上前去询问原因,原来这对母子家中的粮食所剩无几,只能用“白板土”与“榆树叶”充饥,王维舟闻听后,心痛不已,立马叫人给她们做饭吃,还给那位妇女准备了一些救济粮和救济款。不久之后这件事便在当地传开了,人们都知道八路军的队伍中有一个“王善人”,只要人民群众有困难,他都会帮忙解决。

当时身在重庆的蒋介石与国民党早已失去了民心,当他得知爱民如子的王维舟返回四川时,其恐慌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蒋介石才会撕破脸面,想尽办法让王维舟离开四川,这也足以见得王维舟在四川的影响力之大。

建国之后,王维舟在家乡人民的心中依旧有着很高的地位,1949年,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视察,当看到乡亲们因为自然灾害而生活困苦时,他流下了眼泪,并告诫当地的干部要爱护自己的民众。

因为把“甘当群众公仆,永为人民谋福”作为自己的工作原则,当他回到北京后,每天都要收到家乡人民的来信,他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封来信,以党的政策为依据,处理这些信件。

直到离世前,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要记住革命先烈,保持革命传统,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对于这样一位一心为民的“大善人”我们也要永远地铭记在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