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掌侧锁定钢板(VLP)问世以来,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节面的复位至关重要,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在远期发生骨关节炎的风险增加。在瑞典,桡骨远端骨折钢板的使用率从2004年的16%上升到2010年的70%。在美国,钢板的使用率也有类似的增加趋势。尽管有一些比较外固定架(EF)和掌侧钢板的随机对照试验,但最近荟萃分析认为,关于桡骨远端的最佳方法的选择,还需要进行额外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成人单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VLP固定和增强桥接EF的功能和患者报告的结果。
这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标准为18至70岁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关节内骨折(OTAAO型C1~C3)背侧倾斜>10°、掌侧移位、背侧粉碎性骨折、缩短超过3 mm和/或关节内移位超过2 mm。排除标准包括酗酒和吸毒,Gustilo-Anderson 3型骨折,先天性畸形,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外的病理性骨折。外固定架(EF):通过腕关节近端10 cm处的背侧切口和钝性解剖将2枚3 mm螺纹钢针导入桡骨。在第二掌骨背侧插入两枚3 mm的钢针。安装外固定架,施加牵引,在透视下复位骨折。可增加2~3根1.6 mm克氏针以增加稳定性和支撑关节面。掌侧锁定钢板(VLP):掌侧入路是通过桡侧腕屈肌腱上的一个直切口,在桡侧腕屈肌腱鞘行短的斜切口,以改善远端的暴露。侧方牵开拇长屈肌。打开旋前方肌暴露骨折端。通过透视检查证实复位情况。骨干用3~4枚螺钉,桡骨远端用5~9枚锁定螺钉。VLP组和EF组之间没有人口统计学差异,这两组也具有相同的基线平均QuickDASH值、VAS评分、活动范围和握力。根据OTA/AO分类系统的亚类在各组之间均匀分布(表I)。在6周、12周、6个月和1年,VLP组的平均QuickDASH评分明显好于EF组,但在2年时差异不再显著。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与VAS在所有调查点的测量结果相同(表2)。与健侧相比,VLP组在第一年的握力更好,但在两年时,两组之间没有差异(表3)。VLP组术后一年的活动范围明显改善,但两年时两组间没有差异。然而,与未受伤的一侧相比,两组患者的活动范围都有显著的、永久性的降低。两组在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或再手术总次数方面无显著差异(表4)。EF组有明显更多的轻微并发症,而VLP组有更多重大再手术的趋势。有1例接受EF治疗,因骨折复位不充分的患者。患者10天后接受VLP固定,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2年后两组的主要评分没有不同,尽管这项研究的发现是VLP组的QuickDASH在第一年的分数明显更高。在我们的VLP组,活动范围改善得更快,并且在第一年中明显改善。Mellstrand Navarro等人和Williksen等人发现VLP组最初较好的活动范围在1年后消失,值得注意的是,与未受伤侧相比,两个治疗组的活动范围在术后2年时都缩小了。
我们发现VLP组在第一年的QuickDASH评分明显更好,但这种差异仅在6周和12周时具有临床意义,平均差异分别为9.2和8.5分。因此,与EF相比,VLP更好的术后功能评分不能维持超过12周。
本研究中的放射学评估表明EF未能将径向长度和倾斜角度恢复到与VLP相同的程度,这一发现得到了其他学者的证实。可能是因为术后并发症(如复杂的疼痛综合征)和繁琐的结构。EF可能不足以维持关节内骨折的关节一致性,但额外的克氏针固定可增强并提供接近VLP的稳定性。由于两种方法在术后2年内获得相似的结果,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考虑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当用于治疗桡骨远端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时,VLP和EF都能提供可预测的良好结果。尽管接受VLP治疗的患者功能恢复更快,EF仍然应该作为治疗方案的一种。未来的研究可以聚焦于长期随访,这可能会显示两种方法在术后继发骨关节炎和其他晚期并发症的发展上的差异。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