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的?

自古以来,黄河就享有“母亲河”的美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摇篮。

不过,黄河也有着诸多弊端,尤其是引发的洪涝灾害,给沿岸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在历朝历代,如何治理黄河,都是重中之重。

下面,咱就来看看历朝历代都是如何治理黄河水患的。

在传说中的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华夏先辈们基本采用的都是“疏通为主,围堵为辅”的策略,比如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沿着低洼的地势,动用大量人力开挖河道,让黄河沿着既定水道顺势进入大海。

孟子曾评价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所谓的“道”,就是利用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对黄河进行治理,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口急剧增长,经济也迅速发展,尤其是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一旦遭遇黄河决口,损失就会非常惨重,于是,围堵的策略就登上了治理黄河的历史舞台。

所谓围堵,就是指沿着黄河流经的河道两岸,修筑起坚固的堤坝。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堤坝灵活性很高,原因在于黄河历年频繁改道,这就要求堤坝的修建也要随着黄河的改道进行变化,尽管修筑繁琐,但围堵策略在当时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稳定生活。

在接下来的两汉到宋元近千年的时光中,历朝历代的治水策略都在奉行“疏堵结合”这一原则。

提起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上河”,人们可谓是深恶痛绝,一旦决堤,危害极大。其实,“地上河”早在西汉末期就已经形成了,在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黄河在河南地区发生决口,导致河道南移,给沿岸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于是,汉明帝立即派出王景和王吴两位大员,赶赴河南地区进行治水。

王景和王吴抵达河南后,对黄河决口进行了详细的勘察,最后拿出了治理方案,分别是疏通河道、修筑堤坝、建立水门等措施。其中,最要紧的就是修筑堤坝。

因为黄河携带泥沙量特别大,已经形成了“地上河”,而进入汛期后,黄河水量暴涨数十倍,泥沙量也相应剧增,如果按照以前的堤坝形式进行修筑,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进入汛期后又将重蹈覆辙,徒劳无功。因此,王景决定修筑双重堤坝,将黄河水从内堤的上游水门放出,经过外堤的阻挡,再从下游的水门中回流到黄河中。

这个工程虽然繁琐,耗资巨大,但它的好处却是能将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大量堵截在内外堤之间,这样一来,既加固了堤坝,使之更加牢固,又延缓了泥沙堆积而抬高河床,对“地上河”情况有一定的缓解。

正是王景、王吴等人的这个创举,让黄河在之后800多年的岁月里,都没有发生过重大决口,河道也保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中,可谓是利在千秋。

到了北宋时期,对黄河的治理进行了大量的方案试验和投入,包括修筑堤坝、堵塞决口、开挖引流水道等等,但让人遗憾的是,宋朝统治者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没有将民生福祉作为首要目的,而是把黄河打造成抗击外敌的军事“天险”,因此,此举不仅使当时的百姓深受其害,也让后世对其不断指责。

元朝对黄河的治理,重点集中在一位名叫贾鲁的官员身上,有元一代,唯有他的治水行动足以彪炳史册,流芳千古。

当时,黄河河床逐渐被抬高后,“地上河”的情况较之以往更为严峻,最重要的是,黄河决口产生的洪水冲断了会通河,导致用于南粮北运的运河被切断,届时,无数百姓将会食不果腹,发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在此危急关头,元朝政府决定派人治水,贾鲁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担此大任。

贾鲁抵达山东白茅堤后,立即开始了行动,堵塞决口和疏通水道的行动同时展开。疏通水道相较于堵塞决口而言,难度降低不少,而在堵塞决口方面,贾鲁同样排除万难,向黎民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原有决口上,贾鲁派人开挖出一条新的水道,又修筑了刺水堤,作为基础堵塞决口,然后,他又调派了20多艘大船,装满了石块,排列成3行,通通沉在了白茅口的上面。这样一来,通过石船斜堤使河水向对岸涌去,减少了水流冲击的压力,最终将黄河决口堵住了。

明清两朝针对频发的黄河水患,除了采取前人的堵塞疏通等策略外,又提出了“束水冲沙法”的方案,这也成为明清两朝各级官员治理黄河的总纲。

所谓“束水冲沙法”,就是收紧沿岸的河道,利用水流巨大的冲击力,冲刷沉积在河床底部的泥沙,达到清淤防洪的效果。这个方案的提出者,就是明朝工部尚书潘季驯。

潘季驯治水时期,他的前期工作主要是通过“塞旁决以挽正流”,将大大小小决口处溢出的洪水通过堵塞,使之进入原有的河道。然后,潘季驯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道两岸,修筑起了大量堤坝,包括用于束水冲沙的近堤、防止洪水泛滥的遥堤、用于挡水攻沙的格堤、起到加固作用的月堤等等。

此外,潘季驯又在长堤上修建了溢流坝,使得防洪排泄效率更高,造福了两岸百姓。

清朝治理黄河,同样也采取了“束水冲沙法”,不过,曾任康熙朝内阁学士的靳辅和他的幕僚陈潢,又在此基础上做了不少的改进。

首先,陈潢建议靳辅说,治理黄河采取“束水冲沙法”这个总纲没有错,但是要考虑各地的地形、地势等因素做出调整,杜绝以往“大水漫灌”的方式。比如在河南的中部及东部地区,他们修筑起了近堤和遥堤,而在苏北地区,则没有修筑堤坝。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河南地处平原地区,如果黄河产生决口,将是泽国千里,生灵涂炭,也会危及下游地区,而苏北地区靠近黄海,黄河流经此地时可以顺势而下,流入大海。

除此之外,陈潢还给靳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光靠中下游围堵疏通、束水冲沙,仅仅只是治标而已,要想彻底解决黄河水患频发的顽疾,还得从源头治理。于是,他向靳辅提出,应该阻止黄河泥沙下行,方是治水之本。

不得不说,这个治理方案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这几天,强降雨天气给河南大部分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来都不惧怕这些自然灾害,尤其是今天国家昌盛,经济发达,给老百姓提供了各种保障,我们相信,河南人民很快就会挺过这段困难时期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