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4)
本篇要目:
************************************************
331商水寿圣寺塔
宋至明 河南省商水县
332鄂城寺
宋至清 河南省南阳市
333柴庄延庆寺塔
宋 河南省济源市
334胜果寺塔
宋 河南省修武县
335宝严寺塔
宋 河南省西平县
336崇法寺塔
宋 河南省永城市
337郏县文庙
金至清 河南省郏县
338百家岩寺塔
金 河南省修武县
339沁阳北大寺
明至清 河南省沁阳市
340叶县县衙
明至清 河南省叶县
************************************************
331.商水寿圣寺塔
商水寿圣寺塔位于河南省商水县郝岗乡常社店村西北沙河南岸。始建于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为六角九级、通高41.4米的楼阁式砖塔。塔身各层均有砖雕佛像。各角砌倚柱,檐下有砖雕斗拱。外壁饰券门假窗。塔身砌有盘旋踏道,可登塔顶眺望。第四层塔心室内北墙嵌有石雕佛像三尊。塔刹为铁质宝瓶式。结构坚实,历经战火、地震,仅保存孤塔。
寿圣寺塔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通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塔内砌有盘旋的塔道,可逐级登高至顶。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正六棱体锥形。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的宝顶,使塔结顶得到最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了塔墙免遭雨雪侵蚀,又给予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
古塔第一级残存的石门楣上,有刻字四行:明道二年癸酉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日葬舍利院主僧**建**功德塔。这些记载成为塔体建筑的最准确和最具历史真实的时间。第四级塔室北墙上有三尊石雕像。雕石两块并列镶嵌于墙上,靠东的一块正中雕有两尊佛像,东边一座为盘膝背面像,西边一座为盘膝正面像,靠西的一块正中雕有一座盘膝正面佛像,左右各刻有“佛心”、“供养”字样。
塔顶宝葫芦状铸铁塔刹分为三截,上为圆球带尖部分,中间细腰为一部分,底座弧形上收为一部分,其三截均为蒸笼式上大盖下小,防止雨水、尘土侵入。刹高达2.5米,重约一吨。球体上铸有“佛”,牌位内铸有“皇帝万岁万万岁”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字;中间的细腰部分亦铸有“周王千岁千千岁”、“大明嘉靖二十八年九月吉日”、“典服安朝周府侍伴读王顶监造奉御官吴玺”字样;下部铸有“河南周府施舍西华小瑶集寿圣寺塔一座”,对明代这次修塔的时间及监造作了明确翔实的记载。塔刹球体下部铸有6个圆环,分别用6条铁链与第九层的六个角的石龙头连接,以防大风地震自然灾害的震动破坏。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商水寿圣寺塔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32.鄂城寺
南阳石桥鄂城寺位于科圣张衡故里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夏村张衡高中院内,因汉代属西鄂县,故名。今为河南省南阳市第11高中校址。寺内有宋元符二年(1099年)石狮一对,学校院内。另有古建筑隋塔,鄂城寺塔东邻白河、张衡故里夏村,西近张衡墓园及平子读书台,再西侧为汉代西鄂县古城址。
鄂城寺始建于隋代,宋代鄂城寺塔重建为七层仿平面六边形,高七层、通高18.88米,通体用青砖平砌。塔底层西面券门可通塔心室。鄂城寺塔体逐层收减高度及边长,整个塔身略成抛物线形,建筑雄伟,造型俊秀。附属古建筑有山门、前殿、中殿各三间,两侧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清代硬山建筑。另有宋代元符二年(1099年)所制石狮二尊,刀法遒劲,线条简练,造型雄浑。鄂城寺塔的建筑形式及结构、遗物都保留了宋代的原貌,是研究宋代砖结构建筑的重要实例,具有重要的价值。
宋代鄂城寺塔重新修葺为七层仿楼阁式砖塔。第四至七级是解放后的仿楼阁式建筑,塔底层西面有券门可通塔心室,门上嵌一石碑,塔心室亦为六边形。塔体逐层收减高度及边长,整个塔身略呈抛物线形,第二层六面壁上各嵌砖雕佛像8尊,塔顶曾毁新建。建筑雄伟,造型俊秀。
现存的清代建筑山门、前殿、中殿各3间,两侧有东西廊房各3间,均为清代硬山建筑。寺内寺西侧门两边还有宋代元符二年雕刻的石狮一对,雕工精湛,形象生动。明清碑碣多方。相传鄂城寺昔日是个香火旺盛之处。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鄂城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33.柴庄延庆寺塔
柴庄延庆寺塔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区西北3公里柴庄东。宋景祐元年至三年(1034-1036年)建。为六角七层高26米密檐式砖塔,只有孤塔不见寺。
外壁各层嵌有砖雕佛像一千多尊。砖雕精细,造型生动,近于北魏手法。塔心室呈六角形,北门可拾级登至二层。二层以上有叠涩式砖层收顶,上置木板楼板已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柴庄延庆寺塔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34.胜果寺塔
胜果寺塔位于修武县城西南隅。宋绍圣中建。砖塔七层。原有殿宇72间已废,唯塔独存。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角形,每边长31米,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宽度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玲珑壮观。
胜果寺塔每层檐下为砖砌仿木结构斗拱,檐上部在反叠涩层上下各角配以木质角梁,外挂风铎。塔刹为铁质,上铸八卦、日、月、龙、凤等图案和修塔铭文。塔心室呈六角形,顶部为平置的两块。在塔心室西壁外辟一门,内设上行梯道,由此向上登临,走出上层塔门,再沿塔身外壁左(右)行90度进入另一塔门,逐级攀登,直至塔顶,眺望全城景色。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胜果寺塔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335.宝严寺塔
宝岩寺塔,又称“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城东关,具体在西平大道与文化路交叉口处;原在宝岩寺外西侧,故名于此。始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整体呈奶黄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饰龙首,塔身浮雕壁画,高28.80米;顶端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
宝岩寺塔共有七层,一、二层塔室为四角形拱顶室,设台阶式盘旋梯道;三至六层为六角形拱顶室,设井式梯道,登梯道及竖井可达第六层;最高一层为第七层,到达此层不仅行走困难复杂,而且需要有专人陪同才能到达。
2006年05月25日,宝岩寺塔作为宋代古建筑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36.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西城区,宋元佑八年(1093年3月25日)始建,绍圣五年(1098年)建成,因建于崇法寺内,故名崇法寺塔。“宝塔盘云”古为永城八景之一。永城人吕永辉曾作诗赞道:“东林古寺迹仍留,七级浮屠踞上游。保障江淮称巨镇,屏藩梁宋护中州。”如今寺内仅剩宝塔,寺庙建筑已大多毁损。
塔前一条中轴线,弥勒和尚和观音大佛露天供奉。岁月变迁,香火依然旺盛。
简易地修建了大雄宝殿,檐额上刻着五角星,留有年代感。
大雄宝殿背侧。
崇法寺塔高34.6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建筑,整体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崇法寺地宫呈方形,顶作藻井,地宫中央砖砌莲花依柱棺床,上置长方形石函。石函内供奉有佛舍利,并以金、银、玛瑙、水晶、玉石等七宝供养,同时还有唐宋两朝的铜钱和稻谷,从而可知此塔是专为佛陀生身舍利而建的。
塔基座内装木骨,上承宝塔,下护地宫,坚实而稳固,与塔身、塔刹组成了和谐庄严、高雅的统一体,堪称楼阁式古塔的精品。塔身为砖砌楼阁式,八角九层,青砖迭砌仿木结构,层层出檐,逐层内收,每层外壁转角有砖制仿木园柱,外檐建仿木镂空围栏,增强了美感,表现了多变的轮廓。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崇法寺塔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37.郏县文庙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老城南街中部东侧,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既是郏县的学宫,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因这座文庙建筑气势恢宏、工艺考究、结构典雅、雕刻绝伦、彩绘超群,被誉为具有“皇家规格”的文庙。
郏县文庙整体布局为坐北朝南,中心庙区占地9000多平方米,可控制面积16万多平方米,保存建筑22栋71间。整体布局由东、中、西一主两次三条南北轴线贯穿,中轴线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东轴线南北依次有大成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两庑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该建筑占地5万平方米,具有明显的特点:创建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保存完好;建筑规制是取法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群的精华而建成的又一具有东方建筑色彩的古代建筑群。
戟门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盖殿顶。檐下大额枋与平板枋透雕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卧榻桌椅等精美木雕图案。前檐四根木檐柱柱头鼓浮雕形象生动的虎首。柱身的通体柱面透雕滚龙云气,雕刻精湛,栩栩如生。这些绚丽的浮雕、透雕木刻画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虽然不如山西晋祠圣母殿宋代木雕龙柱的时代早,但是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河南仅此一例,可谓清代木雕龙柱的佼佼者。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郏县文庙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38.百家岩寺塔
百家岩寺塔位于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桑湾村北云台山中,为三国魏晋文学家“竹林七贤”隐居地。县志载,始建于唐,现存为金代塔。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上而下递减,渐有收分,塔体外形轮廓略呈抛物线形。每层檐下施仿木斗拱。
县志载,始建于唐,现存为金代塔。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上而下递减,渐有收分,塔体外形轮廓略呈抛物线形。每层檐下施仿木斗拱。第一层辟半圆形拱券门,内为方形塔心室,上有八角形藻井。其余各层四面辟圭形假门。塔刹已毁,仅存刹座。附近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石碑一通,称该塔为“孝女塔”。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百家岩寺塔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39.沁阳北大寺
沁阳北大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市区自治街中段。创建年代未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代增建并重修。俗称北大寺。坐西朝东,分男寺、女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女寺为多座硬山灰瓦顶建筑。沁阳北大寺,男寺规模大,现存大门、过厅、南北讲堂、拜殿等,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券棚琉璃瓦顶,檐下施斗拱。
创建于元至正年,明嘉靖四十年重建,清代增建。现存厦、殿、厅、堂与附属房屋八十余间,占地3100多平米。主体建筑呈轴对称布局,三进三段,内存明清碑刻通,轴线建筑自前而后体量与高度逐渐增加,分别以孔雀蓝、绿、黄三彩琉璃瓦件饰顶。厦殿设门二道,前置栅栏门,中设棋盘门。过厅为单檐悬山顶,两山半穿斗梁架间饰以壁画。
过厅之后为礼拜殿,由客厅、前后两重拜殿及窑殿组成,其建筑间均有泄水牵搭,构成一体,纵深达36米。客厅为卷棚歇山顶。拜殿由两座建筑组成。前殿为单檐歇山顶,后点为单檐悬山顶,五彩重昂斗拱,拱眼壁饰以壁画,殿内梁、檩、柱、枋用材硕大,雕梁画栋,沥粉贴金,富丽堂皇。
2006年05月25日,国务院批准沁阳北大寺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340.叶县县衙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县衙建筑。位于河南省叶县东大街。叶县明代县衙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还是一座五品县衙。县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轴和东、西两侧副线上的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三堂、狱房、厨院、知县宅、大仙祠、虚受堂、思补斋等。
叶县明代县衙不但规模宏大,而且还是一座五品县衙。根据我国古代的官制,知县一般为七品官衔,而叶县知县却为五品县令,多由同知衔的五品官担任。
宅门
二堂庭院
二堂厢房
三堂
三堂庭院
思补斋
后院
狱房
2006年05月25日,叶县县衙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