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3)

本篇要目:

***************************************

221轩辕宫正殿       

元                江苏省苏州市

222寂鉴寺石殿        

元                江苏省苏州市

223昭关石塔        

元                江苏省镇江市

224户部山古建筑群     

明至民国             江苏省徐州市

225瞻园          

明至清              江苏省南京市

226泰州城隍庙       

明至清               江苏省泰州市

227东林书院        

明至清               江苏省无锡市

228昭嗣堂         

明至清              江苏省无锡市

229赵用贤宅        

明                江苏省常熟市

230张溥宅第        

明                江苏省太仓市

**************************************

221.轩辕宫正殿


轩辕宫正殿,始建于唐朝贞观二年(628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杨湾古村轩辕宫内。起初作为胥王庙,后改祭黄帝,黄帝轩辕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宫即是祭祀黄帝的古代道教建筑。正殿面阔三间,共宽13.74米。进深三间,共11.48米;正面明间宽5.54米,南北次间各4.10米。进深自西向东,第一间为2.94米,第二间为5.60米,第三间为2.94米。进深与面阔比例为1:1.2,近似正方形。


轩辕宫正殿为单檐歇山式,进深八架,自地面至正脊高约10米,系澈上明造。山花版比博风版收进颇深,山花版内侧的草架柱等,在檐椽上施塌脚木,以承草架柱子;殿顶出槽甚深,台基明高64厘米,四周立柱,并砌砖墙。对于研究苏州地区大木构架的演变、南方建筑与北宋《营造法式》的关系以及苏州香山帮匠作的源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5月25日,轩辕宫正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2.寂鉴寺石殿


寂鉴寺石殿,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天池山寂鉴寺内。寂鉴寺山门位于寺南。山门东西两侧,各有石殿一座,分别为兜率宫和极乐园;寺内石殿二三间。称西天寺,此均为元代遗构。其装饰与构图透露出浓厚的喇嘛教气息。造像线条粗犷,气势逼人,从所着袈裟来看,具有浓郁的梵式造像特点。是研究元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

寂鉴寺的石殿、石屋及造像布局自由,石屋内的造像依山崖凿成,受北魏以来的石窟寺的影响,又不失为古代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用”石刻造像的成功范例。石殿、石屋的建筑处理既保留了木结构建筑的外貌,又具有元代建筑的特点:石殿内顶部所构筑的藻井成组出现,层次丰富,色彩华美,其装饰与构图透露出浓厚的喇嘛教气息。造像线条粗犷,气势逼人,从所着袈裟来看,具有浓郁的梵式造像特点。是研究元代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

2006年5月25日,寂鉴寺石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3.昭关石塔 


昭关石塔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因其正好立在街中上方,其形如瓶,又叫瓶塔、过街石塔。建成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长江路南。昭关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塔高4.69米。塔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昭关石塔是江南的喇嘛塔式过街塔。昭关石塔借助山水地形,渲染佛家教义,具有突出的特点。


2006年5月25日,昭关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4.户部山古建筑群

户部山古建筑群,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项王路状元街交叉口,始建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户部山古建筑群古建筑因山就势,参差错落,构思巧妙,建筑形式以传统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风格独特。户部山古建筑群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古建筑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

明清两代,为避黄泛,地方官绅富贾不惜重金在户部山周围择地建宅,中等富户也争相效仿。明末至民国初年,户部山周围高宅大院密布,民居鳞次栉比。民国初年,户部山部分建筑进行大修和扩建。“文革”后,崔家大院逐渐成为多姓居住的大杂院。20世纪90年代拆迁改造前,崔家大院除上院房屋保存较好外。客屋院用作办事处办公房。下院许多房屋都被拆除改造。房屋上装饰性的建筑构件更在“文革”期间被破坏殆尽。2000年4月,徐州市政府利用余家大院和霍家大院建成了徐州民俗博物馆。


户部山古建筑群保存较完整的古民居院落11处500余间,包括崔焘翰林府、李蟠状元府、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李家大楼、魏家园、闫家院、刘家院、老盐店等。


户部山古建筑群既有北方四合院的规整划一,又有南方民居的曲折秀美。墙体多用青石与青砖,梁架用材硕大,雕梁画栋,琢刻精细,并有“里生外熟”的建筑方式。所谓“里生外熟”是指垒砌的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的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既降低了造价,又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使房间内冬暖夏凉。户部山古民居的屋脊也具有不同于南北方的中性美,线条即不像北方那样平铺直叙,上翘的弧度也没有南方建筑那么夸张。

户部山古建筑作为依山而建的民居,“鸳鸯楼”的建筑形式成了户部山古民居的一大创举,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特的鸳鸯楼。这种楼分为两层,上下叠压,底层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天梯,楼上楼下的门朝向相反。

李蟠状元府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劳动巷20号。原状元府有四进院落,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前原有两根旗杆和两个圆形石鼓,大门上立有两块“状元及第”匾,正厅悬挂“鳌头独步”匾。宅内厅、堂、楼、阁、厢房、后花同一应具有,房屋300余间。现存中路三进,依次为大门、过厅、内影壁、客厅、静庐。李蟠状元府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主要建筑静庐,面阔三间10米,进深七檩6.2米,硬山顶。

崔家大院位于徐州市区户部山西坡。是明清时期两位翰林崔海和崔焘的宅第。因门前小广场上矗立着两个高大的旗杆。上面悬挂着大大的“崔”字。民间称为崔旗杆。崔家大院为崔氏家族在徐州的聚居地。崔家大院下院和上院的前半部。东西长112米。南北宽44米。占地5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有12个四合院。有单体房屋57座。有房屋156间。

户部山古建筑群是苏北乃至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少有的一处古民居建筑群,古建筑反映了古城徐州明清数百年的建筑风貌,其中崔焘翰林府大客厅是徐州地区仅存最能代表徐州区传统工艺特色的砖木结构厅堂建筑,具自很高的研究价值。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的俗语。古时户部山周围是活跃的商业区和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

2006年5月25日,户部山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5.瞻园


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


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


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因朱元璋御授该府与徐达而未受领,后以该府对面关帝庙为基敕建新府,广造园林,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

2006年5月25日,瞻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6.泰州城隍庙


泰州城隍庙,又称邑庙,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邑庙街22号,始建于唐代。泰州城隍庙坐北朝南,平面呈葫芦状。庙南北总长124.36米,北段东西宽42.7米,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2平方米,共有庙房70余间;泰州城隍庙是江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隍庙建筑,也是泰州地区规模最大的道观。泰州城隍庙正在发挥道教胜地功能的实际举措,提升了泰州的知名度,成为百姓文化宗教活动的场所。 


泰州城隍庙该庙坐北朝南,平面呈葫芦状。庙南北总长124.36米,北段东西宽42.7米,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2平方米,共有庙房70余间:大门外八字墙分列两侧,从南到北有山门殿5间、审事厅5间、大殿5间,左右对称。在审事厅前东西两旁有班房、福神祠、土地祠等25间房屋,大殿两侧有二十四司30间。

2006年5月25日,泰州城隍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7.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亦名龟山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无锡官员李夔陪同著名学者杨时到无锡南门保安寺游览。杨时见这里临伯渎港,前临清流,周围古木森天与郁郁葱葱的庐山东林寺颇为相似,是一个研究和传授学问的理想场所,便有意长期在此讲学。李夔知道杨时的意思后,全力赞同,于是定此学社为“东林”,前后长达18年之久(1111年-1129年)。杨时去世后,杨时的学生在无锡县城的东林书院所在地为他建了一祠堂——道南祠,取杨时学成南归时老师程颐对他说过一句赞美的话:“吾道南矣!”。后来书院因年久失修而荒废。杨时离开后,东林书院逐渐荒废。

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寻乐处、心鉴斋、小辨斋、再得草庐、时雨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均显现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鼎盛时期风貌。顾宪成曾撰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之名联,后被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此联现悬于依庸堂内。

2006年5月25日,东林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8.昭嗣堂


昭嗣堂又称香楠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孙安路,始建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昭嗣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中轴线上白前(南)至后(北)依序为照罐(河对岸)、门厅、大厅、大堂(昭嗣堂)、牌坊、后堂与后同,建筑面积约665平方米。该堂气势轩敞,面宽七开闸达26米,进深十一架共14米。顶高8.4米。硬山顶,居中的三间草架略高、左右两问屋顶略低——形似明代官帽。昭嗣堂是无锡的一座较为完整的明代楠木厅,对研究明代的建筑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昭嗣堂坐北朝南,前后三进,中轴线上白前(南)至后(北)依序为照罐(河对岸)、门厅、大厅、大堂(昭嗣堂)、牌坊、后堂与后同,建筑面积约665平方米。该堂气势轩敞,面宽七开闸达26米,进深十一架共14米。顶高8.4米。硬山顶,居中的三间草架略高、左右两问屋顶略低——形似明代官帽。


昭嗣堂内的香楠厅,全部采用最上等的金丝楠木建成。梁柱上均施彩绘,有旋子莲花、双钱、包袱垂角等纹样,贴金仍隐约可见,金柱下置覆盖形青石柱础,檐柱下为青石桎,山柱下为木桎和柱础。厅前有院墙,墙体下置青石须弥座,中为砖墙,上首有精雕砖刻。


昭嗣堂所用的金丝楠木木质紧密,其材色呈黄褐色,花纹美丽,经久耐腐,顺着纹理的方向上,有着排列有序的“金丝”,所以称“金丝楠木”。


昭嗣堂香楠厅建筑规格高,用材做工精细,选址布局讲究,整座建筑飞檐叠脊、磨石雕砖、画梁雕栋,是一座较完整且典型的明代建筑,对于研究古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于发展发掘无锡地方文化遗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昭嗣堂高悬一块“楠宇生辉”匾额,屏风上是一幅木刻画《岁寒三友》,两边柱上配有楹联:理以神超,润色鸿业;文为德表,扬声紫微。门柱上挂有对联:泰山乔岳以立身,明镜止水以存心;青天白日以应事,光风霁月以待人。大厅,梁上高悬“昭嗣堂”匾额,屏风上挂着一幅古式山水画,两边配以联句:杨柳画桥深浅水;桃花春岸往来人。


2006年5月25日,昭嗣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29.赵用贤宅


赵用贤宅为主轴线房屋一组,总面积400余平方米。门屋三间,前檐斗拱出挑,阑额施以彩绘。大厅四椽袱及平梁皆作月梁。三幅云、荷叶磴、梁垫、翼形拱等浮雕装饰,图案多变,条饱满。梁枋斗拱俱施彩绘,并间以沥粉堆塑,清新淡雅。赵用贤宅书屋因为保存完整,脉望馆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活化石”。为研究明代的居住建筑、彩画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为常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光添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赵用贤宅为主轴线房屋一组,总面积400余平方米。门屋三间,前檐斗拱出挑,阑额施以彩绘。大厅四椽袱及平梁皆作月梁。三幅云、荷叶磴、梁垫、翼形拱等浮雕装饰,图案多变,条饱满。梁枋斗拱俱施彩绘,并间以沥粉堆塑,清新淡雅。内壁有砖刻卷草纹须弥座。后堂用木板,明间有搛柱,梁架施彩绘。东厢房的三开间书厅是著名的赵氏藏书室——脉望馆。内置落地长窗,前设天井,小而精巧。宅院中还存有明代太湖石。


赵用贤宅书屋因为保存完整,脉望馆被称为中国私家藏书楼的“活化石”。历史上脉望馆与钱谦益的绛云楼、毛晋的汲古阁齐名,为中国古代藏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江南著名藏书楼之一。赵用贤宅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江南官僚宅第形制,为研究明代的居住建筑、彩画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为常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光添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2006年5月25日,赵用贤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0.张溥宅第


赵用贤宅为主轴线房屋一组,总面积400余平方米。门屋三间,前檐斗拱出挑,阑额施以彩绘。大厅四椽袱及平梁皆作月梁。三幅云、荷叶磴、梁垫、翼形拱等浮雕装饰,图案多变,条饱满。梁枋斗拱俱施彩绘,并间以沥粉堆塑,清新淡雅。内壁有砖刻卷草纹须弥座。后堂用木板,明间有搛柱,梁架施彩绘。东厢房的三开间书厅是著名的赵氏藏书室——脉望馆。内置落地长窗,前设天井,小而精巧。宅院中还存有明代太湖石。


明朝天启年间(1621-1927年),张溥宅第始建。原为张溥伯父、明代工部尚书张溥之的宅第。张溥幼年、少年时期在此生活,后为张溥别业,终其一生。崇祯年间(1628-1644年),正棚后院均已久废,仅存三进组合式的通转走马楼房屋。1984年,经古建专家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等实地查看后建议保护,地方政府出资将原住居民迁走。2004年,太仓市投资改造了三进房屋及庭院。

张溥宅第是三进结构。第一进是大厅。五梁带前轩,并有前后廊,大厅左右各有一间六架梁侧楼。第二进为五架梁带前后廊的住宅楼,房分五间,中设客堂,结构简朴,斗拱轴柱形制各异,饰纹精巧,繁而不乱。第三进为七架梁带前后廊的高楼,天井两侧各有小楼,走廊相通,楼后有天井式小苑,两侧各设精巧方圈门,苑内有金桂、海棠古树。


张溥宅第两侧各设精巧方券门祭座宅院粗梁大柱,雕刻细腻,雄伟壮丽。大厅梁柱粗大,斗拱齐全,装饰古朴。整个建筑斗拱齐全,布局精巧,配以围廊厢房,几似迷宫,是一座典型完整的明代建筑。


张溥宅第大厅前柱挂有一副楹联:“承弇州,启梅村,一代文章在娄水;继东林,匹几社,千秋山斗仰天如”。大厅正梁上高悬“孝友堂”匾额,匾额下挂有六幅字屏,内容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

张溥(1602-1641年),太仓人,字天如,号西铭,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官至庶吉士。他所读之书必手抄,抄后朗读一遍即焚,每反复六、七次,故其书斋名为“七录斋”。崇祯年间(1628-1644年),张溥组织了文人社团——复社,以“兴复古学,务使有用”为宗旨,进行政治和文学活动。张溥一生著述极多,有《七录斋集》等,为纪念反对魏忠贤“阉党”专权被害的苏州五义士而撰写的《五人墓碑记》,是后代传诵的名篇。

2006年5月25日,张溥宅第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如何一口气读懂中国古建筑发展史(精心整理)

    当历史退向时间帷幕的深处时,唯有建筑在那巨大的空间里闪烁着人类智慧最耀眼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涌现的建筑,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和风采向人类展示着它们独到的艺术魅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朝代都因为各自 ...

  • 山东被忽略的一处古建筑,被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就在泰安

    山东被忽略的一处古建筑,被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就在泰安 新浪新闻 01-22 10:36 古建筑是我国不少城市都在保护和开发的对象,也是我国众多的城市发展内来说潜力和实力都很有展示度的文化墙,所以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六批国保--三.古建筑(共计513处) 本篇要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298 Ⅲ-1 承恩寺 明至清 北京市石景山区      299  Ⅲ-2 地坛   明至清 北京市东城区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关岳庙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2.醇亲王府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广济寺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4.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21宝云塔 宋                 河北省衡水市 22修德寺塔 宋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31柏林寺塔 元                          河北省赵县 32正定府文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41真武庙 明         河北省蔚县 42常平仓 明         河北省蔚县 43蔚州灵岩寺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81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82乡宁寿圣寺 金至明      山西省乡宁县 83净因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