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丨今日大暑,热蒸雨煮!抓住夏季最后的15天,学点规矩平稳入秋~
大暑节气一般在“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而大暑一过,秋天就真的不远了。
大暑在五季中属长夏,土气所主,脾胃二官当令。是一年中阳气达到鼎盛,也是将由阳转阴的时节。
此时夏季过热易中暑,贪凉又会引起风寒感冒,养生格外重要。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俗话说“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
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宁静。
夏季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相对不足的睡眠则可以用午休做补偿。
此外,大暑脾胃当令,脾藏意,在志为思,多思多虑易耗伤脾气。
对于睡眠质量欠佳的朋友来说,应多关注当下的事物,当适当倾诉,避免思虑愁绪蕴结于内。
可多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在早晚温度适宜的时候多于户外行走换气,同样有助于夜间睡眠。
暑天热气蒸腾,间夹湿气盈盈,部分人会出现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
此时饮食宜清淡,各种汤粥最养人。
如绿豆粥、小米粥、橘皮粥、玫瑰花粥等,有利于补充水分且易于消化,且有理气健脾、清热解暑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夏天的饮食“清淡”并非绝对的少盐,因为夏天身体出汗多,盐分丢失快,所以做菜时要适当加些盐。
此外,暑气最易伤津耗气,可适量吃淮山药、银耳、乌鸡、鲫鱼、虾等益气养阴的食品,避免性温、热、燥的补品,如人参、鹿茸等。
对于有“上火”困扰的朋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天然苦味食品。
苦菜、苦瓜、苦笋、茶叶、苦杏仁等食品,能起到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
而丝瓜、西红柿、黄瓜、冬瓜、茄子、毛豆、南瓜等时令蔬菜也都具有清热祛火的作用。
大暑前后,天气往往闷热、潮湿,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诸如散步等强度适中的“慢”运动。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中的“踞地虎视式”可通过昂头伸腰、摇头摆尾的动作练习,使颈、腰、胸、背及整个脊柱得到充分的伸展。
从中医理论角度来分析,此式对于五脏六腑,尤其是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大暑节气练习此导引术,可以健脾除湿、防治中暑。
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夏天容易出汗,体内水分散发较快,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此外,常食粥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也有补水之效。
对于经常在室外活动的朋友来说,暑天可适当饮些药茶。
做法:取西洋参8到15片、碧螺春茶适量一起放到茶具中,用80℃左右的纯净开水冲泡5分钟后即可开盖享受,可补气、解暑。
方解:西洋参具有很好的补气效果,而碧螺春茶更是具有芳香、清暑热的作用。二者配用,碧螺春的芬芳之性有助于西洋参补气作用快速发挥。
薄荷青
做法:取西瓜翠衣6克、莲子芯7 枚、薄荷叶3片,直接用热水冲泡,稍凉后饮用,可清热、解暑、除烦。
方解:西瓜翠衣是西瓜皮最外面的一层薄薄的绿皮,用刀轻轻削下来,用鲜的最好,也可晒干后用,与莲子芯及薄荷叶搭配使用,是夏季有效的解暑养气佳品。
三伏天降雨增多,气压偏低,是心脏病高发期。所以,老年人要注意保护心脏。
预防措施:
1.保持情绪稳定,防止心火过盛。
2.做好防暑降温。多饮绿豆汤、绿豆粥等清淡饮食,少食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如油条、年糕、羊肉等。
3.运动不过量,可早晚散步,每次1~2公里即可。
夏天出汗多,身体损耗大,而营养、睡眠不足,损大于补。中青年人要防过劳症。
预防措施:
1.保证睡眠防缺觉,以每天6~8小时的睡眠为宜。
2.饮食营养不可少,加班时可适当吃些夜宵,如酸奶、面包、绿豆粥等,补充营养又消暑降温。
3.少开车多走路,防止车内通风较差,造成机体缺氧,甚至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儿童为“纯阳”之体,患病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因此儿童更喜凉食。
但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脏腑功能还不健全,过食冷饮,会影响胃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伤及脾胃,造成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厌食等。
预防措施:
1.用自制冰镇绿豆汤、冰粥等代替冷饮。
2.每次吃冷饮不能太多,以一天喝1~2杯冷饮、吃1根冰棍为好。
3.运动后及吃饭前不马上喝冷饮,以防引起胃肠痉孪或影响食欲。
微信最新版阅读公众号文章又有新变化
看完文章后
欢迎您给喜欢的文章点个“赞”和“在看”
“分享”给您的朋友或者到朋友圈
别忘记,给“养生中国”设为星标
我们每天7点钟,不见不散
编辑:高继明 审核:朱蕗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