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127:至今莲蕊有香尘——读《孤独是一朵莲花》

文/望月听雪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鲁迅曾以世道艰难而著此诗劝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可他“儿时曾作杭州梦,初到杭州似梦中”,终于在1936年-1938年之间圆了那个“把家安在杭州”梦,虽只匆匆居杭两年,可他漂泊一生,故居多处,只有杭州这座屋,他出手亲自设计。

郁达夫富阳市故居,在富阳市区郁达夫公园内,低矮围墙,一方庭院,客堂迎面就是斯人的一幅画像,清瘦、儒雅,萧然独立。

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骨血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上,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样,他的恋爱经历也如同他的文学名篇一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怅惘也罢,迷离也罢,悲歌也罢,总之都成了传世的名作。

——远一程,再远一程·故都的秋

“你且把我的身体,搬到世界尽处去,搬入虚无之境去,一生一世,不要停止。”

“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无声无息,悄然静谧得如同踩在云端,“潜意识下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客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逆流的诗·灯蛾埋葬之夜

“大道上断续的有几乘空马车来往,车轮的踱踱踱踱的声音,好像是空虚的人生的反响,在灰暗寂寞的空气中散了。”

“暮春三月底,偶尔在火车窗里,看见了些浅水平桥,垂杨古树,和几群飞不尽的乌鸦,忽然想起的,是这一个也不是城市,也不是乡村的界线地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灯盘上有一只很美的灯蛾死在那里。点了灯笼,用银针向黑泥松处掘了一个圆穴,把这美丽的尸身埋葬完时,天风加紧了起来,似乎要下大雨的样子。”“出暗亦已显,傅翼乃不任。趋炎弗知止,倏忽游燧林。不见异域传,乃有噉火禽。”灯蛾扑火,至死不屈,赋以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想象。“物性固有癖,附炎岂我情。物性固有癖,附炎岂我情。宁投明处死,不向暗中生。”

郁达夫,一生境遇坎坷,幼时丧父,体弱早慧,九岁赋诗惊四座。年少随长兄赴日求学,学习过医科、政治学科,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在日本留学期间,他阅读过数千部西方小说。25岁时,出版了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以“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震惊了文坛。他落笔大胆,独具匠心,以细腻沉郁的笔调从束缚中挣扎而出,张扬独特的诗意美。

1942年,郁达夫流亡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中西部的巴亚公务市,化名赵廉,暗中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援救了许多被日本人逮捕的华侨。1945年,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此书完整收录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饮食男女在福州》《一个人在途上》《孤独者》等76篇传世之作。“孤独大师”郁达夫用他浪漫的文字,描风月山水,写故人旧事。用绝美的语言,剖析灵魂深处的孤独感悟。用他深情的语言,解读孤独,道破天机,一语中的,“孤独才是人生,独处激发成长。当你感到孤独、迷茫时,那是心灵在成长。”温暖千万个孤独的灵魂,孤独的自己更强大!

“人人皆可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沈从文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  ——郭沫若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草。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莲子一般的风雅之人,莲花一般的文,莲心一般的风骨,孤芳自赏,傲然亭立,芳香随风远送,这大致就是莲花的心性,书名的由来吧。

《钓台的春昼》

《归航》

“十年久住的这海东的岛国,把我那同玫瑰露似的青春消磨了的这异乡的天地,我虽受了她的凌辱不少,我虽不愿第二次再使她来吻我的脚底,但是因为这厌恶的情太深了,到了将离得时候,我倒反而生起一种不忍与她诀别的心来。啊啊,这柔情一脉,便是千古的伤心种子,人生的悲剧,可能是发芽在此地的么?”

《灯蛾埋葬之夜》

“若周围保住了绝对的安静,什么声响,什么行动都没有的时候,那在这假寐的一刻中,十几年间的事情,就会很明细的,很快的,在一瞬间开展开来。至于乱梦,那更是多了,多得连叙也叙述不清。”

《雪夜》

“沉素性沉到底罢!不入地狱,那见佛性,人生原是一个复杂的迷宫。”

《零余者》

“我想放大了喉咙,啊的大叫一声,但是把嘴张了好几次,喉头终放不出音来。”

《故都的秋》

(0)

相关推荐

  • 凝眸,淡远,秋色空远。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

    凝眸,淡远,秋色空远.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赏秋,就要从一片片落叶开始,便是从一叶叶深情 ...

  • 实验小学鹳山校区 六(5)班 任宵鸾 || 包粽子(外一篇)

    实验小学鹳山校区 六(5)班 任宵鸾 || 包粽子(外一篇)

  • 江南的秋——杭州研修感悟

    作者:岳晶霞(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 学生时代,对<故都的秋>印象极深,那"清",那"静",那"悲凉":那秋树,那秋雨,那秋蝉, ...

  • 恩高今年花开最盛,满园桂香

    恩高今年花开最盛,满园桂香

  • 至今莲蕊有香尘

    鑫安源荷缘每年夏天,赏荷者络绎不绝,摄影爱好者更是必去之地. 我喜欢摄影,喜欢拍荷花,每年都要来这里.鑫安源荷缘真是与我荷"缘"不浅,它的广告宣传片封面就是我的作品.今天,因荷&q ...

  • 上海风情录|香尘:五月的暗号

    五月的暗号 香尘 五月的暗号,对我而言,是520对草木香. 夜里下过雨,早晨上露台伺弄花草.能看到角落里,一缸石榴与一缸梅花之间,原本毫不显眼的那张小蜘蛛网异常抢眼,其上残留的细密雨珠,令整张网静静发 ...

  • 画梁春尽落香尘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 判词画面上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判词是:"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秦可卿命运曲<好事终 ...

  • 上海风情录|香尘:金银花

    金银花 香尘 以前,总认为金银花的名字有点俗气,换叫鸳鸯藤呢又过于喜庆缠绵,所以,我心里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忍冬.忍冬,多么坚韧的意境,静默薄影里,耐心地等待,等最后一片枯叶掉落,等最初一抹绿芽钻出 ...

  • 国画红梅小品《蕊冷香寒影疏斜》50*50

    国画红梅小品<蕊冷香寒影疏斜> 尺寸:50cmx50cm( 2.25平尺 ) 名章:廖又蓉 此画创作时间:2021.5.16 材裱:未装裱 白生熟宣纸 装框场景效果图 [廖又蓉]艺术简介. ...

  • 上海风情录|香尘:柴房岁月

    柴房岁月 香尘 以前,烧火做饭,都离不开柴火.江南多雨潮湿,村里人家基本都会在灶屋旁边搭一间柴房,专门储存干柴火.那时,能当柴火的事物可不少,稻草.麦秸秆.豆萁.棉花萁.枯竹枝,枯树枝等. 稻草和麦秸 ...

  • 上海风情录|香尘:奶奶的衣橱

    奶奶的衣橱 香尘 世间体面存于衣橱.就像奶奶说的,富有富派头,穷有穷清爽. 记忆里,我奶奶的雕花衣橱是真好看,四扇门面,梅兰竹菊四君子.老树梅花镂空雕,隐隐约约能见衣影,用来挂放当季里日常穿过一两次还 ...

  • 上海风情录|香尘:那些浮光掠影

    那些浮光掠影 香尘 纵横的马路,象只巨大的蜘蛛触角,步步进逼,一切渐渐沦陷.最终,蒋巷,那个生活过的村庄,于你,成为记忆,只是记忆. 拆迁多年后,一直坚持做钉子户的晓在电话里说,他也谈妥条件将在这个五 ...

  • 上海风情录|香尘:嬉戏

    嬉戏 香尘 越剧王子赵志刚崭露头角之后,因为他是嘉定人,我们嘉定便刮起了一股看戏学戏唱戏的风潮.这股风潮热到什么程度呢,连我家隔壁陆公公的一个孙子两个孙女都每天咿咿呀呀吊嗓子学唱戏,说是要去报考戏剧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