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文字陷阱:“金字塔”是汉语对古埃及锥体建筑的演绎

没有学习过汉语的人,根本无法理解“金字塔”的含义。也就是说:汉语以外的世界根本不存在 “金字塔”。

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第三王朝左塞尔法老命印和阗设计兴建其陵寝,印和阗设计将6个方型马斯塔巴墓室(Mastabas),由大至小往上堆叠在一起,终建成了左塞尔金字塔,成为埃及史上第一个类锥体状法老陵墓,其同朝后世法老,依此原型兴建陵墓。

马斯塔巴(英语:Mastaba)是古埃及墓葬建筑的类型之一。马斯塔巴是平顶、长方形和外部呈斜坡面的建筑,很多古时期著名的埃及人都埋葬于这类型的墓室内。墓室是用泥砖或石头来建成。

A mastaba (/ˈmæstəbə/, /ˈmɑːstɑːbɑː/ or/mɑːˈstɑːbɑː/)or pr-djt (meaning "house of stability", "house of eternity" or "eternal house" in Ancient Egyptian) is a type of ancient Egyptian tomb in the form of a flat-roofed, rectangular structure with inward sloping sides, constructed out of mudbricks.

By Jon Bodsworth -www.egyptarchive.co.uk, Copyrighted free use,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316988

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来,最初的金字塔除了规模大一些,其实非常简陋。

一个世纪后的埃及第四王朝开始,发展为建造接近方锥体状的陵墓,直至公元前17世纪埃及第十八王朝兴建最后一座方锥体法老陵墓止。

中古世纪地中海往返商旅众多,便将埃及所见巨大的方锥体陵墓,口耳相传至地中海沿岸各国。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历埃及时记下了最早关于金字塔的文字,公元前2世纪拜占廷人费隆写下《世界七大奇迹》,其中使用Πυραμίδες της Γκίζα(英译:Pyramid of Giza,中译“吉萨金字塔”,释意为“在吉萨的锥体”)来为法老卡夫拉的陵墓群来命名,随着《世界七大奇迹》的广泛流传,“金字塔”就等同于埃及法老陵墓的专有名词。

说“金字塔”只有几百年历史的人纯粹是信口开河。

需要说明的是:在西方人眼里并没有什么“金字塔”,而只是一种“锥体建筑”。

“金字塔”是中国人根据古埃及锥体建筑的形状像汉字“金”而演绎出来的。

如果把锥体建筑都称作“金字塔”,那中国就有很多的金字塔:在中国有很多方形平台丘的坟墓。

位在现今西安的城外秦始皇的陵墓是在一个大型的墓丘中,也可以称之为“秦始皇金字塔”。

后来也有很多汉朝皇帝埋在锥台型的坟墓下,同样也就有了名目众多的“金字塔”。

秦始皇(前259年2月-前210年7月11日),嬴姓,赵氏,名政,时称赵政,史书多作秦王政或始皇帝,祖籍嬴国(今山东济南市莱芜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是秦庄襄王之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

秦始皇的一个宏大工程就是花了三十余年时间,修建自己的陵墓,后世称为秦始皇陵(亦称骊山陵),与阿房宫等大型工程一起,共动员了近七十万人,陵墓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从渭水北岸的山岳运取石料。由于骊山一带盛产黄金,南面的蓝田以盛产美玉闻名,故此被秦始皇视为风水宝地,因而定此为自己的长眠之地。

由wit -https://www.flickr.com/photos/-wit-/239198883/,CCBY-SA 2.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626666

网上有人说埃及金字塔是欧洲人伪造的,这很奇葩。从最基本的逻辑上就讲不通。

首先,欧洲人为什么要跑到非洲去伪造“锥体墓地”?

其次,如果不是帝王,又有谁会有那闲功夫去伪造别人的陵墓?

不但要伪造墓地,还要伪造那么多的“木乃伊”,它可是要花很多钱和时间的。有哪个有钱人会愚蠢到干这种傻事?

木乃伊一词源自波斯语“موم”(mūm),原义为蜡,欧洲人用来指古埃及涂抹防腐香料保存至今的尸体。

【英语】mummy 1  [ˈmʌmɪ]n.  -mies  木乃伊;干尸

【英语】mummy 2  [ˈmʌmɪ]n.  -mies  妈咪;妈妈

I want my mummy! 我要妈咪!

由于不会有人误解,所以英语中这2个单词是并存的。

英语表“木乃伊”的mummy源自中古英语的mummie,源自中古法语的momie,源自中世纪拉丁语的mumia,源自阿拉伯语的مُومِيَاء (mūmiyāʾ),源自波斯语مومیا (mumyâ),源自موم (mum, “wax”)。

我们可以看出来,波斯语的مومیا (mumyâ)是在موم (mum, “wax”)的基础上加-yâ构成,由于波斯语也是印欧语系的成员,我觉得这应该是和拉丁语的-ia类似的后缀。

英语学习者一定要牢记:英语作名词后缀-y是在中古英语时期源自法语的-ie,源自拉丁语的-ia(把-a变化为-e)。

现代英语去掉表“性别”的后缀-e,再加位于词尾的i写成y。

中古英语时期的文人们认为把位于词尾的i写成y更优雅。

要注意:英语中很多以y结尾的单词在加元音开头的后缀时会恢复成i。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可以复活,而复活的灵魂需要原先的身体,因此必须保存尸体以供死者来生所需。古埃及人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起码始于公元前3700年到公元前3500年。

就像中国的秦始皇陵,您可以说它可能不是真正的秦始皇墓,但绝对不会说这是有人伪造的“金字塔”。

因为,根本不可能有那么愚蠢的皇帝去伪造前朝皇帝的陵墓。普通的有钱人更不会花自己的钱去干这种傻事。

我们还是从词源的角度来谈谈西方人眼中的“Pyramid(金字塔)”。

英语去掉词尾表“阴性单数”的后缀的-a就成了Pyramid。

【英语】pyramid  ['pɪrəmɪd]n.  角锥, 金字塔v.  使成尖塔形; 使节节增加; 使步步升高; 成尖塔形; 节节增加; 步步升高

拆解:pyra(表“来自”)+m(从)+id(拉丁语后缀)。

源自埃及语pr-m-ws(“height of a pyramid”,读/pɛr ɛm wɛs/),由pr(“(one that) comes forth”) + m (“from”) + ws (“height”)构成。

“圣书体”同样也是汉语的演绎。

西方语言中,根据希腊语单词ἱερογλύφος,由ἱερός (hierós, “sacred, holy,神圣的”) + γλυφή (gluphḗ, “carved work,镌刻”),模仿埃及语的mdw nṯr (“the god’s word,神辞”),描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英语】hieroglyph[ˈhaiərəɡlif]n.1.(古埃及的)象形[图画]文字2. [pl. ]象形文字写的文章3. 神秘的符号4. 难解的文字

拆解:hiero+glyph。

也就是说,不懂汉语的人也不可能了解什么是“象形文字”。

【维基资料】圣书体(或称,圣书文,圣书字,神碑体,碑铭体)是古代埃及的正式书写体系,它由表音字母,表意文字共同构成,并被分为音节。它拥有1000多个单独的文字图形。圣书字有三种字体,其中碑铭体(圣书体)被视为正规体,此外还有草体的“僧侣体”和简化的“大众体”(或称世俗体)。几乎所有现代字母系统均发源于圣书体。

圣书字发源于5200年前(即公元前32世纪)的青铜时代早期,最早的被破解的成句的书写文字来自第二王朝(前28世纪),并在中王国时期形成了成熟的书写文字体系。圣书字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后消亡。1820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罗塞塔石碑的帮助下重新破解。

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

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类似于汉语的假借用法。

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形声字)。

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与汉语所不同的则是它们依然保持单独的图形字符。

有趣的是,这种文字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可以向右写也可以向左写,到底是什么方向则看动物字符头部的指向来判断;至于在单词单元上则以体现匀称美观为主,只要不影响意思,上下左右均可。

这可以说是埃及象形文字的书法特征之一。埃及象形文字一般特指圣书体,主要用于庄重场合,多见于神庙、纪念碑、金字塔的铭文的雕刻。僧侣体则多用于书写于纸草上,相当于汉字的行书或草书。而世俗体则是对僧侣体的简化。

古埃及文的书写中元音被忽略,这一点类似于阿拉伯文。当时的单词是加了什么样的元音发音的已经不很清楚,现代的人们在辅音之间加上中性的“e”予以补上。比如说:“nfr”->“nefer” = 美丽的,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