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原创】响潭沟的传说

【郭进拴原创】响潭沟的传说

在我们慕名游览鲁山响潭沟的时候,号称“响潭沟通”的郭长远老师指着路边的一块大石头说“这里就是戏楼石!相传在清朝末年,从此处去往嵩坪途中,有一个闫家庄,距此地3华里远,住着3户姓闫的人家,有一个外号叫闫猫子的男性,经常夜间穿梭往来。一天晚上亥时许,闫猫子从外沟回家路过此地,看到正在演出古装大戏一台,锣鼓喧天,灯火通明,数百观众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于是,闫猫子留足观看,直到刹戏才离去。回到家一看,全家人正在睡梦中,他唤醒妻子问道:‘下沟那么好的戏为何不看?’妻说根本不知道此事。第二天全家人吃过早饭和另两户人家到此看戏,结果什么都没有,故此命名戏楼石。从此闫猫子再也不敢夜里在野外行走了。”

在一个名叫情侣峰的地方,有不少情意缠绵的伴侣躲在浓荫幽处,依偎拥抱,相亲相爱。相传春秋时,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在一个长空如洗、明月皎皎的夜里,一边赏月,一边吹奏起了她那凤凰鸣的曲子来,夜静声寂,这悠扬的曲声,清音细细,如柳如丝,飘出宫墙,回荡于夜空,如人间仙乐。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自己的笙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声清越,从空而来。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于是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然后步回楼阁,似睡非睡地进入了梦乡。忽见一童颜仙骨,眉目清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鹤氅,身跨彩凤,飘飘然从空而降,他手持紫玉萧,风韵动人,徐徐品奏,其声似春风习习,细柳丝丝,白云悠悠,小溪潺潺,弄玉公主听得心神飘荡,如身在云雾之中。曲毕,她即问:“此何曲也?”少年答:“尧山吟第一弄!”并说:“我叫箫史,居于响潭沟情侣峰,因有夙缘,才应曲而来。”从此,箫史和弄玉公主深居凤楼,互传技艺。后来,他们就乘龙跨凤,双双飞到了响潭沟情侣峰,夜夜把笙箫声送于太空,常常引来凤凰落在石上合鸣。后人就把响潭沟情侣峰叫做“玉女峰”,并修建了玉女祠,还在品箫台上修建了“引凤亭”。此时此刻,吟咏唐代顾况“日暮衔花飞鸟还,月明溪上见青山。遥知玉女窗前树,不是仙人不得攀”的佳句,更有一番诗情画意。

另据传说,当年妙善大师等三人,见天色已经不早,前边又有高山阻路,其时来不及越过此山,幸离山数里处有个叫上汤的村庄,三人不免径投村中来借宿,顺便化些斋饭来充饥。  
   到了村中,见有一个高门大户的人家,一望而知是村中的首富。常言道:“出门要看天时,化缘须看场面。”她们三人自然往这家门首而来。走到门前,只见门口坐着一位老者,年纪约有六、七十岁,面上却现出忧虑之色,两眼直视地上,眼珠一动不动,正在那里思量什么。三人走到他近边,他兀自不曾看见。  
   永莲性急,抢上一步,合十向老者道:“老人家沉思些什么?贫尼这厢有礼了。”  
   老者出于不意,听见有人说话,不觉吓得一跳,抬眼看着三人道:“何方毗尼,到此何干?猛然间倒把老汉吓了一跳。”
   妙善大师合十谢罪道:“多有惊扰,还望恕罪。贫尼等乃是父城国人氏,因立志往朝尧山,路经宝庄,因天色已晚,特造尊府,请求借宿一宵,明日清晨就动身,决不多扰,还望老人家行个方便。”
   老者摇头道:“你等来得不巧,若在往日,莫说留一宿,就是多留几宿也无妨。可是现在却不行了,你等还是往别家去住好了!”
   妙善大师道:“这又奇了,究竟什么缘故,敢请老人家告之。”
   老者叹了一口气道:“说起我家主人卢员外呢,真的是个行善之人。往日里最爱救困济贫,斋僧念佛,数十年来未曾改变,只是一向没有一男半女。在前年春间,才生了一位小孩儿,合家庆幸,村中人也都说是行善之报。不料在本月初旬,这小孩儿忽然起了腹泻之症,当时就请了大夫诊治,都说是脾虚之症,不易治愈。故难定方,服药也是无效,在药力到的时候,稍为好些,药性一过,便依然如旧。据一位老医说:如要治愈此症,须得三合糯米,煎汁服下,使中土得到生机,然后才可用药医治。只可恨我们这里是不产稻谷的,要求此物,须要越过这座六羊山,渡过大沙河,到那鲁阳城,方可求得。本来相距百余里,前往求取也非难事。奇不奇,巧不巧?这响潭沟中,向来连豺狼都没有的;但在半年之前,忽来了四只斑斓猛虎,居住山头,出攫人畜,闹得山中不得安宁,大家不敢由此来往,与鲁阳城的来往,也因此隔绝。故明知那边有糯米,却无人敢冒死去求取啊!只眼见那小孩儿的病,一天沉重一天,据那位老医说,性命只在此一两天之内。现在我家员外,正急得死去活来,滴水不入,已有三、四天了。情形如此,哪里还有闲心性招待你等呢?故请你们往别家投宿去吧!”
   妙善大师口称:“善哉,善哉!老人家呀,你说不巧,我说来得正巧,这也是注定的缘法。你去告诉员外,叫他不要着急。若要别物,出家人却没有;三合糯米,囊中却有,如能救得小孩儿性命,出家人决不吝惜!”
   老者听了,待信不信地说道:“真的吗?出家人说话须要当真,不可说谎!莫要骗过了一宿就走路!”
   妙善大师道:“哪有这等道理?你看我那两个同伴黄布袋中藏的,不是米谷是什么?你只快去告知员外就是了。”
   老者道:“既如此,三位且在此小坐,待老汉去通报一声。”
   说着便兴冲冲地向内奔去,口中连呼:“员外,员外!好了,好了!小官人有救了!有人送糯米来了!”
   那时卢员外正坐在厅上发闷,见他如此神情,便喝道:“卢二,你可是发了疯吗?叽哩咕哝的,在那里说些什么来?”
   老者连道:“不疯,不疯!果真有人送糯米来了。”于是便站住了脚,定了一定神,方将妙善大师的话,从头至尾学说了一遍。 
   员外听了,不觉一跃而起,连说:“卢二!快去开了正门,说我出迎三位活佛。”
   卢二哪敢怠慢?一路踉踉跄跄地奔出来,开了正门,向三人说道:“我家员外出迎三位活佛!”
   妙善大师连称不敢,那卢员外果真走出正门,向三人一躬倒地,口称:“下士卢芸,不知三位法驾光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现在请三位大厅用茶用斋。”  
   妙善大师等合十还礼道:“贫尼何德,何能,敢劳员外如此大礼迎接?只因朝拜尧山远来,欲打扰宝庄一宿,就惊动了员外,真是十分罪过!”
   当下卢芸便让三人进了大门,直到厅堂,重新叙礼,分宾主坐定,略略寒暄了几句。
   妙善大师就开言道:“闻得小官儿病重,须得糯米浆吃才可保无虞。可巧贫尼袋中粳糯米谷都有,只消拿来拣择一下,莫说三合,就是三升也有。”
   卢芸闻说真是喜出望外,千恩万谢。妙善大师自己随身带的一袋饭干,已在神鸦岭时散给乌鸦吃了;现在永莲身旁一袋米,保姆身旁一袋谷,却依然存在。她当下便向卢芸讨了一只盘来,命永莲将米倾入,仔细拣择糯米。不消片刻,已拣了一升光景,卢芸连称:“够了,够了!其余的请活佛收了吧!”
   永莲仍收米入袋。妙善大师又嘱咐卢芸道:“此米煮时不用淘洗,以免伤了元气,减少效力,且须用文火,不可使它沸溢。若是沸溢了,脂膏尽失,便不生效。”
   卢芸一一答应,请三位慢坐,自己亲手将盘中糯米捧到里边,交给老奶奶,说明煮法,叫她去煮。一面命安排素宴,款待三人,准备洁净房屋,让她们安歇,一面又吩咐家人去请那老中医到来,商议方药,我且不表。
   再说老奶奶当下撮了三合米,放入瓦罐之中,配好了水,放在炭炉上煨,自己坐在旁边看定,以防沸溢。约有半个时辰,已经成为粥糜,香气扑鼻。于是便在面上稀稀地盛了一碗,去给小官儿吃。
   那时小孩儿已神气涣散,不进饮食,已有多天,此时只好一汤匙一汤匙慢慢地灌了下去。灌完了一碗,看他好似沉睡的一般,老奶奶倒很喜悦!便去收拾过了瓦罐,熄了炉火,再回到房中,伸手去摸小孩儿的四肢,不觉大吃一惊。
   原来,那小孩儿的手脚,先前虽不似常人的温暖,却还有一点儿热气。现在吃了一碗粥糜下去,却反变得冷如寒冰,一点儿热气也没有了,连头上也是如此,那光景已是过去的了。
   老奶奶急得忙了手脚,一口气奔到厅上,告之卢芸。卢芸与妙善大师等正在用斋,一听此话,都惊得呆了。老奶奶只当那糯米中有什么花样,定要和妙善大师拚命。卢芸好容易劝住了。正在纷扰,恰好老中医到来,问明原由,便道:“你等且休愤怒,我进去诊了一诊,好歹自见分晓。”
   于是与卢芸和老奶奶一同入内,诊了小孩儿的脉,便向卢芸道:“恭喜员外,小孩儿有了生机了!”
   卢芸闻言虽然欢喜,但不知为何会出现如此情状,便向老中医问道:“大夫呀,这孩子如此手足冰冷,气如游丝,分明是个死兆,如何反说是生机呢?”
   老中医答道:“员外有所不知,这就叫做神气内聚。小官儿病了这许多日子,神气已两不相属,幸得米汁助了元气,故内部聚敛起来,外面却反有此现象。你且待他这一觉醒来,包管大有起色。”
   大家听了此话,方才定了心,老中医又开了药方,才告别而去。  
   妙善大师得知如此情形,心中也十分喜悦!卢芸合家都出来拜谢请罪。妙善大师道:“你等这么一块好地方,却想不到不产米谷,真是个缺憾。现贫尼尚有数升谷在囊中,倒不如送给你们做了种子吧!”正是:  
   此日留佳种,他年万顷禾。

话说妙善大师见这里好好一个地方,却是不产米谷,就动了慈悲之心,便向卢芸说道:“员外呀,你们这里,很好一个地方,却不料不生米谷只有麦子,真是一件大大的缺憾!现在贫尼囊中,还有几升谷子,里边粳糯都有,倒不如送给你们做了种子,补了这缺憾吧!”
  卢芸等一班人听了此话,都乐得手舞足蹈,谢天谢地。当下妙善大师便叫保姆将贮谷的布袋解下,交给卢芸,又将粳糯谷的分辨和下种灌溉的方法,一起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他们。卢芸拜谢受领了,真是感激不尽。从此,上汤一带以种稻为主,一直延续至今。
  次日清晨,洗盥过后,大家在厅上相见,大师问起小孩儿的病情,果真如那老中医所说,已经神志清楚,泻泄停止了,三人也兀自替他家欢喜。用过早斋,妙善大师便向卢芸告辞,卢芸哪里肯放?并且说道:“三位此去尧山,一定要从响潭沟经过。不料半年前来了四只猛虎,专门伤食人畜,因此这条路就无人敢走。三位又是孱弱之人,如何去得?倒不如权且在我上汤小庄小住,待卢芸悬赏征求猎户,入山除了猛虎,那时再送三位过山。一则除了虎患,二来也略报三位的大德,此时却万万不可前往!”  
  妙善大师笑道:“不妨,不妨。猛虎是佛家的巡山夜叉,我们既皈依佛祖,它决不至于伤害我等,请员外只管放心。我等往朝尧山要紧,不敢在此多留。员外的盛意,我等心领了。”
  卢芸还是不敢放行,两下争持了好一会,卢芸说道:“既然三位一定要走的话,那么卑人挑选一队精壮庄丁,各带武器护送三位过此响潭沟,以免意外。”
  妙善大师推辞不得,只好由他去挑选。片刻之间,已挑选得三十二位精壮力健之人,各各执着刀矛叉棍,齐集庄外。至此,妙善大师方才告别了卢芸,同着保姆等二人,出了庄门,骑上白象,一直向响潭沟而行。卢芸与全庄老少又送了一程,才止了步,望着三人由一队壮丁护送而去。
  由此往响潭沟,本来有东西两条路径,西路比较险峻,林木也多,野兽容易匿迹;东路比较平坦,树林也少,似平安一点。故当下一班壮丁,因欲避免与猛虎相遇,直趋东谷而来。
   不料天下的事情,自有出人意外的,你要避时,却撞个正着。此时若走西谷,倒是平安无事;如今走入东谷,却免不了一场虚惊!
  众人入谷,一路迤逦而上,走到半山腰里,却是一道石梁,四周乱石纵横,林莽丛杂。有一个经常走山路的人,关照大家道:“留心着啊!生怕那家伙藏匿在乱草之中,兄弟们!手中的兵器预备着啊!”
  大家哄然地答应了一声。
  不料只这一声答应,就惊动了那山中的猛虎,原来,有两只猛虎夜间由西山出洞觅食,直抄到东山,一点东西也没有寻着。天色已经大亮,它们也疲倦了,就在丛莽之中伏着打盹。
  忽然听得人声,正是饥不择食,狂啸一声,分左右直窜出来,扑向人丛里去。
  妙善大师吃惊非小,口中只得叫一声苦也,已翻身跌下象背,永莲等二人也都跌倒在地,休想爬得起身,那些壮丁,各执家伙,向四下里散开,围攻猛虎。
  那猛虎倒也乖觉,见有人跌在地上,便舍了壮丁,争着去扑三人。壮丁抵死救护,只挡住了一只,另一只已扑到妙善大师跟前,说时迟,彼时快,看看已不及相救。
  忽见那头白象,将身一横,挡住三人,待虎接近时,它猛地用鼻子将虎腰卷住,狠命地就是一摔,将那只猛虎摔到数丈之外,掼在巨石之上,跌断脊梁,再也站不起来了。那班壮丁见白象杀了一虎,顿时胆壮,叉矛齐举,把另一只猛虎也结果了。
  在两下争持的时候,闹出一片狂嘶乱喊之声,在山中更觉宏大,山鸣谷应,把睡在西峰洞里的两头猛虎也惊醒了。它们一听人声鼎沸,又不见了两个同伴,情知在那里争斗,便一同出洞,听了听声音的方向,各腾起虎跳,一阵风卷去,飞沙走石,一对大虫便翻山越岭,直奔喧闹之处而来。
  这边一班壮丁,见扑杀了两只猛虎,正想扶持三人前行,不料狂风过处,腥气触鼻,齐声说:“不好!又有猛虎来了!”
  于是各操兵刃预备迎敌。那头白象也迎风冲上前去,待得猛虎来到近处,它又是把鼻子一卷一摔,早将一头猛虎掼在尘埃,众壮丁一拥上前,刀棍齐下,又刺死了一只。
  余下的一只,见三个同伴被杀,不觉大怒,磨牙奋爪来斗白象。白象毕竟只有一个鼻子作用,其势有些难敌,幸得它皮粗肉厚,虽被抓伤咬伤,它却满不在乎,依旧撩着大鼻子苦斗。
  那一班壮丁见四只猛虎,已杀了三只,明知这一只尽是凶猛,也不济事,于是便助着白象环攻。那只猛虎直斗到筋疲力尽,方扑倒在地,被众所杀,却还被它抓伤了好几个人。
  响潭沟的虎患,总算由此除去。那四只死虎,回头自有壮丁抬回上汤庄上,我算一言表过。
  再说妙善大师等受了一场虚惊,如今见已没事,便定了心从地上起来,重新上了象背,向前进发。壮丁直送她们过了响潭沟,方才告辞回去。
  妙善大师等三人谢过壮丁,一路向尧山镇大路而来。一过了这座山头,景象就大不相同,一路上村镇市集,到处都有,不似那边的荒凉寂寞。三人行了半日,才到镇中,这里有驿馆宾舍。妙善大师亲到府中呈验,加盖了印鉴,就有人引她们到驿馆中安歇,供应了斋饭,次日便离了尧山镇,向西取路往尧山进发。
  这才是上尧山的正路。她们三人只因当时一个错误,出了露峰山南谷,经青石岭、四十五里虎狼爬,过汝河,登娘娘山、鹰背山、抱玉山、嵩山,又过伊河,到了龙门,多走了三百来里路还不算,路上又着实多受了许多磨难与虚惊,好容易才得此一条光明之路。


   当我们行走到豹子洞时,郭长远老师又给我们讲了《豹子洞历险记》的故事:

中华民国年间,响楼石南2华里处住着徐青山、徐南山兄弟二人,民国13年春,徐氏兄弟在头道洼推碾,中间休息时青山对南山说:“二道洼豹子洞可有豹仔?咱是不是去看个究竟?”于是,二人去到豹子洞,碰巧老豹子不在家,洞中只有2只刚刚生下几天的豹仔,兄弟二人抓起一只就跑,跑到头道洼不足片刻,老豹子顺路追到,正当老豹子扑向青山时,南山见事不妙,随手抽出碾杠奋力向豹子打去,一杠子打在豹子脑门上,豹子龇龇牙,夹着尾巴离开了。到了晚上两只老豹子吼叫着找上了门,吓得徐氏兄弟二人把门紧闭藏在屋内,谁知老豹子蹿上房顶,一边吼叫一边挖房子,三两下就把房顶挖了个大窟窿,兄弟二人急忙拿起打场用的桑叉戳豹子,直到天亮豹子才离去。第二天兄弟二人抱着豹仔回到上汤村(现中原鲁山大佛前),老豹子又追到上汤,对着上汤村吼叫,这时正好有一头老水牛掉在温水泥潭中已两天了,老水牛见到豹子猛吼一声从汪泥湖中蹿了出来追赶老豹子。第三天徐氏兄弟二人把豹仔带到南召县城。从此以后两只老豹子一到天黑就蹿到徐氏房顶大吼大叫,把房顶的草几乎全扒光了,徐氏兄弟只好放了豹仔,不得不又搬回上汤村居住。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郭长远老师指着路边的石碾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18年,在嵩坪村住着张之林,他一向信奉神灵。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神兽貔貅(俗名貔虎子)问他是否想发财?若想发财,就一天敬貔虎子一只鸡子,敬鸡百天后想要啥貔虎子就给弄啥。第二天张之林按貔虎子要求去办,结果百天以后貔虎子又给张之林托梦,在许愿时把想要的东西说出来,次日可成现实,就这样数月之后张家已称得上家产万贯,成为远近有名的富户。当时惟独缺少一盘石碾,加工粮食得跑到五里坡,为了想方便他敬奉貔虎子时提出要一盘石碾。当天晚上貔虎子又给他托梦,要石碾可以,当必须得帮一帮忙,当石碾快抬到家时,问石碾抬上来了没有?要张之林说抬上来了即可。谁知天快亮时只听见青眼处喊成一团,貔虎子问石碾抬上来了没有?张之林在家应声道‘压死你们哩!’顿时喊声消失。第二天天一亮张之林即到青眼,看到真有一盘石碾在此,于是张之林找来数十人往家运碾盘,当撬起碾盘时,一股白气升上天空,碾盘下有白骨数堆。原来张之林想要的是所有家产齐全了,说不定哪天得罪了貔虎子,怕貔虎子将家产偷光,不如趁偷碾盘之机把貔虎子全给压死,以免后患。可是没有压死的貔虎子采取了报复,没过多久就把张家偷得一干而净,只有碾盘还留在那里。”

好优美动听的故事啊!

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