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期绿螺讲堂:上海新城建设中的生态规划如何做

2021年7月24日,魔都,雨。

13:30 上海自然博物馆,虽然台风“烟花”即将抵沪,但是依然有不少观众冒雨前来参观。

二楼报告厅门口摆放着介绍“第181期绿螺讲堂——上海新城建设中的生态规划如何做”的宣传画。

去年以为疫情原因,绿螺讲堂的线下活动差不多停办了一年。

今年绿螺讲堂的首场线下活动原计划于1月9日下午举办,但是,因为上海突然又出现了疫情反复,1月9日上午所有已经收到了参加讲座通知的观众都收到了活动临时被取消的短信。

之后随着我国疫情防疫持续向好,影剧院的上座率被不断放开,绿螺讲堂的线下活动也逐步恢复,但是魔都行者都一一错过了。最后一次参加绿螺讲堂还是2019年8月3日拍摄的【绿螺讲堂第146讲 暨 上海故事系列No.7】闻声识虫话暑秋,一晃两年就这么过去了。

好久不见,绿螺讲堂的堂主也从余老师和周老师换成了王老师。

当天的讲座共有三位讲师,让我们一起洗耳恭听吧。

陈涛,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海绵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生态和市容管理处挂职干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长期从事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咨询工作。

陈老师为大家介绍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生态新理念——海绵城市,解释了城市水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并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运用海绵城市去解决城市的水问题。

袁瑞,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环境系主任助理,硕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近海水动力和海岸工程团队负责人。

袁老师结合自己多年在临港新城生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为大家分享了上海新城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讲座中展示的袁老师和他的团队拍摄的临港新城的唯美视频,惊艳了现场所有观众。

三位讲师中唯一熟识的就是这位“70后的自然爱好者”姜龙老师。

和姜老师是在上海植物园“暗访夜精灵”时认识的,2018年魔都行者有幸还跟随姜老师拍摄了 暗访夜精灵 之 2018上海植物园夜间自然观察活动,侧记(0708 上 ,  ,下) 。

这一次,姜老师在自然博物馆结合自己过往的自然观察活动实践,为大家分享了探寻野趣,寻找魔都萤火虫栖息地的“奇闻逸事”。

分享会的最后,三位老师还回答了热心听众的提问。

听自博老师介绍说,到今年8月底的每个周六下午自博都安排了绿螺讲堂的线下活动,如果您有兴趣想参加的话敬请关注自博官微的招募信息,当然您也可以通过B站收看线上直播。

绿螺讲堂,下期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