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判断鱼位、鱼层的技巧, 才是鱼获倍增的硬道理

行者人生

垂钓是一种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的全民健身运动项目,真正资深的钓友,基本上把鱼获放到了次要位置,更加追求的是亲近自然、物我两忘的心境;当然,放低鱼获位置,绝不是放弃鱼获,而是不断追求自身技术、技巧的提升,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所以,学习、掌握更多的技术、技巧,是提高境界的必要手段。今天我就专门分享一下判断鱼位、鱼层的技巧,一定会帮助你大大提高鱼获量,让你钓到爽爆!

1、鱼位的判断技巧:

自然水域情况千变万化,鱼位情况同样是多种多样,很难完全说清、全部涵盖,我只是分享最基本有效的两种定位技巧,只要能熟练做好这点,鱼获就不再是问题。

首先,作为垂钓爱好者,一定要懂得,鱼会因为气候因素的变化,不断改变在水中位置,所以有“春钓滩、夏钓阴、秋钓潭、冬钓阳”的垂钓口诀,牢记这个口诀,再根据相应的鱼情、水情、地情,就能准确判断鱼位,选好钓点,为好鱼获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钓友们还要记住两个极其重要的秘诀:一是“钓鱼不钓草,等于是白跑”,二是“草疏钓蜜,草密钓疏”。动物都有自我保护意识,鱼自然也不例外,有经验的钓友都会发现,自然水域中有水草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好钓位,当然,我们不要狭隘地理解这个秘诀中的“草”,而是要广义理解:除了水草之外,水中的土坎、倒伏的树木、桥梁的柱子、石头的缝隙等能够为鱼觅食、摄食提供安全保障的地方,都是非常好的钓位,如以下图片所示。

光水面突出的水草旁边

桥梁立柱旁边

水草边

水草头

倒伏的树木旁边

2、鱼层的判断技巧:

鱼是变温动物,而且依赖水中溶氧才能存活,因此,一天之中,随着气温、气压对水温、溶氧的影响,鱼会变换所处水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鱼层”,找准鱼层就是抓住鱼群,鱼获想不好都难!

(1)、根据鱼的习性判断鱼层的技巧

强烈建议,钓友出钓之前,一定要查阅一下出钓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果是温差超过10℃(水中溶氧过低,鱼口极差)、风力超过5级(很难看清浮漂信号),或者是其中一种情况,最好不要出钓,否则,空军的可能性极大。正常情况下,早上鱼层较深,因为夜间水温降低,鱼要到水温变化小的深水区保温保暖,随着白天气温逐步上升,鱼层也会逐步提升,所以才会出现有时候中午气温高时鱼会贴水皮或浮头的情况,根据鱼的这种习性,并针对作钓时的实际情况找到鱼层,鱼获就已经得到保障啦!

(2)、根据漂信判断鱼层的技巧

鉴于传统手竿钓的局限性,在此以台钓为例,因为台钓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根据鱼情给出的信号——漂的语言,及时判断出鱼层,然后通过调整浮漂位置,快捷地调整鱼钩入水深度,准确抓住鱼群,大大提高鱼获量。现实中,除浮钓外,很多钓友就是找底、调漂、作钓,根本没有在作钓过程中不断通过漂信判断鱼层,然后调整浮漂深度,抓住鱼群的做法,他们的鱼获其实只是停留在被动撞大运层面,鱼获没有保障是理所当然的。那如何根据漂信判断鱼层位置呢?

首先,要观察、分析、过滤掉动作杂乱(迅猛无规律)、行程不稳(漂忽上忽下我们谓之坐电梯)的杂鱼闹钩信号,不盲目逮口做无用功;如果杂鱼闹钩现象严重,建议用吃铅量较重的浮漂(有的水域甚至需要采用死砣直接到底的方法),并适当增加饵料粘性,这样可以加快鱼钩带饵下沉和提高饵料附钩性,降低杂鱼闹钩的影响。

其次,作钓过程中,如果底钓出现长时间没口、经常出现顶漂不中鱼(鱼低头吸食抬头送漂钩没有进嘴)或偶尔挂上来鱼鳞、总是上钩中鱼、漂不断晃动或黑漂却不中鱼(鱼在钩的上方蹭、撞、压鱼线所致,并非真实鱼口),基本是作钓过深,超过鱼层,需要下拉浮漂,调浅作钓深度,每次调整两目左右为宜,直到出现稳定的鱼口即可。

再次,如果浮钓出现长时间没有口,也没有晃漂的接口情况,或者出现总是下钩中鱼、经常浮漂稳稳下阴或轻轻下顿却不中鱼,说明作钓过浅,没有到达鱼层,鱼无法吸食入口,需要上拉浮漂,增加作钓深度,调整方式同上。

还有,如果总是出现接口中鱼的情况,说明鱼层已经接近水面,同样需要调整浮漂到合适深度,有时甚至需要更换水皮漂。

另外,鱼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钓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这样才能总是抓住鱼群施钓,好鱼获自然不成问题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行者人生原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