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贡献:少阴病方剂详解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白通汤——戴阳证
【功能与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为则按:当有气逆证。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为治阳隔于上的要药。
【方源】《伤寒论》。
【组成】生附子10g 干姜3 葱白四根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格阳证
【功能与主治】治白通汤证而厥逆,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
【方源】《伤寒论》
【组成】葱白4茎 干姜3克 附子10克(生) 人尿15毫升 猪胆汁3毫升
【用法】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白茯苓丸——肾消两腿渐细
【主治】治肾消两腿渐细,腰脚无力⑴。
【组成】人参、茯苓、石斛、花粉、熟地黄、玄参(一两)黄连、萆薢、覆盆子、蛇床子(七钱五分)、鸡内金(三十具)。蜜丸。磁石汤送下。
保阴煎——阴虚内热动血
【处方】 生地、熟地 、山药、芍药各6克、黄芩、黄柏各4.5克、、续断4.5、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 主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一切阴虚内热动血。
【用法用量】 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附子汤——少阴身痛、背恶寒、口不燥而和
【功能与主治】治身体挛痛,小便不利,心下痞硬,或腹痛者. 温经助阳,祛寒除湿。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沉属阴寒重着所致,里阴有余, 表阳不足,
【方源】《伤寒论》。
【组成】附子15克(炮)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
【用法】 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人参八味汤——肾气凌心戴阳证
【功能与主治】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现假热。症见壮热不退,口渴不饮,烦躁不宁,大便不解,舌黑如墨,小便如血,两脉虚数或沉细而数。痢症体虚,余邪不下,虚阳不敛。黑色直底于舌尖
【方源】《杂症会心录》卷上。
【组成】熟地3钱,山药3钱(炒),山萸肉1钱,茯苓1钱5分,丹皮1钱,泽泻5分。人参1钱5分,川附子1钱,肉桂1钱,
四逆汤
【功能与主治】治四肢厥逆,下利清谷,或小便清利者。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腹痛,下利清谷;神衰欲寐,以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脉沉迟微细者。两目忽肿如桃,头痛如裂,气喘促,面、唇青黑者。病人素缘多病,两目忽陷下,昏迷不醒,起则欲绝,脉细微而空者病后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无其他外感症状者,服大剂量四逆汤,或封髓丹亦可,即姜桂汤(生姜一两五钱桂枝一两)亦可。满口齿缝流血不止,上下牙齿肿痛,口流清涎不止,下身畏寒,烤火亦不觉热者,常先以炮姜甘草汤加血余炭以止血,继以四逆汤加补肾药而全愈。
【方源】《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6克(炙)干姜4.5克 生附子10克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证而心下痞硬
【功能与主治】治四逆汤证而心下痞硬者。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症仍在者。
【方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6克(炙)干姜4.5克 附子10克(生用)人参3克
四味回阳饮——气脱、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30~60克 制附子6~9克 炙甘草3~6克 炮干姜6~9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武火煎至250毫升,温服,徐徐饮之。
【功用】益气回阳救脱。
【主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附桂八味丸
【功能与主治】治脐下不仁,小便不利者。本方治肾阳不足所致诸证①阳痿遗精。肾阳虚衰而致阳痿、滑精、腰膝酸痛、乏力、尺脉沉细。②腰膝酸软。由于性生活频繁而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频数、舌淡而胖、脉虚弱。③尿频。由于性生活频繁,使肾气虚弱不能固摄,膀胱失约而致的小便反多、夜尿频数,甚至小便失禁或消渴尿多等症。
【方源】《伤寒论》。
【组成】 干地黄24克,山药、山茱萸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各9克,桂枝、炮附子各3克。
【用法】将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1~2次,每次1~2丸,开水或淡盐汤送下。
肾着汤——肾阳虚寒湿腰痛
【功能与主治】治伤湿身重,腹痛腰冷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用治胞痹,膀胱热痛,濇于小便,上为清涕。
【方源】《金匮要略》卷上。治疗寒湿腰痛之妙剂,足少阴太阳药也
【组成】茯苓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炮干姜6克、
【用法】上三味,杵为散,来发前以浆水调服3克,临发时服6克。。
【方论】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之。夫此等腰痛,由于湿成,湿乃脾所主也。因脾湿太甚,流入腰之外府,阻其流行之气机,故痛作。方中用白术为君,不但燥脾去湿,又能利腰脐之气。此肾病而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也。治脾即是治带(带脉)
肾热汤——肾热耳流脓血,不闻人声
【主治】(《千金》)治肾热耳流脓血,不闻人声⑴。
【组成】磁石(煅红,淬七次)、牡蛎(盐水煮,煅粉)、白朮(炒,五两)、麦冬、芍药(四两)、甘草(一两)、生地黄汁、葱白(一升)、大枣(十五枚)。分三服。
【方解】此足少阴药也。磁石体重、辛咸、色黑,补肾祛热,通耳明目,故以为君。
参附汤——治阴阳气血暴脱等证
【功能与主治】回阳,益气,救脱。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汗出粘冷,四肢不温,呼吸微弱,或上气喘急,或大便自利,或脐腹疼痛,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现用于心力衰竭、脑血栓患者见有上述症状者。
【方源】济生续方
【组成】人参15克、炮附子30克
【用法】上药哎咀,分作三服。每服以水30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方论】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二药相配,共奏回阳周脱之功。《删补名医方论》说:“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方之最神捷者也。”
参附茯苓汤——阴寒直中少阴
【方源】《辨证录》陈士铎
【主治】冬月直中阴寒,吐泻交作,身发热者,此乃直中少阴之邪,而非传经少阴之邪也。
【组成】人参(一两) 附子(一钱) 茯苓(五钱) 水煎服。一剂而吐泻止,而身热亦退。
【方论】夫直中阴经,原无身热之症,兹何以身热耶?此正阳与阴战,乃邪旺而正不肯安于弱,以致争斗而成热也。若传经少阴之症,必至数日后始行吐泻,未有初感第一日即身热而上吐下泻者,故此症确是直中,而非传经也。直中,邪即入里;传经,邪在表,而入里本是悬殊,不可不察也。
参蛤散——肾不纳气、呼多吸少
【组成】蛤蚧1对、人参25克。研末,每服1~2克,每日2~3次。
【功用】补肺肾,定喘嗽:用于肺肾两虚之咳喘气促、言语无力、声音低微者。常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的喘咳。肺结核咯血、阳痿及男性不育也可使用。但在治疗虚性哮喘时,要因病而异。体质偏阳虚、气虚的可用蛤蚧一对,去头足,与红参25克研粉;体质偏阴虚者,或有血虚者,可用蛤蚧一对,去头足后,与生晒参25克研粉。成人每日2次,每次2克,开水送服。治疗肺结核咯血,可用蛤蚧一对,去头足后,与生晒参35克,仙鹤草、旱莲草各60克研粉服用,每日3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治疗阳痿、早泄,用蛤蚧一对,去头足后,加红参25克,淫羊藿125克,菟丝子45克,冬虫夏草50克,研粉服用,服法同上。
缩泉丸——补益肾气,固涩小便
【组成】乌药[9g]益智仁[9g]山药18 (可加五味子6克,桑螵蛸12克,熟地9克,甘草3克。)
【主治】用于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症。有温肾止遗、缩尿固涩之功。
【解析】君──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气,缩小便。臣──乌药──调气散寒,除膀胱肾间冷气,止小便频数。佐使──山药──健脾补肾,固涩精气。三药合用,温肾祛寒,使下焦得温而寒去,则膀胱之气复常,约束有权,溺频遗尿可痊愈。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通脉四逆汤证而干呕,烦躁不安者
【功能与主治】治通脉四逆汤证而干呕,烦躁不安者。霍乱,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方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6克(炙)附子15克(生用)干姜9克猪胆汁半合10ml(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用法】上4味,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
【方论】此方回阳救阴,双管齐下,乃治霍乱吐下将止,阴阳气并竭,故为此两两斡旋之方也。一方面仍用通脉扶阳,一面重加胆汁益阴。胆汁气血有情,味苦健胃,能刺激神经,鼓舞细胞,奋起一身体工机能,此方将通脉之辛温,融纳于胆汁润沃之中。
真武汤——命门火衰、脾肾阳虚
【功能与主治】温阳利水。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现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方源】《伤寒论》。
【组成】茯苓 9g 芍药9g .(下利者去之.加干姜二钱半)白术6g炮附子9g生姜9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论】由肾阳虚导致脾阳虚,水湿不运内聚而生;肾阳虚是本,脾阳虚水湿内停是标。姜术苓三药培土制水,附子温壮肾阳,白术 甘苦而温,燥湿健脾,附子振肾阳于先,姜、术复脾阳于后,茯苓助姜、术之健脾强运,可淡渗水湿,使阴邪从小便而行。芍药敛阴护液,敛阴缓急,以治身瞤动,防姜、术、附等温燥之品伤阴。生姜.辛而微温,走而不守,宣肺温胃,助附子行散溢于肌表之湿。
甘草汤——少阴咽痛口腔溃烂
【功能与主治】治病逼迫,及咽喉急痛者。少阴咽痛,兼治舌肿。
【方源】《伤寒论》。
【组成】甘草6克
【用法】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一日二次。
【方证对应】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龟鹿二仙胶——梦泄遗精不孕
【功能与主治】男、妇真元虚损,久不孕育;精极,梦泄,遗精,瘦削少气,目视不明。
【方源】《医便》卷一
【组成】鹿角(用新鲜麋鹿杀取角,解的不用,马鹿角不用,去角脑梢骨6.6厘米,绝断劈开,净用)5千克 龟版(去弦,洗净,捶碎)2.5千克 ,人参450克, 枸杞子900克 人骑鹿龟
【用法用量】:每服初起4.5克,十日加1.5克,加至9克止,空腹时用酒化下。
【方论】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于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返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乃物理之玄微,神工之能事也!再加上人参、枸杞,益气生精。四者合一,可达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的境界。久服可以延年益寿,故有『二仙』之美称。⑴五劳之外,又有六极,谓气极、血极、精极、筋极、骨极、肌极也。精生气,气生神,精极则无以生气,故瘦弱少气。气弱则不能生神,故目不明。精气不固,水不能济火,故遗泄而精愈耗也。此足少阴药也。龟为介虫之长,得阴气最全① 。鹿角遇夏至即解,禀纯阳之性② ,且不两月长至一二十斤,骨之速生无过于此者③ ,故能峻补气血,两者皆用气血以补气血,所谓补之以其类也。人参大补元气,枸杞滋阴助阳,此血气阴阳交补之剂,气足则精固不遗,血足则视听明了,久服可以益寿,岂第已疾而已哉!
黄连阿胶汤——肾阴不足、心火旺之心肾不交
【功能与主治】治心中悸而烦,心火旺,肾阴亏。不得眠者。补充心中一滴血。阴虚阳盛心中烦躁而不能躺卧。
【方源】《伤寒论》。
【组成】黄连12克 黄芩6克 芍药6克 阿胶9克 鸡子黄二枚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论】方中黄连、黄芩泻心火以下降;阿胶滋肾水以上潮;鸡子黄养心宁神;白芍和营敛阴;
回阳救急汤——三阴中寒、恶寒战栗,四肢厥冷
【主治】治三阴中寒,初病身不热,头不痛,恶寒战栗,四肢厥冷,引衣自盖,蜷卧沉重,腹痛吐泻,口中不渴,或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或无脉,或脉沉迟无力⑴。
【组成】 附子(炮)、干姜、肉桂、人参(五分)、白朮、茯苓(一钱)、半夏、陈皮(七分)、甘草(二分)、五味子(九粒)。加姜煎,入麝香三厘,调服。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
【方解】此足三阴药也。寒中三阴,阴盛则阳微,故以附子、姜、桂辛热之药祛其阴寒,而以六君温补之药助其阳气,五味合人参可以生脉,加麝香者,通其窍 也。病无身热头痛,是无表证,邪不在阳也。恶寒厥逆,是寒中于里,阳气不宣于四肢也。引衣自盖,蜷卧沉重,是寒中少阴也。腹痛吐泻,不渴,是寒中太阴也。指甲唇青,口吐涎沫,是寒中厥阴也。至于沉迟无脉,阴寒为已甚矣。战栗,有属阴者,阳微阴胜,邪气内争,而正不胜,故心寒足蜷,鼓颔厥冷,而一身战摇也。有属阳者,真阳来复,正气鼓动,外争而胜,故身为振摇,遂大汗以解也。
回阳固精丸——心肾不交,阳痿不举
【来源】《仙拈集》卷三。
【组成】人参、黄耆、肉桂、巴戟、锁阳各60克、山药、故纸、小茴香各120克、菟丝240克、川芎、杜仲各30克、附子1个
【用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白汤下。
【主治】心肾不交,阳痿不举。
虎潜丸——脚痿
【主治】治精血不足,筋骨痿弱,足不任地,及骨蒸劳热⑴。
【组成】黄柏(盐、酒炒)、知母(盐、酒炒)、熟地黄(三两)、虎胫骨(酥炙,一两)、龟板(酥炙,四两)、琐阳(酒润)、当归(酒洗,两半)、牛膝(酒蒸)、白芍(酒炒)、陈皮(盐水润,二两。)、羯羊肉酒煮烂,捣丸。盐汤下。冬加干姜一两。
【方解】此足少阴药也。黄柏、知母、熟地,所以壮肾水而滋阴。当归、芍药、牛膝,所以补肝虚而养血。牛膝又能引诸药下行,以壮筋骨,盖肝肾同一治也。龟得阴气最厚,故以补阴而为君。虎得阴气最强,故以健骨而为佐,用胫骨者,虎虽死犹立不仆,其气力皆在前胫,故用以入足,从其类也。琐阳益精壮阳,养筋润燥。然数者皆血药,故又加陈皮以利气,加干姜以通阳。羊肉甘热,属火而大补,亦以味补精、以形补形之义,使气血交通、阴阳相济也。名虎潜者,虎,阴类,潜藏也。一名补阴丸,盖补阴所以称阳也①。② 阳胜者不必泻阳,只补其阴以配阳,使水火均平,自无偏胜之患也。
加减驻景丸—肝肾气虚,两目昏暗
【主治】(《易简》)治肝肾气虚,两目昏暗⑴。
【组成】枸杞子、五味子、车前子(炒,二两)、楮实、川椒(炒,一两)、熟地黄、 当归(五两)、菟丝子(八两,酒浸)。蜜丸。酒下。本方除当归、五味、楮实、川椒,名驻景丸,治同。
【方解】此足少阴、厥阴药也。熟地、枸杞补肝滋肾,菟丝、楮实益精强阴,五味敛耗散而助金水① ,当归和气血而益肝脾② ,川椒补火以逐下焦虚寒,车前利水而泻肝肾邪热也③ 。
交泰丸——心火偏亢,不下交于肾,致肾中真阳不足之心肾不交
【主治】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痞闷难当,不思饮食。心火偏亢,心肾不交,怔忡,失眠等症。
【组成】黄连六钱、肉桂一钱为丸,取肉桂一钱以应“天一”之数,取黄连六钱以应“地六”之数。意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方解】已知心火亢盛,肾阳不足可导致心肾不交,欲使心肾相交,就必须既清心泻火以使心火下降,又当扶助肾阳以鼓舞肾水上承。只有水火相济,才能心肾相交,交泰丸,交济水火,药方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
孔圣枕中丹—心肾不足证、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
【主治】健忘失眠,心神不安。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⑴。读书易忘者,心血不足,而痰与火乱其神明也。
【组成】炙龟板、煅龙骨、远志、菖蒲,等分,为末。每服酒调一钱,日三服。
【方解】此手足少阴药也。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鳞虫之长, 阳物之至灵者也。借二物之阴阳,以补吾身之阴阳。假二物之灵气,以助吾心 之灵气也。又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远志苦泄热而辛散郁,能通肾气上达于心,强志益智。菖蒲辛散肝而香舒脾,能开心孔而利九窍,去湿除痰。菖蒲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又龟能补肾,武龟蛇属肾,肾藏志。龙能镇肝,龙属肝,肝藏魂。使 痰火散而心肝宁,则聪明开而记忆强矣。
麻黄附子甘草汤——少阴病、无汗,恶寒身疼、脉沉微
【功能与主治】无汗,恶寒身疼,微发热,脉沉微者。少阴病,
【方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6克(去节)附子3克(炮)甘草6克(炙)
【用法】上三味,用水7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但欲寐、阳萎
【功能与主治】治麻黄附子甘草汤证而不急迫,有痰饮之变者,治伤寒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发热恶寒,可令阴阳交而水火合,非发汗之义。
【方源】《伤寒论》。
【组成】麻黄6克炮附子3克细辛3克
【用法】上三味,用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方论】心病于神则脉微,肾病于精则脉细,故说「脉微细」;病于阴则欲寐,病于阳则不得寐,太阳证发热,脉当浮,今反沉;少阴证脉沉,当无热,故曰反也。热为邪在表,当汗,脉沉属阴,又当温,故以附子温少阴之经,以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以细辛肾经表药,联属其间,是汗剂之重者。麻黄得附子而汗止,附子得细辛专主少阴。现代药理研究,细辛有肾上腺素样作用,使心跳加快为主药。麻黄在此取其“轻可去实”的“通血脉”作用
妙香散——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
【主治】治梦遗失精,惊悸郁结⑴。 ⑴肾主藏精,心主藏神,邪火妄行,心肾不交,上实下虚,则梦中遗失。心虚神扰,故多惊悸。忧思气滞,则成郁结。
【组成】山药(二两。姜汁炒)、人参、黄耆、 远志(炒)、茯苓、茯神(一两)、桔梗(三钱)、甘草(二钱)、木香(二钱五分)、麝香(一钱)、辰砂(二钱,另研为末)。每服二钱,酒下。
【方解】此手足少阴药也。心,君火也,君火一动,相火随之,相火寄于肝胆。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① ,则气不固,故精脱而成梦矣② 。 ①阳即邪火也。 ② 《准绳》曰:「病之初起,亦有不在肝肾而在心肺脾胃之不足者,然必传于肝肾而精乃走也。」又曰:「心肾乃水火之脏,法天地,施生化成之道,故藏精神,为五脏之宗主。若由他脏而致肾之泄者,必察四属以求其治。大抵精自心而泄者,则血脉空虚,本纵不收。自肺而泄者,则皮槁毛焦,喘急不利。 自脾而泄者,色黄肉消,四肢懈怠。自肝而泄者,筋痿色青。自肾而泄者,色 黑髓空而骨坠。即脉亦可辨也。」 朱丹溪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于动,心动则相火翕然随之,虽不交会,精亦暗流而渗漏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收心养性,其旨深矣。」 山药益阴清热,兼能涩精,故以为君。人参、黄耆所以固其气。远志、二茯所以宁其神。神宁气固,则精自守其位矣。且二茯下行利水,又以泄肾中之邪火也。桔梗清肺散滞。木香疏肝和脾③ 。丹砂镇心安神,麝香通窍解郁,二药又能辟邪,亦所以治其邪感也。加甘草者,用以交和乎中,犹黄婆之媒婴姹也④ 。是方不用固涩之剂,但安神正气,使精与神气相依而自固矣。以其安神利气,故亦治惊悸郁结⑤ 。 ③行气故疏肝,肝疏则木不克土而脾和。 ④黄婆,脾也、婴儿姹女,心肾也。 ⑤娄全善曰:「详古治梦遗方,属郁滞者居大半,庸医不知其郁,但用涩剂固脱,越涩越郁,其病反甚矣。」
潜阳丹——肾阳虚外脱
【功能与主治】头面忽浮肿,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头痛如裂(脑震荡有阳虚表现)可用病人口忽极臭,舌微黄而润滑,不思水饮,身重欲寐者。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热,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
【方源】《医理真传》
【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方论】此少阴之真气发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镇纳群阴,以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而为浮肿。所以面现青黑,阴气太盛,逼出元阳,故闭目觉飘扬无依。此际一点真阳,为群阴阻塞,不能归根,若欲归根,必须荡尽群阴,干刚复振。况身重欲寐,少阴之真面目尽露,法宜潜阳,方用潜阳丹。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用之,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七宝美髯——肝肾不足、脱发、白发、齿动
【主治】气血不足,羸弱周痹,肾虚无子,消渴淋沥,遗精,崩带,痈疮,痔肿等证⑴。肝肾不足,须发早白,齿牙动摇,梦遗滑精,崩漏带下,肾虚不育,腰膝疫软。
【组成】何首乌(大者,赤、白各一斤去皮,切片,黑豆拌,九蒸九晒)、白茯苓 (乳拌)、牛膝(酒浸,同首乌第七次蒸至第九次)、当归(酒洗)、枸杞(酒浸)、菟丝子(酒浸、蒸。半斤)、破故纸(黑芝麻拌炒,四两。净)。蜜丸。盐汤或酒下。并忌铁器。
【方解】足少阴、厥阴药也。何首乌涩精固气,补肝坚肾,为君。茯苓交心肾而渗脾湿。牛膝强筋骨而益下焦。当归辛温以养血。枸杞甘寒而补水。菟丝子益三阴而强卫气。补骨脂助命火而暖丹田。此皆固本之药,使荣卫调适,水火相交,则气血太和,而诸疾自已也① 。 何首乌流传虽久,服者尚寡,明嘉靖间,方士邵应节进此方,世宗服之,连生皇子,遂盛行于世。
人参八味汤——肾气凌心戴阳证
【功能与主治】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现假热。症见壮热不退,口渴不饮,烦躁不宁,大便不解,舌黑如墨,小便如血,两脉虚数或沉细而数。痢症体虚,余邪不下,虚阳不敛。黑色直底于舌尖
【方源】《杂症会心录》卷上。
【组成】熟地3钱,山药3钱(炒),山萸肉1钱,茯苓1钱5分,丹皮1钱,泽泻5分。人参1钱5分,川附子1钱,肉桂1钱,
【方论】敛虚阳,复真元。
【类方】八味地黄汤(半斤) 大锅煎汤,恣其渴饮。必熟睡半日,醒来汗必止,气必不喘,面必清白,口必不渴矣。
【主治】冬月伤寒,大汗气喘不能息,面如朱红,口不能言,呼水自救,却仅能一口而不欲多饮。
【方论】盖此症原不宜汗而汗之,以致大发其汗。汗既大出,而阳邪尽泄,阳气尽散,阴亦随之上升,欲 尽从咽喉而外越。以皮毛出汗,而阴气奔腾不得尽随汗泄,故直趋咽喉大路,不可止抑矣。阴既上升, 阳又外泄,不能引阴而回于气海,阳亦随阴 而上,而阴气遂逼之而不可下,故气喘不能息也。且阳既在上,火亦在上者势也。况阴尽上升,肾宫寒极,下既无火,而上火不得归源,故泛炎于面,而作红朱之色也。上火不散,口自作渴,呼 水自救者,救咽喉之热,而非欲救肠胃之热也。夫实热多成于胃火,而胃热之病,必多号 狂呼之状, 今气虽喘息而宁,口欲言语而不得,非虚热而何?此真所谓上假热而下真寒也。八味地黄汤补水之中, 仍是补火之药。下喉之时,火得水而解,入胃之后,水得火而宁,调和于上下之间,灌注于肺肾之际, 实有妙用也。夫发汗亡阳,本是伤气也,何以治肾而能奏功耶?不知亡阳之症,内无津液,以致内火沸腾,我大补其真阴,则胃得之而息其焰。胃火一息,而肾之关门闭矣。肾之关门闭,而胃之土气 自生。胃之土气生,而肺金之气有不因之而得养者乎。肺气一生,自然清肃之令行,母呼子归,同气相招,势必下引肾气,而自归于子舍矣。肾气既归,而肾宫之中又有温和春色以相熏,又得汪洋春 水以相育,则火得水而生,水得火而悦,故能奏功之神且速也。返火汤治此症亦神。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肉桂(三钱) 水煎服。
二至丸——强阴补肾乌须
【主治】二至女贞旱莲草,强阴补肾乌须好。
【组成】冬青子⑴、旱莲草⑵。临卧,酒服。一方加桑椹干为丸,或桑椹熬膏和入。 ⑴即女贞实。冬至日采。不拘多少,阴干,蜜酒拌蒸,过一夜,粗袋擦去皮,晒干为末,瓦瓶收贮。或先熬干,旱莲膏旋配用。 ⑵夏至日采,不拘多少,捣汁熬膏,和前药为丸。
【方解】此足少阴药也。女贞甘平,少阴之精,隆冬不凋,其色青黑,益肝补肾。 旱莲甘寒,汁黑入肾补精,故能益下而荣上、强阴而黑发也① 。 时珍曰:「女贞上品妙药,古方罕用,何哉?」
四神丸——五更肾泻脾泻
【主治】温肾散寒,治肾泻脾泻。肾泻者,五更时泻也。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溏泻、食少不化、久泻不止、面黄肢冷。 经曰:「肾者,胃之关也。前阴利水,后阴利谷,肾属水,水旺于子,肾之阳虚,不能键闭,故将交阳分则泻也。脾泻者,脾之清阳下陷,不能运化阑门,故元气不足,不能分别水榖,不痛而泻也。两证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上生脾土故也。」 杨仁斋曰:「肾命之气交通,水榖自然克化矣。」
【组成】破故纸(四两酒浸一宿,炒)、五味子(三两。炒)、肉豆蔻(三两。面裹煨)、吴茱萸(一两。盐汤炮)。用大枣百枚,生姜八两,切片同煮,枣烂去姜,取枣肉捣丸。每服二钱。临卧盐汤下⑵。 ⑵若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
【方解】此足少阴药也。破故纸辛苦大温,能补相火以通君火,火旺乃能生土,故以为君。肉蔻辛温,能行气消食,暖胃固肠。五味咸能补肾,酸能涩精。吴茱辛热,除湿燥脾,能入少阴、厥阴气分而补火。生姜暖胃,大枣补土,所以防水。盖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故大补下焦元阳,使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复妄行矣。
三才封髓丹—治梦遗精
【主治】】阴虚火炎,梦遗失精,头晕目眩,腰膝无力,嗌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组成】天门冬、熟地黄(二两)、人参(一两)、黄柏(酒炒,三两)、砂仁(两半)、甘草(炙,七钱半。),面糊丸。用苁蓉五钱,切片,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煎汤送下。
【方解】此手足太阴、足少阴药也。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
桑螵蛸散——治小便数而欠。
【主治】治(寇氏)小便数而欠。能安神魂,补心气,疗健忘⑴。
【组成】人参、茯苓⑵、远志、石菖蒲(盐炒)、桑螵蛸(盐水炒)、龙骨(煅)、龟板⑶(酥炙)、当归,等分。为末。临卧服二钱,人参汤下。
【方解】此足少阴、手足太阴药也。虚则便数,故以螵蛸、龙骨固之①。热则便欠,故以当归、龟板滋之。人参补心气,菖蒲开心窍,茯苓能通心气于肾,远志能通肾气于心,并能清心解热。心者,小肠之合也,心补则小肠不虚,心清则小肠不热矣。
水陆二仙丹——治遗精、白浊
【主治】治遗精、白浊⑴。
【组成】金樱膏(取半黄者,熬膏一斤,熟则全甘而失涩味。)、芡实(一斤蒸熟为粉)和丸。盐酒下。
【方解】此足少阴药也。金樱、芡实,甘能益精,润能滋阴,涩能止脱。一生于水,一生于山,故名水陆二仙丹。
天雄散——男子失精腰膝冷痛
【功能与主治】治失精,脐下有动,上冲,恶寒,小便不利者。男子失精,腰膝冷痛。
为则按:失精家,而小便不利,脐下有动,或恶寒,或冲逆者,主之。
【方源】《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天雄52克<炮) 白术112克='' 桂枝64克='' 龙骨52克<='' span=''>
【用法】上四味,杵为散。每次7克,以酒调服,一日三次。不知,稍增之。
泻肾汤——肾实热,四肢正黑,耳聋
【处方来源】《千金》卷十九。
【组成】芒消3两,大黄1升(切,水密器中宿渍),茯苓3两,黄芩3两,生地黄汁5两,菖蒲5两,磁石8两(碎如雀头),玄参4两,细辛4两,甘草2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7味,取2升半,去滓,下大黄纳药汁中更煮,减2-3合,去大黄,纳地黄汁微煎一两沸,下芒消,分2服。
【方剂主治】肾实热,小腹胀满,四肢正黑,耳聋,梦腰脊离解及伏水气急。
【用药禁忌】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菜、酢物、芜荑。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泻肾者,泻少阴之旺气,非谓肾脏本实而泻之也。方中大黄、芒消泻三焦之壮热;黄芩、玄参散心包之浮火;地黄、磁石清肾水之真阴;茯苓、甘草防肾水之罅漏;菖蒲通心气而下,细辛通肾气而上,以其襄既济之功。观长沙少阴例中口燥咽干者,大承气汤急下之,斯非救热存阴之明验欤?方中地黄忌铁,磁为铁母,二味并用,非无深意存焉。曷知相畏之性,正取相率之用,以清肾脏伏匿之邪也。至于消黄之用,皆为他脏相移之热而设,若以肾脏本热而用,殊失《千金》奥旨。
益元汤——戴阳证、饮水不入口
【主治】(《活人》)治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入口,名戴阳证⑴。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连、知母、附子(炮)、干姜、艾叶、甘草。加姜、枣、葱白煎,入童便一匙,冷服。
【方解】此足少阴药也。附子、干姜、艾叶回阳之药,协以人参、甘草补其阳虚, 退其阴火,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黄连以折泛上之火,知母以滋在下之阴① ,以静其躁,盖阳无阴则孤阳无所附丽,故扶阳亦兼和阴也。麦冬、五味,补肺 清心,合人参以生其脉,加童便而冷服者,热因寒用也② 。
引火汤——阴蛾
【出处】陈士铎(清朝医学家)《辨证录》
【组成】熟地(三两)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 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水煎服。
【主治】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实时散化为水。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方义】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元参升麻汤——发斑咽痛
【主治】(《活人》)治发斑咽痛⑴。
【组成】元参、升麻、甘草,等分。
【方解】此足阳明、少阴药也。升麻能入阳明,升阳而解毒。元参能入少阴,壮水以制火。甘草甘平,能散能和,故上可以利咽,而内可以散斑也。
【加减】本方除元参,加犀角、射干、黄芩、人参,名阳毒升麻汤,治阳毒发斑,头项背痛,狂躁骂詈,咽肿吐血。温服取汗。
滋肾丸——清肾热
【功能与主治】滋肾清热,化气通关。用于热蕴膀胱,小腹胀满,尿闭不通。⑴又名通关丸。 治肾虚蒸热,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上冲而喘,及下焦邪热,口不渴而小便秘⑵。 ⑵肾中有水有火,水不足则火独治,故虚热。肝肾虚而湿热壅于下焦,故脚膝无力、阴痿阴汗。冲脉起于三阴之交,直冲而上至胸,水不制火,故气逆上而喘。便秘不渴,解见后。肾热者,颏下先赤,两足热甚,骨酥酥如虫蚀,热甚不能起于床,夜间益甚,宜用滋肾丸。
【方源】《兰宝秘藏小便淋闭门》肾阴下焦虚火
【组成】黄柏(盐炒)400g知母(盐炒)400g肉桂40g
【用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5g与适量的水泛丸,晒干或低温干燥,打光,或加炼蜜8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加减】+龙牡、玉米须、车前子主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下焦血分。
+龙骨30克、牡蛎30克。治下焦阴虚,脚膝痿软无力,阴汗,阴痿,足热不能履地:
【方解】此足少阴药也。水不胜火,法当壮水以制阳光。黄柏苦寒微辛,泻膀胱相 火,补肾水不足,入肾经血分。知母辛苦寒滑,上清肺金而降火,下润肾燥而滋阴,入肾经气分,故二药每相须而行,为补水之良剂。肉桂辛热,假之反佐,为少阴引经,寒因热用也① 。
文源:医品阁
========== END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