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玛格丽特

勒内·马格利特 1898年-1967年

比利时画家

1918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当时他受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画派影响,尤其是意大利画家基里柯的影响,开始了他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道路。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化运动,起源于达达主义,在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的文学和艺术届。
马格利特是超现实主义中最具有哲学思维的画家。专注于创作奇幻的、神秘谧静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

《天降》Golconda,1953

马格利特将思想注入绘画,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生活的形式与意义,艺术在他眼中不再复杂与多变,而成为阐述思想的工具。他将人们熟悉的事物置于孤立的场所,事物之间的陌生感让观者感到惊讶,促使人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平凡事物背后的秘密。

“超现实主义”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主张,更是一种行为方式。艺术家们常常在一件艺术作品“完成”后,以一些类似抓阄的游戏或请好友为其命名,作品的标题与画面内容存在着逻辑上的联系,就某种程度而言,二者是相互解释、相互补充的关系。
《梦的钥匙》La clé des songes,1927
《梦的钥匙》打破语言对事物的固有定义,对物品加以破坏性抽象剪辑,制作出一种出人意料之外的情景,从而把人们与事物旧有的关系打乱,使观者重新思考,体会其中隐匿的诗意、使之具有哲思性启发性。

The Lovers,1926

The Lovers,1928

《情侣》两个并置人物形象似乎正在亲吻,具有一种亲昵的关系,这里的脸也不具有任何可识别的个性特征。马格利特拒绝对其作品进行解释,并拒绝对作品作出说明,但又常常会在其他场合忍不住说起某件作品的创作意图。

《红色模型》

若突然发现床下放的是一双“人鞋”时,该是多么的恐惧和不安!
《红色模型》以普通用品与人体的局部生命进行置换,产生一种诡异的相关性;一方替代另一方的组合,形成新的复合体,展现出充满张力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宝岛》

《宝岛》里的植物隐藏鸟的形态,“鸟叶”扑腾着翅膀,似乎想要展翅飞翔,却被植物的枝干所束缚而无法飞翔。便可能与你产生某种通感:内心深处想要飞翔的渴望!

《La clairvoyance》 (Self Portrait),1936

《错误的镜子》

《错误的镜子》是在质疑人们认为的“眼见为实”吗?
人的眼睛就像一面错误的镜子,眼睛只是世界的一个表面投影。玛格利特运用这种非凡的置换错觉,制造出惊异的幻境,产生观念与表象之间的冲突,使之所达到的震憾人心的视觉效果。

《偶像的诞生》

《偶像的诞生》是不稳定组合,有效的组合普通物件,使其脱离自身环境,波涛汹涌的海浪即将淹没整个陆台,在这些不稳定因素的作用之下,整个画面处在一种随时会崩塌的危险中,观者会产生暴风雨来临之前的焦虑与恐惧感。

《人类之子》The Son of Man,1964

违背常理的梦幻主题经常使用违背自然规律、挑战人们生活经验的表现手法。绘画犹如魔法一般无所不能,而事物的合理性与因果关系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描述着内心所向往的真实世界,并解放观者被束缚的想象。

《强暴》

《强暴》把女性特征用到极致,女性的面部特征被其性别特征所取代,人类的性别特征和欲望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感受,呈现出男人对女人的赤裸裸的欲望。在他一些关于女性意象的作品中,那些代表性别特征的身体部分,常常从人的躯干中被分离出来,或是与其它意象组合在一起,或是单独存在。在并置或置换中荡漾着一股神秘与诗意,解放着人们在传统观念下对事物的理解与思考,使禁锢的身心在观看其作品的时刻,享受自然释放的快感。
在马格利特的逻辑里,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吸引他的是哲学的思辨性,而非绘画本身。他将思想注入图像,用哲学的眼光质疑着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寻找着事物隐匿的另一面。

The Listening Room,1952

Beautiful world,1962

Man in a Bowler Hat,1964

The treachery of images (This is not a pipe),1948

“这不是一个烟斗。”这句话已然成为美术史上的一句名言。因为画面太过简单,他却要否定这个结果。如果说这不是一只烟斗,那是什么?答案很简单:这是一幅画,画的内容是烟斗。这个烟斗不能使用,只是一个符号。
法国学者福柯说:在这幅画诞生之前,美术史上的图形中的文字都是为了引导和说明图像,所以当人们第一次看到画面上明明是个烟斗但是下面却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时,当下会感到费解。用这种戏谑的方式,马格利特挑战我们的常识。

Good faith,1965

Decalcomania,1966

The schoolmaster,1954

The masterpiece or the mysteries of the horizon,1955

Sixteenth of September,1956

The domain of Arnheim,1962

A friend of order,1964

The happy donor,1966

人们对物品总是从实用出发,可是当面对着绘画的时候,他们发现绘画毫无实用可言,于是便四处寻找意义,以使自己从困惑中解脱,因为他们不明白,面对绘画时自己究竟应当思考些什么……寻找象征意义的人们,未能把握物象中固有的诗意和神秘感。他们感受到了神秘感,但他们竭力想摆脱这种神秘感。他们惧怕它。通过询问“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表达出一个愿望: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需要可以依靠的东西,这样才能感到舒适。他们需要可以牢牢抓住的安全索,这样可以使自己免于坠入空虚和茫然之中。

《受威胁的凶手》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