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把文献综述写成“综抄”?

天才第一步,始于纸尿裤;

科研第一步,就是写综述。

任何一篇学位论文都离不开综述,有的同学花几天时间就能搞定,有的同学大半年还写不好一篇综述。把读到的相关文献全部罗列上去是一种方法,从参考文献中挑挑拣拣、拼拼凑凑Ctrl+C+V整出一篇学术八股也是一种方法,更有甚者从英文review中直接copy到有道翻译(

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问就是“我一朋友…”

)。这篇文章就是要教大家避开“学术不当”,写一篇高质量的综述

01

综述是什么?

综述的其实可以理解为“杂烩&精华”,是围绕某个主题,对该主题所有相关研究进行编排、介绍和评述的一种学术作品形式。

综述往往很受读者欢迎,因为我们总是没有时间去把所有相关研究全撸一遍,而综述可以提供一个捷径,其短小精悍,字数少但是信息量大,对于初入某学科的研究者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文章

02

综述的框架

--克雷斯威尔综述五因素模型

混合研究法研究创始人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给出一个这样的框架,往这个模式中进行填充就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综述:

1

序言

介绍综述的整体框架,告诉读者本文涉及哪几个部分。

2

综述主题 1

介绍关于自变量的文献。包括自变量概念的由来,过往以自变量为关注核心的研究,目前对于该变量的研究现状。

3

综述主题2

融合了与因变量有关的学术文献,行文逻辑与对自变量的介绍相似。

虽然可能有多种自变量和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变量。

4

综述主题3

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

这是综述中与我们自己的研究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直接关联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比如说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自变量A和因变量B,找不到A和B直接关联的文献,那么应当去找A和β、b、B、B+(和B比较接近的变量)关联以及Λ、a、A、A +(和A比较接近的变量)和B关联的文章,并把它们的结论作为你的研究假设的支撑。

5

总结

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总的来说就是diss过去研究不足,谈一谈自己的研究的可行性)。

03

框架内该“罗列”哪些文献?

01

第一篇文章

本领域的开山之作。

主题概念的由来,这是不得不引用的

(找不到由来的同学可以说“人们早已知道”)。

02

里程碑式文章

该领域最高、最大、最快或者最突出的进展,引用这些文献可以让读者从各个角度去了解这个主题。

03

高度相关的文章

讨论的是核心问题,是和我们要做的研究最为接近的研究。

++

不必引用的文献

有些文献的引用对于论文并不具有实质上的支撑作用,仅仅是一种“表面”引用而已,在许多时候只是对于前人的致敬,那么这种引用与罗列是非必要的(目的是凑字数的小伙伴除外)。

04

写综述的反面教材

01

阅读量不够

找不到或是没有读最相关的文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献没读够,键盘上长了翅膀都没用。当然有的同学已经读了足量的文献,却发现自己啥也没记住,可能是因为没有做笔记或是笔记的方式不对,建议使用一些笔记插件来协助,因为写综述,笔记非常非常重要

02

分析不深入

找不到自己研究的“前人的肩膀”、出发点、研究的立足点、自己可能的突破,对已有的研究也没有批判性的评述。

不少把综述、述评写成了“综抄”的人,仅仅是对已有研究简单地罗列,却没有对它们进行横向或是纵向的比较,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合理吗?)

03

引用内容啰嗦重复

引用了许多文献,但是所引用的文献观点雷同(有着相同的内核,却不是从不同角度出发),仅仅是为了引用而引用(可能是为了凑字数或是期刊要求引用数不少于N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