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华 | 宁海俗语选辑(二)

网络图片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撰稿:潘永华

第一期链接点此

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各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印记,因此构成了浩瀚灿烂的中华文化星空,而形式短小通俗易懂的成语则是其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漫长的社会变革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历经大浪淘沙,独具特色的大部分成语被同化了,还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正在走向消亡,当然也有许多新的成语在我们日新月异的生活中渐次产生。
者打算将一些宁海口语中比较常见的成语汇集成册,为我县的年轻人学习与了解提供借鉴,并为外来人员充分理解宁海话之含义提供帮助。现将目前已经搜集到的成语中的部分俗语,经整理释义后先行推出,权当抛砖引玉,还望广大读者多多补充并不吝赐教。(可以文末留言,或联系平台)

31.【死去还魂,六月上坟】

古时人们一般都是在清明节前七日或后八日这半个月中上坟祭祖,到六月才去上坟显然有违旧俗。形容做事严重滞后。

32.【蚤多弗咬,债多弗愁】

蚤:跳蚤;弗:不。形容麻木不仁,习以为常。

33.【虾有虾路,蟹有蟹路】

意思是做事的人各有门路。

34.【窝肩搭背,尖刀相会】

窝肩搭背:勾肩搭背,亲密无间。形容貌似亲密无间的人,往往隐藏着杀身之祸。

35.【千金买屋,万金买邻】

意思是遇到好的邻居比买到好房子更加难得。

36.【六十六,学大木】

大木:专门从事造房子的木匠。形容活到老,学到老。

37.【六月日头,晚娘拳头】

日头:阳光;晚娘:后妈。形容后妈对待非亲生子女凶狠毒辣。

38.【六月日头如火烧,晚娘拳头似铁浇】

铁浇:铁水浇铸。见“六月日头,晚娘拳头”。

39.【半斤八两,胡椒生姜】

半斤八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合八两;胡椒生姜:胡椒与生姜都是带辣味的调味品。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40.【老呒老相,小呒小样】

呒:无。老的没有老的样子 ,小的没有小的样子。形容老少彼此一样,旗鼓相当。

41.【望人家麻糍当夜饭】

望:盼望等待;麻糍:一种用糯米粉制作的美食;夜饭:晚饭。意思是盼望着别人送麻糍来给自己当晚饭。形容不切实际的盼望等待

42.【日弗得日,夜弗得夜】

弗得:巴不得。意思是巴不得白天和夜晚都快快过去。形容日子难挨。

43.【头像萝卜,一世劳碌】

形容一副劳碌相。

44.【当面笑嘻嘻,背后弄鬼戏】

人面兽心,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45.【嗡昂门屁,雾露山气】

嗡昂:门轴转动发出的响声;山气:山中飘动的水蒸气。门轴转动的声音就是门放的屁,飘动的云雾则是山间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比喻浅显易懂的道理。

46.【好日黄狗奔弄堂】

好日:黄道吉日;奔:奔跑;弄堂: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狭小通道。意思是人们在黄道吉日办喜事时人多拥挤,黄狗也一刻不停地在人前人后跑来跑去凑热闹。借指小孩子添乱。

47.【养弗熟的鸟,教弗熟的牛】

弗:不。意思是无论你如何悉心喂养鸟儿,一旦打开笼门,鸟儿自会飞走,牛也总会有犯浑罢耕的时候。比喻待人(小孩子)再好,也是白费功夫。

48.【黄狗咬痛脚】

本来脚痛就已经感到很窝心的了,黄狗偏偏还要再来咬一口,使其痛上加痛。比喻祸不单行。引申为本来已经够倒霉的了,但恰巧还要遭受火上浇油的更大打击。

49.【憨起馒头大】

憨起:经发酵鼓起。经发酵鼓起的馒头显得特别大。比喻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50.【进三年学堂 弗如坐三年路廊】

学堂:学校;弗如:不如;路廊:建在路边或桥上供来往行人憩息的小屋。意思是三年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还不如三年在路廊学到的知识多。

51.【看人家,打火叉】

打火叉:铁匠用铁锤锻打用作柴灶中叉柴烧火的叉子。意思是根据各人的经济条件,为人置办不同的物件。形容量入为出,量力而行。

52.【一手拿香,一手拿枪】

香:供奉祭祀用品。形容两面人,一面是供香面佛之人,一面又是拿枪要人性命之徒。

53.【只可替伟人掼包袱,不可替呒用人出主意】

伟人:有学识,有主见的人;掼:背;包袱:外出时携带的行李;呒用人:无头脑,缺乏主见的人。常给有学识的人背包袱,耳濡目染,还能增长不少见识,而替缺乏主见的人出主意,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弄不好还会使自己陷于不义。

54.【眼睛一夹,老母鸡变鸭】

眼睛一夹:眼睛一眨。形容鬼主意多,变化无常。

55.【爹有娘有,弗如自家怀有】

有:指有钱;弗如:不如;自家怀有:自己兜里有钱。意思是爹娘有钱,不如自己兜里有钱,可以随时支配。

56.【请进三支香,请出杀猪羊】

比喻请神容易送神难。

57.【出场不管自】

出场时不关自己的事情,一般指负责催场等工作的剧务。比喻对自己家里的事情不管不问,好吃懒做,袖手旁观之人。

58.【大虫弗怪却怪山】

大虫:老虎。明知是老虎祸害了人,却反而去怪大山养就了老虎。形容是非不分,欺软怕硬,转移斗争的目标。

59.【老虎弗怪却怪山】

见“大虫不怪却怪山”。

60.【大虫已到脚后跟,还要转头看雌雄】

大虫:老虎;转头:扭头。大虫已经到了身后,生命危在旦夕,他却不但不跑,反而还要扭头去辨别一下这只老虎究竟是公的还是母的。形容做事不紧不慢,从容不迫。

乡土宁海
公益性传播平台

□ 撰稿:潘永华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天姥老人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题词:林邦德

(0)

相关推荐

  • 农村俗语''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啥意思?到底灵不灵?

    农村俗语是前辈们在长期的农事观察和生活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有用经验,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形式和简单的语句,广泛流传在我国民间,虽语粗但理不粗,而且内涵深奥,内容丰富,其语意大都与老百姓的生活衣食住行等方方 ...

  • 老虎明明是百兽之王,为何古人却叫它“大虫”?真相在这里!

    老虎明明是百兽之王,为何古人却叫它"大虫"?真相在这里!

  • 虎毒不食子

    虎毒不食子 虎毒不食子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虎虽凶猛,尚且不吃虎崽.成语"虎毒不食子"即由此而来,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并非一条颠簸不破的定律,若小老虎身上沾染了其他 ...

  • 农村俗语:“十月初一阴,日头贵过金”,啥意思,有什么道理呢?

    在我们农村,天气变化对于以栽种农作物为主的农家人来说 ,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古时候,科技不发达,也没天气预报什么的,那个时候,农家人都是靠观察和经验来预测天气变化的.久而久之也形成一些预测天气的俗语 ...

  • 潘永华 | 宁海俗语选辑(四)

    网络图片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撰稿:潘永华 第一期链接点此 第二期链接点此 第三期链接点此 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各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印记,因此构成了浩瀚灿烂的中华文化星 ...

  • 潘永华 | 宁海俗语选辑(一)

    网络图片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撰稿:潘永华 我国幅员辽阔,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各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与印记,因此构成了浩瀚灿烂的中华文化星空,而形式短小通俗易懂的成语则是其中璀璨夺目的明 ...

  • 潘永华 | 端午与传统婚俗

    端午与传统婚俗 作者:潘永华 提起端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赛龙舟.喷雄黄酒.在大门上挂菖蒲宝剑等等:而提起婚俗,很多人都会错误的认为是始于红娘牵线搭桥,终于拜堂成亲.其实不然,传统婚俗与端午节 ...

  • 乡土宁海 | 农谚选辑(气候篇)

    图片来源:网络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潘永华 农谚选辑(气候篇) 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是口口相传的农耕文化瑰宝,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具有十分 ...

  • 潘永华 | 趣谈方言中的几个常用字

    还会讲土话吗?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潘永华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与人用语言交流时,一些方言常用字往往会像热锅中的炒豆一般,"咯嘣"一下就从口中蹦了出来.而当 ...

  • 潘永华 | 七夕节老习俗,姑娘用槿汁洗头

    木槿汁洗头习俗(选自北仑新闻网)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潘永华 原标题:你可知道七夕节里, 宁海还有一个用槿叶汁洗头的习俗吗? 木槿花, 是花形似倒扣的碗, 还是小朋友采摘此花 ...

  • 陈年往事|潘永华:正月里的“斧头包”

    斧头包 文/潘永华 斧头包,又称裹包.纸包.拜岁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春节期间晚辈拜见长辈暨传统婚俗当中必备的礼包,因其形似劈柴的斧头而得名. 送礼时,斧头包必须成对.一般情况下都是从桂圆.荔枝.核 ...

  • 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 一九二二 一九二六

    --图书欣赏之五六四六 <中共中央政治报告选辑>(一九二二  一九二六)(中共党史资料丛书),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封面设计:孙兰凤.内部发行.定价0.52元.

  • 陇西县志1986-2005艺文选辑作品:散文(二)

    陇西县志1986-2005艺文选辑作品:散文(二) 记忆中的母校 王       东 今年是我的母校 -- 陇西一中,建校70 周年华诞. 七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到了古稀.而对于母校来说,正值风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