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的姓多带“女”字旁的渊源,“姓”和“氏”是一回事吗?

考古学资料显示,在西周铜器铭文中,记录有二十几个古老的姓,包括: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妤、赢等。这些是日前可以考证的最古老的姓了。

这些姓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便是基本上都带有一个“女”字。文字学者据此推测,最早的姓很可能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母系氏族社会,人类还处于狩猎与采集文明阶段。男人们因为狩猎,居无定所。而女人们则主要从事采集活动、生活处所相对固定。并且因为实行群婚制,没有固定的婚姻对象,生出来的后代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整个部族都是以女人的血亲关系为核心而形成的。因此当时产生的姓便多“女”字旁。并且当时的姓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族的称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名称。

“姓”本身由一个“女”字加一个“生"字组成,显示出它的本义便是用于说明该姓由某个母系氏族所生。至于姓的具体来源,考古学者推测,很可能是取自该氏族、部在地名或附近河名。比如“姜”姓,乃是炎帝部落之姓,缘由便是该部落生活在姜水旁;而黄帝部落的“姬”姓,则是缘于该部落生活在姬水旁。目前来说,这些古老的姓有的依旧存在,比如姜、姚、姬等;有的则已经消失, 如妊、妤、姒等。

“姓”和“氏”最初是一回事吗?

今天我们经常用的的“姓氏” ,其实就是指“姓” , “氏”与“姓”其实是一回事。比如“李氏”、“刘氏” ,意思便是“姓李的”、“姓刘的"。但在秦汉之前, “姓“氏”是被严格地加以区别的。

姓的起源比较古老,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群的称号。至于姓的作用,除了部族的血缘关系,另一个作用便是避免近亲通婚。古人虽然不知道优生学知识,但却制定出同姓不能结婚的规定,严格禁止同姓男女结合。因此,古人对于姓还相当较真,甚至买个奴仆回来,别的可以不知道,但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姓。

相比于姓,氏则出现较晚,情况也复杂得多。氏是贵族男子才有的东西,是身份的象征。一般而言,诸侯以受封的国名为氏,如:鲁氏、韩氏。卿大夫有的以职官为氏:师氏、史氏、卜氏、巫氏、司马氏等;有的以所受封邑名为氏,如晋国的韩氏、赵氏;还有人以居处为氏,如:东郭氏、南宫氏、柳下氏;有人以技艺为陶,氏、匠氏、屠氏等。另外,相比于姓的稳定不变,氏是可变的,有时还相当频繁。尤诸侯公室和卿大夫,有的不仅上一代和下一代不同氏,而且一个人前后可以有两个或以上的氏。氏的这种变化更替,往往反映了贵族内部各派力量在政治斗争中的势力起落。东周时期,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氏族贵族日趋瓦解,它的一个具体表现就国时期娃氏制度混乱。秦的统一,基本结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及姓氏制被清除殆尽,姓和氏开始合二为一。经过秦末大乱,进入西汉,姓和氏完全融为一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