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韘 ——获得 永生之力

在埃及的一幅壁画上

法老正拉弓射箭

他的皇后坐在他身边

前面荷花上的鸟应声中箭

在古埃及

跟在咱们这一样

都讲究来世

荷花便是再生的标志

射箭其实就是打飞机

通过射精才能完成再生的仪式

跟在咱们古代事死如事生一样的

金缕玉衣什么的都太熟

就不提了

有个玉韘

不声不响的演化了三千年

到了最后李莲英的翡翠扳指

这人嘛

此生也就这样了

下辈子投胎做个好人

——古玉虫

《说文》曰“ 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古时弓箭的弦很细,拉曳时会磨伤手指,将韘佩戴于大拇指上,可免去手指疼痛。历经数代发展,韘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造形也产生差异,功能亦从最初的实用之具逐渐演变为象征权利或具有礼仪功能的佩饰。

商代 玉韘 安阳妇好墓出土

迄今考古发掘中最早的玉韘见于商代妇好墓,青黄玉质,表面局部白化,并附 着少量黑褐色有机质。器身作中空圆筒状,一端齐平,一端为弧形斜面,可套于成人拇指。表面阴刻兽面纹,眉、眼、鼻、口等处另以减地处理作浅浮雕状,刚劲有力的线纹表现具有典型的商代纹饰风格。兽面下方透穿两孔,以便穿系与绳固定,背面下部有一凹槽,可用于勾弦。商代玉韘造形通常与妇好墓所出者相类,整体短小,呈圆筒状,内部中空无底,一端齐平,另端斜口,器壁透穿小孔,用以穿线系绑,即使表面满布纹饰,却仍可显现以实用为主的制作初衷。

商代 玉兽面纹韘 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玉韘逐渐丧失钩弦功能,形态也开始从环状盾形向扁平 体发展,并最终演变为一种新型的片状佩饰器——“韘形佩”。此期为韘形玉佩形态变化最为丰富的阶段,可谓其发展鼎盛时期。造型,不但益显发达,而且十分夸张。

战国 青玉鸡心佩 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中晚期 玉韘 湖北博物馆藏

西汉早期的玉韘,即使承袭了战国晚期的遗风,但细察下,仍不免看出若干具体的变化。西汉早期,原用以勾弦的柄状凸翼,多被镂雕美化成出廓的凤鸟形,看似实用的韘形器,实则已尽失扣弦射箭的基本功能。关注:古玉虫。此时玉韘出廓的凸饰已演化成左右的附耳状,造型富于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期凡实用的韘器,因套在食指用以扣弦之需,故皆具一定的高度。相反,对于装饰用的韘形玉佩,因其主要用途在于佩戴,故形态趋于扁平、中孔渐小、纹饰考究华丽。

西汉 勾连纹玉韘 上海博物馆藏

西汉 透雕云纹白玉鸡心佩 河北博物院藏

汉代 龙纹韘形佩 宝鸡青铜博物馆藏

西汉晚期的玉韘除继承前期的风格外,还在原几近环绕包围式的形态上,设计布局此起彼兴,也愈趋斗艳争奇。西汉晚期的韘形佩,虽各个妩媚千秋,但也具若干共同的特点。此期的韘形玉佩外观形体趋向狭长的形态发展,孔径亦因而趋小,间或略大,其圆孔也倾于椭圆的变化。韘形佩两侧出廓的凸饰异常发达,甚或夸张式的包围主体的周边。两侧出廓的龙虎或鸟兽纹随形显得格外修长而蜿蜒,或与衬附的云海攀援缠绕,其生动活泼或凝厚简练,皆可领略其时代风采。

西汉 玉韘形佩 河南博物院藏

汉代 玉螭凤纹韘 故宫博物院藏

汉代 玉夔纹韘形佩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玉韘演化成了韘形佩,但在冷兵器时代,扳指一直在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汉族扳指儿与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从侧面观是梯形,关注:古玉虫。即一边高一边低,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儿一般为圆柱体。

清代以来扳指 渐渐成为一种戴于右手大拇指上,用于赏玩的装饰品,材质多样,玉、水晶、玛瑙、象牙、松石、青金石等,造型多为圆箍状。

清代 玉扳指一组 故宫博物院藏

西周 龙纹玉韘 震旦博物馆藏

汉代 心形佩 徐州博物馆藏

汉代 浮雕龙凤纹韘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藏

汉代 透雕兽纹韘形玉佩 徐州博物馆藏

西汉 透雕龙虎玉佩 海昏侯墓出土

汉代 虎形螭纹佩 天津博物馆藏

螭凤纹韘形佩 震旦博物馆藏

龙纹韘形佩 震旦博物馆藏

《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关注公众号:古玉虫。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玉韘的演变,是社会观念、宗教信仰以及先民的精神世界的体现,千骄百媚的韘形玉饰,更在悠久的中国古玉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玉虫

致力于中华古玉的研究

(0)

相关推荐

  • 古代螭纹玉器大全

    西汉早中期 螭纹玉饰(整体)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西汉早中期 螭纹玉饰(正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西汉早中期 螭纹玉饰(底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西汉早中期 双螭纹玉佩(整体)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

  • 荆楚长歌——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之玉

    三人踏豕玉坠饰 高5.1cm 厚0.4cm 最宽3cm 九连墩2号墓出土 青白玉,局部有褐色沁痕,雕出三人迭立踏豕纹样.三人五官清晰,窄袖长裙,袖手而立,猪作奔跑状,是目前所见中国较早的杂耍纹样. 玉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3

    玉圭明代早期 高15.8.宽4.8.厚0.8厘米 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出土,现藏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色.长条形,顶为三角形.双面各饰五排谷纹. 双兔纹玉佩明代早期 直径5.5.厚0.5厘米 湖北 ...

  • 顶级战国玉器

    战国 玉虎一对(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   玉虎一对(背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战国 玉虎形佩(正面)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战国 玉虎形佩(背面)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战国 玉虎形佩二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澳门 部分2

    玉璧西汉 直径17.6.孔径6.7.厚0.5厘米 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藏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青玉,湖绿色,有白色斑,半透明.两面饰较疏朗的蒲纹.内外缘有斜向凸棱.表面残留丝绢.麻布痕 ...

  • 中国玉器大全(隋唐--明)13

    241.青玉云纹螭耳匜 明中期 高13.3厘米 宽 10.3 厘米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口沿刻方折式云纹,身刻勾云纹,镂雕一螭为耳,螭头伸出口沿.椭圆圈足. 242. 黄玉觚 明中期 高13.1 厘米 ...

  •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0)+湖北+湖南部分2

    蛇形玉饰商代早期长9.长径1厘米 湖北省武汉市黄陵区盘龙城李家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色,质地均匀.蛇形,尾端残.横截面呈椭圆形.首端为蛇头,两侧圆凸表现双眼,中部以阴刻表现双身围绕. ...

  • 100件古代玉韘欣赏

    中國古代玉器的發展,此消彼長,原始的形制,歷經時代越長,其變化就越繁,甚至發展到最後,因功能與紋飾大異其趣,往往被世人誤以為是兩種互不關聯的玉作,玉韘便是這類玉器之一.曆經數代發展,玉韘不僅造形産生差 ...

  • 玉韘的演变轨迹分析

    韘,是商代实用于射箭的器具,发展到东周战国时已有衰落之势,汉代时韘的实用性逐渐减弱,装饰用玉韘形珮开始流行. 今天我们以中国重要的考古发掘品为标本,结合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分析玉韘的演变轨迹. 『 商代 ...

  • 玉韘—从骑射之具演变为玉佩和炫富的扳指

    看到标题当中的"玉韘"二字,可能很多小伙伴都还不知道后面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吧,其实这个字的读音同"射"同音,而意思也是非常相近的,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个物品 ...

  • 遇见古玉旧时光缝隙中的产物 玉韘(shè)

    <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古时弓箭的弦很细,拉曳时会磨伤手指,将韘佩戴于大拇指上,可免去手指疼痛.历经数代发展,韘的实用功能逐渐消失,造形也产生差异, ...

  • 玉韘、玉觿、玉瑗,怎么念?探寻玉器命名潜规则

    中国是玉石之国,玉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我们都会看到中华悠久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玉器.一些器物的名字都非常冷僻,比如"玉韘(shè)"."玉觿(xī) ...

  • 第1160篇  玉韘的演变1

    提要:韘,是商代实用于射箭的器具,相沿至东周战国已趋式微,汉代时不但香消玉殒,取而代之者,竟是不能射箭的装饰用玉韘形佩.时至魏晋南北朝,偶见韘形佩一如凤毛麟角,之后终不复见,似已消失殆尽. 中国古代玉 ...

  • 第1161篇  玉韘的演变2

    (续) 反倒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同属于东周战国时期的传世品「玉凤鸟纹韘」,(图一三)才是一件不能套指,也不具实用功能,仅供佩戴装饰用途的「韘形佩」(另称「韘佩」). X图一三 本器扁薄,厚仅0.5 ...

  • 第1162篇  玉韘的演变3

    (续) X 图二五 另如湖南长沙五里牌7号墓,也出土一件包围式的韘形佩.(图二六)高9.00,宽3.70,厚,0.55公分,外观狭长而扁平,中孔椭圆.当以韘的原形 为主体,其上端突尖处,隐藏在出廓的凸 ...

  • 破茧成蝶——玉韘的演变之路

    韘,是商代实用于射箭的器具,发展到东周战国时已有衰落之势,汉代时韘的实用性逐渐减弱,装饰用玉韘形珮开始流行. 时至魏晋南北朝,偶见韘形珮一如凤毛麟角,之后终不复见,似已消失殆尽. 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