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
忆“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
吴同宾
毛世来是富连成科班毕业的杰出人才;是京剧“四小名旦”之一。
1940年(应为1936年),北平《立言报》曾在京剧界选举”童伶主席“。其后不久,《立言报》又根据群众意见,邀请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人合作,在北平新新大戏院演出两场全部《白蛇传》,四个人分演自己擅长的一折戏,宋德珠演《金山寺》,毛世来演《断桥》,李世芳演《产子·合钵》,张君秋演《祭塔》,各展所长,社会影响非常强烈。从此这四个人即被群众公认为“四小名旦”。
1946年,李世芳因飞机失事,不幸去世,“四小名旦”出了空缺。其后虽然新闻界又陆续进行选举,提名增补者有陈永玲、杨荣环、许翰英等,但均未造成广泛影响,因此“四小名旦”仍维持原议。由此可见毛世来等在群众中具有雄厚的实力基础和深刻广泛的影响。
毛世来原籍山东掖县,久居北京。七岁入富连成科班学戏,师事萧长华、王连平、于连泉(筱翠花)等,工花旦。毛世来文武全才,基功坚实,善踩“跷”,在科班内主要演花旦,宗筱(翠花)派,如《马思远》、《武松杀嫂》、《战宛城》等都能得筱派神髓。但同时许多青衣、花衫、闺门旦和刀马旦戏他也都擅演。例如前述评选“四小名旦”时,毛世来主演《断桥》一折,就是唱做并重的青衣应工戏。在科内时,叶盛章编演新戏《酒丐》,剧中的兰娘由毛世来扮演,就是花旦、青衣两行兼工的角色,当时是非他莫属的。世来后来拜尚小云为师,备受尚的提携,尚小云演《乾坤福寿镜》(《失子惊疯》),特使毛世来配演寿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观众中留下深刻印象。毛世来在未出科前即已大红,出科后,1937年在梅派琴师徐兰沅的资助及乃兄毛庆来的扶持下,自组和平社剧团挑班,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地演出。先后又曾与李少春、李万春、叶盛章、叶盛兰、周信芳、盖叫天等合作演出。
毛世来在宗筱拜尚以后,先后又师从梅兰芳、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等前辈,戏路大为开阔。由于他师承多门,兼收博采,又善于创造,在舞台上塑造了数十个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妇女艺术形象。
毛世来演戏虽然不以唱功取胜,但是他的嗓音甜润娇媚,演唱富于感情,所以他演的戏都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他的花旦戏、泼辣旦戏多宗筱派,一方面筱翠花善于刻画人物的细腻表演、优美身段、精湛的武功和“跷功”毛世来都能继承其精髓,深得筱派三昧;另一方面,筱翠花在中年以后嗓音塌中,沙中带哑,拙于唱工,有些以唱功刻画人物的地方,就避重藏拙了,甚至有些戏都无法演出了,未免遗憾,而毛世来在这方面却能弥缺补憾。他的嗓子虽不高亢,但音域宽阔,高低升降使转自如,甜润清亮,富于魅力。尤其念白,无论京白、韵白,既有深情韵味,又没有筱派力竭声嘶,勉为其难之弊。
在继承荀派方面,毛世来也有独到之处。他演荀派戏,并不追求表面形似,例如《辛安驿》、《拾玉镯》、《鸿鸾禧》、《铁弓缘》、《棋盘山》、《马上缘》等传统荀派戏,以及《红娘》、《红楼二尤》、《霍小玉》等荀派独门戏,毛世来演来,既使人感到他确实是荀派风格神韵,但又与荀派的形貌举止有所差异。学习荀派,如果过分追求表层的形似,则拟柔媚而失之妖冶,状娇俏而失之矫情。毛世来则不然,有荀派之流畅自然,而不轻佻浮躁,有荀派之天真俏丽,而不扭捏造作。在一些花衫、刀马旦兼工的剧目中,例如《虹霓关》《棋盘山》、《穆柯寨》、《铁弓缘》、《樊江关》、《马上缘》,以至《辛安驿》、《杨排风》等戏,由于毛世来具有各派风格的功底(筱派的泼辣与鲜明节奏,尚派的妩媚俏美,梅派的雍容丰润)所以演来既似荀派的妩媚俏美,同时又较一般的荀派增添许多阳刚之气,英俊之姿。
1957年以前,我看过不少毛世来的戏。57年一场政治风暴,剥夺了我看戏的权利和与艺术家们交往的自由。1958年,毛世来调往吉林省任戏曲学校副校长,从此天各一方,既没有看过他的戏,也没有见过面,完全断了联系。
1994年世来去世的消息我当时都不知道,事后很久才听说。故人驾鹤西游,不禁感慨系之。我在记忆所及范围内,从宏观上大而化之地说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于毛世来的艺术成就,几乎无济无补,主要的还是酬还我对于一位艺术家故人的缅怀心意吧!
1998年8月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