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练武”生涯——故乡纪事103

《少林寺》主题曲《牧羊女》,郑绪岚 演唱

在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前,我对功夫的认识有大约三个来源。

一个是想象中的,那就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书中大将们的武艺的想象招数。三国基本上都有高级的十八般兵器,不好模拟,不像水浒,很多徒手过招的天罡地煞,要么是哨棒能打死老虎。

于是,将榆木锹把对着大鹅在空气中挥出短暂、微弱的风声,自我感觉也有景阳冈的威风,虽说大鹅无动于衷,也只好以无酒壮胆壮力影响武功而自我安慰。

第二个来源比较贴近,就是扭大秧歌和唱二人转的人翻跟头打把势的本事,比如丫蛋儿她爸,四十来岁的人了,从外边回来,心血来潮时,大门四敞大开他也不走,专门助跑两步,从他家的墙上“旋“进来。这个动作是先向墙边跑,到了墙边时侧身,右腿先抬起来,接着左腿跟上。就在右腿迈过墙头时,左腿已经离地,给人感觉是悬空飞行,只是屁股太沉,在空中待不了几秒。

即便这样,飞过墙头,已经令我羡慕不已了。我曾几次尝试学习均失败,总是飞到半路受屁股所累而卡在墙头上,遭来瘦猴儿的嘲笑。而丫蛋儿是鼓励我的,每到这时,她会掩口“吃吃”笑,然后说我比上一次屁股拔高了许多。

最想效仿的还是集市上偶尔出现的打把势卖艺的人。

那时候,每十天有一个集市,卖猪仔的、买烟叶的、卖粉条的、卖咸菜疙瘩的等,一窝蜂从四面八方涌进一个打谷场样子的空地,供销社有时候也凑热闹,把一些零头碎布摆出来卖,而且不要布票,特别受欢迎。

运气好的时候,在出入集市的必经之路上会遇见外地来耍猴的,那是太有意思的事儿了。卖艺人一般的组合是三个人,一个年龄像父亲的中年男子,一个半大小子,还有一个小姑娘,颇像一个不带母亲却带着猴子玩的一家子。

他们是有着分工的。

中年男子动作姿势很好看,特别是他边比划边说,给人以无限的期待,以为下边要有比武松、鲁智深还厉害的打法。但是观察久了,你会发现他说得多,几乎不做。他眼神很好,一大群人围着他,当他看见人们对他的言语失望时,他能够很快推出半大小子,来点真格的。

男孩一般都像是木偶或哑巴,任凭中年男子解读,他只是负责动作。一开始我真以为半大小子是哑巴,可是伴随着他的空翻和全旋时发出的正常嘿嘿声,又不像。半大小子与猴子交叉表演,从他那么听话的表情上看,他和猴子差别不大。

小姑娘往往负责管理猴子的一些细节。

猴子很卖乖,它有时候故意抢走哪个围观人的棉帽子,或者吓唬一下小孩子,这时候小姑娘就会像大人训斥小孩子那样,用稚嫩的声音数落猴子。猴子显然无动于心,一副赖皮表情,但是行动上还是听小姑娘的话。只是猴子的眼光有些怪怪的,时间久了我才发现它老是盯着小姑娘的裤兜看,原来那里装着爆米花或糖果,只要猴子耍的让大家笑又听话有度,小姑娘就在不经意间给猴子吃点。

半大小子也耍一下大刀或棍子,刀把上的红飘带比刀还长,甩起来刀光闪耀,飘带如舞。他是最缺乏快乐诱因的一位,来来回回来几次硬功夫,比如把砖头叠放在肚皮上,中年男子用一把大锤没命地打下去,砖头粉碎,半大小子一个鲤鱼打挺站起来,肚皮上只留下一点害羞样的红。

就在围观人看倦了的时候,中年男人该露真功夫了。

他依旧是说一小车的话,边说边脱衣服,双手把肚皮拍得山响,一会儿拱一圈手,一会儿蹲起马步,又好像是裤带松了,站起来伸张身体,吐出肚子里的气,然后用双手狠命勒那条绑腿一般的腰带,把自己的腰捆成杨柳细腰。接着,他会从包里抽出一根细铁丝,请前排的看客验证。之后把细铁丝勒在肚皮上,继续说一大堆话,那意思是万一失败就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云云后,突然马步一蹲、大喝一声,随着“哥哥“的钝声,铁丝断了。

高潮也随之结束了,在围观人群踩踏起的烟尘里,三个人和一只猴子也准备离开。

《少林寺》的上映让练武成为我痴迷不已的项目。

这之前有一个小插曲成了下定决心练武的诱因。

1981年初秋,在我们被集中到县城郊外荒地的重点初中学习的时候,我们的住宿条件是一间宿舍,两排上下床。学生都像罐头中的鱼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免不了因为被褥跨界产生肢体冲突。

我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因为褥子搭在了李姓同学的褥子上而动了手,结果我一败涂地,关键是过后才听说,他本是个小肠疝气者。这令我对自己很失望,内心暗暗准备,只要一有条件,就报仇雪恨。

恰好这时,学校组织看了一场电影。

我们排着队,步行穿过干枯的辽河河底陷脚的沙土,坐进城市的电影院,第二遍铃一响灯一关,红色的少林寺三个字动荡不安地在屏幕上煽动了好一会儿,接着李连杰、丁岚、于承惠等从故事里走出来,打架、放羊、放电……

那是一个血脉贲张的下午,我仿佛是一直头皮发麻看完这个电影的。在排队回去的路上,总是不知不觉走得快了。我找到了武功的出路和办法,这是以前所没有接触到的。

宿舍轮流值日,由于天气干燥,扫完地之后按照规定要洒水。每个宿舍配备一个洋铁皮水桶,从两三百米以外食堂边上的一个洋井那里压水往回拎。平常这是很恼人的活,一般情况下值日生要找一个好哥们,两个人用锹把把一桶水抬回来。

看了《少林寺》以后,我不仅抢这个活干,还要替邻班打水,因为少林寺和尚练武功基础的时候是一手一个木桶装水,伸直双臂走独木桥的。

一开始的时候别说伸直双臂,就是能把两桶水拎起来翘一下,已经使出吃奶的力气了。不过,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半年,两个大半桶水已经能够向下钝角形状拎着跑了,钻进书本的同学偶尔抬起头扶一扶眼镜,会露出惊讶的表情。

时间给他们知识,给我的是肌肉。

肌肉刚刚硬起来,学校开始筹建新的学生宿舍,这可是个天赐良机。

我们那里建筑砖瓦平房,因为防止硝碱侵蚀墙基,首先要准备往地基里放入青色巨石,再用混凝土溜缝儿,到齐腰高之后才开始砌砖。故而那阵子,每天白天瓦匠砌墙,傍晚的时候拖拉机把青石、红砖和沙子运进来。

这些都与我的习武息息相关。

晚上晚自习结束以后,学校21点拉电熄灯,勤奋的班主任和一些值班的校领导会在熄灯后的半个小时内到处“听声”。他们或趴在窗户外,或悄悄溜进宿舍贴墙而站,看那个淘气的小子不睡觉还在讲闲话。

这个时候要在铺上假装睡着了,老师听声活动一结束,学习一天的同学还真都睡着了。这个时候我装作要去厕所的样子,从二层床铺直接翻下去,来到只属于我的工地。

郊外的夜晚可能连鬼都睡着了,只有贴着皮肤流动的风。星光像是雨雾,既能安抚人又能照明。一车石头静静地等在星光下,石头牙上星辉特别白。

它们等着我把它们换一个地方呆着。

我把它们一块块搬起来,吭哧吭哧挪到几米远之外。除了特别巨大的石头外,基本上被我换了地方。第二天干活的师傅是参与搬卸石头的人,早晨干活前正是我们开饭的时候,我听见过他们的对话。

“谁还把这一车石头换地方了?这个碍事。”有人发现石头压在挖墙基的地面上了。

“昨天不是卸在这么?”

“你瞎呀,你没看见那几块大的在那边?昨天卸在那儿了”

“就是啊,有人动过,你看,那边还有一堆断砖,不是有鬼吧?”

我偷笑着,鬼都睡着了那会有鬼?那些断砖也是我的练功工具。

搬完石头之后,我开始练习手砍砖。用两块砖支起平躺的一块砖,然后在星光下用手掌猛烈砍去。一开始板砖无动于衷,我却疼的掌骨碎裂了一般淌眼泪。但是继续练下去,偶尔会有一块脆弱的砖被我肉掌砍断,这时成就感大升,信心快速蒸腾。

久而久之,也摸索出一点规律。

用手掌砍砖要决心满满、一鼓作气,砖块才容易被砍断,砖块断了之后手掌不痛。倘若手掌临近砖块之前有一丝儿犹豫,不仅砖砍不断,手掌也会疼的粉碎了一样。

就这样,两栋平房修建的过程中,我都能偶尔用手掌一次砍断两块砖了。

对于砖头来说,我的手掌还是小意思,还不低瓦匠手里的灰刀。可是我的手掌用在同龄男生身上,奇迹出现了。在一年以后的一次由我挑起的与李姓同学的冲突中,我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前襟,直接把他举起来扔倒在板床上。

那会儿我们已经搬到被我几乎全部搬动过的石头建筑而成的新宿舍,不在睡上下床,而是一排十几个人的两行大通铺了。

人有了力气或者叫功夫,手脚就开始不安分起来。

同龄同班在我眼里不管个大个小,都是一只小鸡。我开始向高一和高二投出目光了。因为高三和初三都面临考试,被那个氛围压的,大力士也使不出劲儿来,更没时间理我。

高一我基本上没有受挫过。

但是跟高二比,我略显功力不足。经过几次有输有赢的单挑之后,我被高二收复了,其原因不在于实力高下,而是我们面临来自北方的压力。

在隔着一大片田地的北部,有一个院子,是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每天练习拧螺丝、搬钢管、滚车轮,干的就是练功夫的活。相比较而言,我们这个以考大学为目标的院子大多是东亚病夫。

高二就承担起保卫“东亚病夫”的责任,我有幸成为一名童子军。

那时候时髦打群架,有偷袭和约架两种。

技校的学生不太江湖,不讲究约架,而是喜欢偷袭。常常是我们刚刚吃完晚上那顿窝窝头白菜汤,在晚自习开始前的黄昏中漫步一下,思考点学习之外的问题,他们就会拎着管钳子、细钢管把我们的人包抄起来。

不到一分钟功夫,打趴下我们的人之后,他们就像旋风一样远远逃遁。

与这样的强敌对打,砍砖头搬石头练就的力气我一次也没用上。高二学生保护我,每次我们出击时都让我殿后,递个砖头瓦块什么的。而我觉得这是对我武功的不信任,终于在一次人很多的混战中,我用一块砖头狠狠地跳起来敲了一个技校帅小伙子的侧脑。

我清晰地记得那场景。

他先是一愣,接着就像塑料袋装酱油漏了个口一样,血喷涌出来。他俯看着我,似乎不相信,但很快伸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头,一手半脸的血。他的脸色很白,有点像电影演员迟志强。

那血在他脸上尤其鲜艳。

我肯定是愣在那儿了,不知被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的哪一个拉着跑掉,因为战斗结束了。

几十年之后,我曾试图探问过当年被我的砍砖之手掌照顾过的同学,希望从他们心里找出我过去的影子。

“你那时候太讨厌了,动不动就动手。”这是他们普遍的回忆,看来我那时候很招人讨厌。

而在我检数自己的动手活动中,几乎没有不该动手的记忆。

高三的时候我因故换到没人知道我有“武功”的学校,我也因之想换一个形象,老实巴交一言不发见谁都笑,连下课的时候如果不去厕所,都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

别人以为我好学,其实我是避免在十分钟课间出现肢体的往来。

可是,事情躲是躲不过的。

新班级里有一个大个子,自诩很壮,姑且称之为大壮吧。

隔着敞开的教室的门,总能看见大壮利用那十分钟时间欺负欺负这个,欺负欺负那个。而且大壮有向女生炫耀之嫌,一边把某个男生的双臂背到身后飞飞机,一边还得意地瞄着某个女生。

人类的求爱方式真是千奇百怪。

终于在一个雨天,大壮开始对我下手了。之前,他欺负遍大多数男生之后,曾多次用言语挑衅我,我只是笑笑了之。

早晨就开始下起来的淫雨令教室外的地都成了泥,课间十分钟男女生没几个出去的。大壮不知啥时候手里捏了一个小泥蛋儿,在吸引起教室里同学注意力之后,很夸张地突然把泥蛋儿塞进我嘴里。

我忍不住了,站了起来。

站起来的我头顶也就到大壮的鼻子尖高,我平视能看到的就是他的前胸。说实话,他真的很壮,肌肉丰富的前胸比当时好多女生还隆起。

大壮肯定以为我是条虫子,他站在讲台上笑嘻嘻看着我走向他,一点准备动作都没有。

我也没有什么,只是走上前去,我只能抓到他的胸部的衣服,于是我就双手伸出去,抓紧大壮的前襟,直到我把他举起来的时候,他可能才意识到不妙,想挣扎,但是晚了。

我像把一个小麻袋扔出去那样,把大壮向门扔去。

他屁股先撞上门板,拼就的门板被他屁股撞开,他从没有门板的框子里倒蜷着出了门外。

这一切没人相信是我干的,包括大壮,我想他肯定以为自己中邪了。

不过,自那以后,其他想撩扯我的几个男生也打消了他们的念头,我安全地学习,过完了初三,并把这种蔫了吧唧、文文弱弱的形象一直保存到高三。

只有几个好友才知道我的手能砍断两块红砖,直到一场手术卸掉了元气。

而对于《少林寺》的好感,更因银幕上的丁岚和只能听到的郑绪岚而延续至今。

(20210208~9,海口)

电影《少林寺》剧照

电影《少林寺》里的丁岚

摄影  翟瑛珺

(0)

相关推荐

  • 【消暑文】瓦片儿她哥叫砖头

    瓦片儿她爸是开窑厂的牛师傅.牛师傅有一儿一女,儿子叫砖头,女儿叫瓦片儿.砖头比瓦片儿大十岁,是瓦片儿她哥. 砖头这小子,读书不行,跟他爸学做窑厂手艺也不行,唯一称职的,就是做瓦片的哥哥. 每次出窑的时 ...

  • 磨砖头做镜子

    磨砖头做镜子 文/武孝君 闭关修持六十天 一块砖头已磨完 土屑扬尘随风去 机缘和合成新典 2021年4月17日写于青岛 我国唐代有两大高僧,一是马祖道一,一是石头希迁.都深得禅宗六祖的真传. 马祖道一 ...

  • 我的火车逃票生涯——故乡纪事102

    我的逃票生涯要比同龄人早一些. 同村.同乡的小伙伴们逃票是从初一开始的,而我则在10岁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一年,"平反昭雪"."落实政策"等词与"有条件 ...

  • 【“爱家乡·胶东散文故乡纪事非虚构写作大赛”(2021)征文】梁绩科 | 蓬莱的海

    梁绩科,1987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生物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蓬莱创作之家秘书长,现供职于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喜欢阅读,涉猎广泛,尤喜散文.爱好竞走.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在享受 ...

  • 韩万基||故乡纪事

    [2020年第294期]  故乡纪事 文 \ 韩万基 一 党和政府爱人民, 筑堤开地很光荣. 虽然风景都打完, 今日变成小康村.   二 昔日风景村, 今日蔬菜点. 唯有共产党, 沙滩变良田.   三 ...

  • 媒婆C——故乡纪事001

    (插图:王花朵) 前年回到家乡,去老院看了看,左邻右舍都翻盖了新房,有的已经几易其主,就算一些没有搬走的,从那门里慢吞吞吐出的人也一下子认不出张三李四来. 当年一起穿开裆裤的小屁孩,如今已经是另一个开 ...

  • 刘大下巴(中)——故乡纪事021

    (插图:王花朵) (前文说刘大下巴家唯一一个下巴不大的儿子刘老七在北门外的木桥下发现一块异样的铁块嵌在桥柱上,好奇心起,从木桥洞钻下去,要看一看是啥东西--) 就在刘老七准备用手去往下拔那铁片时,头顶 ...

  • 刘大下巴(下)——故乡纪事021

    (插图:王花朵) (前文说刘老七终于把木桥下的铁片和箱子弄回家里,看起来没什么价值,就那铁片很精致罕见,于是在手里把玩,被胡夫子看见了,结果第二天引来了警察.) 刘老七一骨碌爬起来,警察已经和两个人进 ...

  • 《原版杀猪菜——故乡纪事022》

    (插图:王花朵) 现在去饭店,杀猪菜已经不是稀奇的菜品,但是不管用酸菜还是干白菜做原料,上面大多都会放几片血肠,好像只有这样才离真正的杀猪菜近一些.在我的家乡.我的童年往事中这是不正确的模式,为什么? ...

  • 《鱼酱和虾酱——故乡纪事023》

    "臭鱼烂虾,下饭的冤家!" 前几日买了一些小河鱼,做了一次鱼酱,一下子将每餐一碗米饭的量提升了一倍.亲人们担心这样吃会令我血糖升高,坏了身体,可是一枚专业吃货如果失业了,不啻于生命 ...

  • 《洋火枪和一次决斗一一故乡纪事024》

    (<丫蛋儿嗮太阳>王花朵) 瘦猴儿吃完最后一顿偷来的狗肉后,因狂犬病发作早早闭上了眼睛,而他死前不到一个小时我还见到了他,用我们毫无恶意的坏话互相调侃过. 有几年,每到下午5点多,路过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