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是如何炼成的

奔跑在住培路上

参与

2017年9月,我开始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作为宁波人,我对萧山其实很陌生,对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住院医师也很迷茫。最初的半年,我跟大家一样忙着收病人、写病历、参加手术,科教科也会定期给我们布置任务。2018年7月,我通过院内选拔参加萧山区青年医师病例汇报比赛。我的学生时代几乎没有上台经验,我也没想过能站在人前侃侃而谈。当时我的指导老师就是章锃瑜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她。但是从几次简单的交流中,她就看到了我的这个问题,准备比赛期间,好几次让我去她办公室跟我交流心得,并且反复模拟练习,要求我全程脱稿讲。一开始我并不认为我可以做到,虽然下班也脱稿练习,但总是讲得磕磕绊绊。直到有一天晚上,章老师半夜2点发来修改稿,才让我意识到,一个领导都可以为了这件事这么认真,我有何理由做不到。比赛时,我是唯一一个着正装参加比赛的,也是第一个全程脱稿演讲的,最终靠着“不走寻常路”获得第三。
这是我在住培期间参加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比赛,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虽然我作为一名住培医师参加此次比赛,但是背后却有一支团队在支持着我,尤其是章老师,作为我本次比赛的“一对一”导师,她全程参与我准备比赛的过程,不仅在业务上指导我,而且在仪容仪表、礼仪等方面对我进行全面指导,认真程度远超于我。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这次住培工作座谈会,我特意穿上了短袖衬衫,打了领带,换上了许久未穿的皮鞋,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场合,这也是我在住培期间,科教部的老师传授给我们的“重视并尊重参与的任何一个活动”。

认同

2019年中旬,我院举行了第二届医师节活动,当时看到医务科在院内办公网上,发布了一系列活动。我萌发一个大胆的想法:是否可以和资深的老师们一起参加此次比赛?于是我在“外科住培群”跟专业基地教学秘书和基地主任提出了这个想法,他们非常支持这个想法。最后在科教部协调下,医务科当天就同意专门组建一支住培医师参赛队伍。因为得到认同,我们六名医师积极投入备赛状态,最终那届技能比赛我们住培医师脱颖而出,获得“技能环节第一,综合得分第二”的佳绩。本次比赛我们收获良多,不仅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也意识到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和老师们一比高低。
在此之后,科教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师生同台”的舞台,在系列比赛中,我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第二年的“师生同堂授课”,我们住培医师也拿下“半壁江山”。我发现住培医师一个小小的提议,也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并及时反馈,这就是我们医院对住培工作的态度。因为得到及时认同,所以我们更有干劲,也更乐于参与自我管理之中,我所在的外科专业基地更是如此。事实证明,医院认同我们,我们认同医院,最终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转变

我们毕业参加住培后,我们就成为了住培学员,我们称自己为住培生,99%的人、99%的时候还是把自己当作学生。总以为自己还未长大,还可以在带教老师的庇护下轻松度过整个住培生涯。我刚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身份难以转变。因为一件事,让我不得不转变自己的角色。医院要求每个住培医师都要通过美国心脏协会的基础生命支持培训,我也参加了培训,因为表现比较好,我参加了后续的高级生命支持课程。过了大概半年,科教部告知,要选我和超声医学科住培医师郭冬珂一起参加导师课程。培训通过以后就意味着我们要承担全院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的任务,同时也面临着我们的带教老师即将成为我们的授课对象。万事开头难,我们遭到了一些质疑,专业水平是否足以承担起这个导师的身份。但是,我们通过认真备课、相互探讨,逐渐适应了这种新身份带来的压力,也得到了科教部、带教老师的认同。从那以后,不仅是同伴,很多医生前辈都开始叫我黄老师。2019年,我们成立了AHA急救技能教研室,我有幸成为了教学秘书,开始协调全院的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很多时候,环境、身份的转变来的那么迅速,让我们猝不及防,来不及准备。机会不会无缘无故地降临,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平时点滴的努力汇聚成日后的“破茧而出”。我们在住培期间,每个学员都有机会成为小老师,比如每周的小讲课,同一个主题,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准备一份简单的PPT,带教老师在点评以后,会讲解他精心准备的PPT,令我们有一个更高的参与度。精心的准备、角色的转变,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为我们住培结束融入新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长

以前,我参加各类住培会议,多数是充当看客一角,2020年住培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我院华丽转身,四人次做了大会发言,而我同时也有幸主持第十六分会场会议。在住培的三年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医院在住培工作上的努力、付出、收获。医院连续两年在全国年度业务水平测试中跻身全国50强,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各类竞赛获奖,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各类大会上交流住培经验。医院在住培工作中不断突破,让大家觉得在这里住培,自己会不断提高,前途一片光芒。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专业基地2017级住院医师黄成)

刻在我心里的住培

四年前,我从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结业,完成了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原本以为住培离我已经很远了,但今天接到老师的电话,一下子把我拉回到过去的点滴记忆中。我才明白,住培的生涯,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它带给我的点滴和收获,是刻在骨子里的,随时随地给我方向、给我指引。

我这一届住培学员,正值新老住培制度交替。说实话,接到去外院住培的通知,我心里非常抗拒,甚至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有点消极对待。那时候毕业不久,踌躇满志的想有一番作为,想着去住培当学生,又回到了学校一样,什么时候自己才能独当一面?还有一点,那时候杭州房价飞涨,我的房贷该怎么办?现在回想,当时的自己真的是太狭隘了。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我逐渐接受了必须要住培的这一现实,也慢慢调整好了心态,开始积极面对。作为一名基层医院外科医生,在原单位病例其实是很有限的,而且手术方式也很传统,微创治疗没有普及。都说熟能生巧,这句话在外科医生这里,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手术少,怎么可能会熟呢?越不熟,病人更加不愿意留下来,恶性循环!这时候,住培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跟着各科的老师们从洗手、铺巾开始,每天泡在手术室里,小至脂肪瘤切除,大至膀胱恶性肿瘤切除,上至颅内血肿清除,下至趾骨骨折固定,无所不包。也许有些疾病的治疗,我们在基层医院不一定能开展。但是这种“上台”历练带给我的从容自信,是一辈子在书本里都得不到的!而且,住培是系统性培训,不仅仅外科系统要轮转,内科系统也要去学习,只有经历过,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不再因为某一种症状而局限于某一种疾病。住培期间,各种学习会议、BLS/ACLS培训、模拟器材操作,让我逐渐由理论向实战过渡,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做到临危不乱。记得我职业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抢救,是一名幼儿气道异物梗阻。患儿来的时候,意识已经丧失,在接诊后立即对他进行有效救治,让他转危为安,这不是看书、看视频就可以做到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曾经一次次的模拟操作,让我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治疗。如今,在各位前辈的指导下,我已成长为科室的中坚力量。工作之余,做一些医学科普,尤其是急救知识普及,学以致用,是老师们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去帮助患者。要感谢三年的住培时光,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成长,更是一种传承!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专业基地2014级住院医师陈瑞祥)

来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