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 “ 远期疗效 ”的,是人体中隐藏的另一套生命系统

阴阳究竟是一个医学概念还是一个哲学概念?阴阳在最早的时候,肯定是有一个确切的含义,否则的话,中医是无法建立起来的,只是后来的阴阳被逐渐逐渐的哲学化;走到了今天,就变成了医哲不分。

阴阳最早有确切的含义,当时阴阳的这个概念,究竟是指什么呢?

我们小时候总爱玩这种游戏,拿一个手电筒照在墙上,然后把手放到手电筒的前面,双手进行不同的重叠,在墙上会显示出不同的图形来;有的时候像狗,还有的时候像狐狸,有技术高超的人甚至可以搞出逼真的人物肖像来。

这个游戏呢,不论你现在是什么年龄,小时候都已经玩过,但你要注意,无论墙上的这个影子多么的相似,可它都是假象。狗并不是真的狗,狐狸也不是真的狐狸,人也不是真的人,真正造成这些影子出现的是手电筒前那只手的形状。

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游戏呢?因为,它就是阴阳的秘密!也是中医的秘密!

在中医看来,最真实的人体解剖系统所呈现出来的一切现象。比如肿瘤,肝郁,高血压等等,这些东西就好像墙上的那个影子,而不是造成影子的实体。

真正决定影子的,是人体中隐藏的另一套生命系统,而治病时,真正有大格局,起到大疗效的,决定“ 远期疗效 ”的也是这套生命系统!

这套生命系统在《黄帝内经》里头就把它叫做藏象。而我呢,把它叫做藏象生命体。

藏象,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为什么藏象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原因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原因,藏象一词几乎可以概括中医所有的内容。如果你问一个学过中医的人,中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回答你,我相信大家都能回答。所谓的中医涉及这么一些概念,五脏,六腑,经络,气血,阴阳,五行等等等等。

从实际来看,上面说的这些东西它确实都是中医的内容,但这种表述太过零散,在整部《黄帝内经》里,唯一能把这些零散的内容整合起来的,统一起来的一个词,就叫藏象。

藏象这个词出现在《六节藏象论》里。“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相,为阳中之太阳,通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就是这么一段,在《六节藏象论》里头,我估计大家都读过。这一段就是关于藏象最完整的记载,甚至是唯一的记载。它涉及到这么一些内容,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五神、经络、精气等等。

实际上,藏象已经包含了中医的基本脉络,而且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形态,有功能;所以,现代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都认为,藏象是中医的核心。

藏象可以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反正中医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藏象建立起来的。

这么说吧,如果你抓住了藏象,那你就抓住了《黄帝内经》的核心。

再简单一点来说吧,中医即是藏象,藏象即是中医。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这里所指的藏,它是有一个专门的所指,它指的是五藏,而并非血肉的五脏。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

那么什么是五藏呢?

上一段经文也给我闷回答得十分明确,“心者,生之本,神之变;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在这里,南少林火功推拿特别提示一下:五藏指的就是神、魂、魄、意、志,这几种东西叫五藏。

大家千万记住,中医的五藏并不是指心、肝、脾、肺、肾,中医的五藏指的是神、魂、魄、意、志,这跟我们平常理解的那个五脏区别巨大。

也就是说,五藏是完全看不见的,无形无体的东西,它属于中国道的那个层面,《易经系辞传》里曾提到,“形而上者为之道”。五藏就是形而上者,所以它叫藏,你看不见。而文中的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属于六腑,它们属于形而下者为之气;所以这六腑,在文中也很明确的说它们“名曰气”。

也就是说,在这一段里,既讲到了形而上的藏,也讲到了形而下的气。讲的一个是有形的,一个是无形的,有形和无形相互对应;更重要的是这段关于关于藏象的论述里,它讲的是一个完整但又无形的生理系统。一指导引归根术提示各位网友一定要记住,这是一个系统!

这段话里,即包含了它的形态,又包含了它的功能,更包含了它的精神现象,也就是我们属于神灵的部分,属于神、魂、魄、意、志这部分。所以在这里,我特别喜欢把这个藏象定义为藏象生命体,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

我们现在如果要理解古文,一般是要看东汉时期许慎的《说文解字》,因为这本书里头对字义的解释是我们理解古文的一个基础。

所以在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对这个“藏”字有一个解释:藏者,匿也。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隐匿的意思。《说文解字》里头再没有第二个意思。

许慎这个人呢,他的《说文解字》成书的时间大约和《黄帝内经》成书的时间是差不多的;因而我们要记住,在中医里,这个藏是读成第二声,千万不能读成第四声,不然就会违背这个字本身的本意。

所以《黄帝内经》在使用“藏”字的时候,几乎用的都是本意。什么是本意呢?所谓的本意,就是藏者,隐藏的意思;这就是它的本意。《黄帝内经》在使用的时候,比如在《六节藏象论》里头,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这里的“藏”就是隐藏的那个藏字。“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这里的“藏”也是隐藏的意思。还有《上古天真论》里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这里的藏也是隐匿的意思。

再比如说《灵柩》的《本藏论》里头说:“藏者,所以藏精,藏精、神、气、血、魂、魄者也”。这里说得很清楚,所谓的五藏,藏的是什么呢?藏的是精、神、气、血、魂、魄这些东西。

再比如说《调经论》里头也十分明确的告诉我们“心藏神”。这个地方不能读第四声。

“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所有这里使用的都是隐藏的那个藏。

脏是什么意思呢?我翻了一下,在《说文解字》里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这个字出现得很晚,至少晚在东汉以后。

在所有先秦以前的典籍里头,凡是涉及到中医概念的,几乎用到的都是藏而不是脏这个字。比如说《管子》这本书,它成书于公元前六百年,它比《黄帝内经》要早了很多,它在使用概念的时候,使用的就是藏。

为什么后来会把这个五藏写成五脏呢?我个人认为呢,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藏的这个繁体字不普遍,它出现后在很短的时间就被现在的这个脏(zang,四声)给替换了,脏(zang,四声)的笔画比藏要少得多,所以古人在写文书的时候,他嫌笔画繁,所以用少笔画的来替代。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去看魏碑,从魏碑那会开始,我们中国人就有一种简化的传统,许多现代的简化字,实际上出现在魏碑,在后世的碑文里也经常发生这种情况。

第二个原因。这个藏是个动词,在原始的中医里,它指的是看不见的那套系统;但是呢,藏有的时候又跟有形的器官分不清楚,所以后来的许多人都搞不明白,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词来标记这些熟悉而明确的器官,于是用了同音字“脏”(zang,四声)来表示有形的器官。可是后来人呢,并不明白古代人在藏和脏同用时的区别,反而给混成了一谈。

所以中医的五藏是无形的,它有特别的含义,就是心藏神、肝藏魄、肾藏志、肺藏魂、脾藏意 。那么,如何调理人的五藏呢?这就要涉及到人的元神及潜意识了,以后,新经络公众号小编会陆续向各位分享如何通过元神及潜意识,来调理人的五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