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形与意的关系

朱老师抖音号:朱学峰(zxf13701017777

练太极拳要注意意识、动作、呼吸的三者协调关系,特别是意与形的主从关系。关于太极拳中的形与意何为第一的问题,学拳者必须澄清。只有确定何为第一,及两者的辩证关系,练拳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有规可循,才能练拳见功,求达太极真谛。

形与意何为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为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太极拳遵循这一哲理,形产意,意促形。太极拳的意产生于前人竞技之形,没有形的存在,也就没有太极拳的意,太极拳的意反过来又能动地指导太极拳的形。

太极拳创拳至今的历史也可以证明,首先有形的存在,而后才产生太极拳的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天资聪慧,自幼勤奋好学,昼练武夜习文,从小深得家传武功,又历经多年的实践总结了经验,并收集民间各种武术,特别是深受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影响,到晚年立志创拳,在祖传拳术和多年研究民间武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根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八卦学说,使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熔众家之长于一炉,创编出一种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问、老少成宜的拳术。太极拳相传至今,种类繁多,流派纷呈,各有千秋。但是,不论何种拳术,它都是师传下来的,没有老师教给的太极拳之形,也就没有学生的太极拳之意。随着学者对形的认识不断提高,意识也在不断加深。因此,拳论强调“以意导形,以意导气”,久练才能达到形意统一。

太极拳意为先者,是形与意的辩证要求。意来源于他人技击之形,它高于己之形,形要受意导而完成。因此,太极拳先辈就非常重视意的引导,总结了他们的练拳经验。其拳论有:“心为令,气为旗,神为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得。”“心劲一发,而周身之筋脉骨节无不随之。”“妙机本是从心发。”这些拳理都强调了心意为先的功能。

心与意是相通的。陈鑫拳论讲:“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发谓之意。意于何见,于手见之。意发于心,传于手,而诸五官百骸。”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用意”即是“用心”。怎样用意贯穿拳术之中呢?要从学拳、练拳、用拳三个阶段研究意导。初学太极拳者,要做到心要诚,心要明,心要专。“心要诚”指的是学拳者不论是对待师长还是同门兄弟,一定要以诚心待人,决不要欺上瞒下,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要明”指的是学拳者要明白拳理,模拟师傅之拳形,产生太极之意。“心要专”指的是学拳者应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努力求达动作正确、势势连贯。练拳要求心要静,心要细,心要恒。“心要静”指的是心意要放松,不能胡思乱想,不能急躁练拳。只有心静气和,全身才能放松,才能进入练拳的境界。“心要细”指的是练拳者要细心研究每一动作,对拳架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要招招揣摩,势势留心。“心要恒”指的是练拳者要持之以恒,要制定练拳日程,不论什么情况干扰都不能停止练拳,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用拳要求心要存,心要善,心要灵。“心要存”指的是不论是推手还是散打,都要心意存静、目标专一,用什么着法或劲别要胸有成竹。“心要善”指的是习武者要有高尚的武德,推手较技要有分寸,面对友人要善,点到及可,要斗智莫斗勇。“心要灵”指的是推手时意导要活,努力做到刚柔相济。

意导形,形促意。只有意高于形,练拳才能事半功倍。完善意的途径有二:一吸取他人经验,多观摩名师练拳;二善于辨析自己拳架的错对。因此,学拳者要重视以形促意。马克思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太极拳的意是随着练拳时间推移在不断深化的。形在不断更新,意在不断深化、升级。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与新架、大架与小架,形与意是不一样的。完善太极拳的意重在实践。

拳论日:“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是练太极拳的共性要求。但是,拳派不同,风格各异,意导也应该是随拳种的特点而定的。陈、杨、吴、和等拳派各有特点,画圆有多种,缠丝有顺逆,出方多角度,行气达四梢,着法能活用,这些动作要求一时是不能完全领会的,因此练拳的各个阶段的意也是不会相同的。初学阶段以意导外形正确;中级阶段之意求气感,意导“气沉丹田”、“气宜鼓荡”、“气遍身躯”;高级之意求灵感,练着法,求懂劲,达神明。

拳论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着熟、懂劲、神明,这是太极拳功夫的三个层次。着熟的前提是拳架正,然后在推手散打中进行试用,琢磨用劲对不对。这时的意能指导着法,使其用得适时、巧妙、有效。懂劲是在着熟的基础上求达的,推手应遵循“不丢不顶”的原则,注意黏着点,在舍己从人推手中悟出黏劲、听劲,辩证适时地使用刚柔、虚实、轻重以及曲中求直、蓄而后发。阶及神明——“阶及”指意识逐步上升,像台阶梯子,须一步步地爬上去。“神明”即神妙高明之意,能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击”的功夫。

练太极拳人与人的意导是不相同的。从内因分析,人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先天者记形快意念活,后天者记形慢心意转化滞。从外因来讲,由于接受师传不一样,意导也有所不同。另外,社会条件、家庭状况也都会影响练拳。不过练拳的关键在内因,学者要虚心好学,以恒促成,功夫自会倍增。

总之,习练太极拳,要明白形为基础,意为先导,形意结合方能得巧,持久练功则深得奥妙。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就是个坑,至今还没有一人跳得出来

    太极拳的一句"用意不用力",至今已然是一条"铁律"了. 可是,这却是一个"大坑",陷进去了无数的太极拳精英和意见领袖.专家名宿,至今还是没有 ...

  • 《螺旋宝塔》师父自序

    螺旋宝塔且登攀 (自序)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年至古稀,诚如先哲庄子所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50年的意拳生涯,蓦然回首,不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执守,如是 ...

  • 赵堡太极拳行拳理论及分解教学(五)

    <太极拳论>--王宗岳--紫微天子注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 ...

  • 浅谈太极拳的“重意不重形”

    太极拳意与形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得明白些,意,就是大脑思维,是意念:形,是人的肢体和太极拳动作.这两方面结合形成太极拳套路.笔者自50年代末就学练杨式太极拳,至今尚在认真的练习,而且是风 ...

  • 赵堡太极拳懒插衣的理、形、意(视频)

    理 懒插衣要与推手中的手法.身法.天机紧密配合,做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我意在先. 歌诀 懒插衣对敌从容, 左催右发显奇功, 脚腿胯腰一齐到, 滚压引化敌落空. 形 1. 保持" ...

  • 浅述太极拳的“重意不重形”

    太极拳意与形的关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得明白些,意,就是大脑思维,是意念:形,是人的肢体和太极拳动作.这两方面结合形成太极拳套路.笔者自50年代末就学练杨式太极拳,至今尚在认真的练习,而且是风 ...

  • 赏石文化中的“形”与“意”

    中国的赏石文化起源很早,但真正赋予文化内涵的赏石活动则兴起于唐代,虽然经过了千百年来文人雅士的膜拜.研究.推崇,到今天为止却好像仍困惑对于艺术品来说石头是什么,或者说石头到底是不是艺术品,石头的艺术性 ...

  • 以意相石——管窥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由“形”向“意”的心路历程

    清初郑板桥曾在石画上题过一段文字,其中点到了米芾和苏东坡两位赏石大家的赏石观. "米元章(米芾)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苏轼)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干 ...

  • 太极拳功夫和“树”的关系,看完才恍然大悟!

    祝大彤拳师在讲述太极拳理时提出了一个论点,太极拳是反向思维.以前我也很赞同这个观点,这个反向思维应该是指"力"的表象.通常人用力都是用自己的本力,而太极拳却不让你用力,反而让你把自 ...

  • 拳述要义 l 闭门推月的形与意

    去年春天的拳课上听老师讲到,开枝散叶后的闭门推月,与起势段落里的和丹成九转后面的闭门推月不同.我打来打去,没有感到不同,请教老师,老师说,对现在的你而言,解释这个还为时尚早,重要的是你多打拳,保持练习 ...

  • 笔到形到意足 王家训人物画写生,在平淡中写出不凡

    优秀的中国人物画作品背后,需要大量的创作素材. 王家训的中国画创作素材是通过写生来收集的,他以现实中鲜活的对象为媒介,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表现对象,记录感受,认真总结,构思并记录.他不投机找所谓的捷径 ...

  • 正确处理好炼字、炼句与炼意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炼字.炼句与炼意的关系: 1.炼句:在写作时斟酌语句,使简洁优美:同时要写好诗文,还须炼字. 2.炼字:写作时推敲用字. 1.力求"语意两工": 一首好的诗歌,&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