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销售榜:万科首月567亿,百强销售规模下降12%
前天,《2020年1月房企销售榜单》如期发布。
放假在家,原本无心看榜。不经意间点开,上面的数字却让人五味杂陈。
当前流行的大疫,让榜单上的数字,夹杂着惊喜与忧伤。
业绩旗开得胜
对,没错,全口径567亿,当之无愧的第一。
受疫情影响,1月下旬多地售楼处关闭,这无异于淡季之上的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万科的全口径销售仍然同比2019上涨16.1%。
相比同为TOP5的中海,销售额高出了整整2.7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19.1与2020.1TOP10业绩对比
其实不止是万科,碧桂园和恒大1月单月分别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465.1亿元和410.1亿元,与去年同期几乎持平。
如果没有足够的规模与组织度,以及在黑天鹅事件面前的抗击打能力,要保持业绩稳定,几乎难以想象。
所以我们看到了,行业龙头如万碧恒,业绩在疫情面前,岿然不动。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TOP5以下的房企,业绩出现了大幅缩水。
作为龙头房企,规模和组织几乎保证了业绩的稳定,也是实现业绩的最好保障。
有人逆势上扬
其实在每年的一月份,由于各家房企销售策略和供货节奏的不同,首月销量说明不了太多问题,更多的是去年销售策略的延续。
今年的春节,相比往年也提前了接近一个月,作为传统淡季,业绩自然相比往年会出现下降。
但TOP10在这种情况下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中海作为国企,严格执行了国家规定,于月底关停售楼处,与去年相比业绩减少五十多亿,影响不算太大。
TOP5中下降最明显的是保利,举个例子,早在1.25日,全川售楼部已经全面关停,全国几乎节奏差不多,而业绩也应声而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腰斩。
原先处于TOP10的世茂与龙湖业绩分别同比下跌了17.4%和48.7%。
而金地与招商,由于布局多在一二线城市,营收较为稳健,则从TOP20进入前十。
中骏,时代等区域房企,由于在大湾区,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不断深耕,在传统淡季也实现了逆势上扬。
但从整体来看,不仅是TOP10、TOP20,TOP100的业绩都出现了12%左右的下滑。
而重仓三四线城市的房企由于疫情而错失春节返乡潮后,一月份的销售普遍不如预期,排名也相应跌落,如中梁,中南等。
这种程度的下跌,如果是正常经营,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而且世茂在年前刚刚并购福晟,龙湖超额完成了19年的业绩指标。可以说在今年,他们的势头按惯性来讲,必然相当强劲。
只可惜开年不利,但作为全国性的规模房企,不利只是暂时的。
2020,期待世茂和龙湖的绽放。
隐藏着希望
时至今日,发源于武汉的疫情已经蔓延到全国。
其实焦急的也不止是他们,也有很多颗粒无收的商家与迟迟无法复工的厂家。
应对疫情,很多房企已经作出快速反应,如捐献款项、援助物资、社区防疫等。
但这只是针对疫情本身,疫情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重大——
商家没有了人流,营收难以为继;厂家失去了员工,复工无从谈起;
今年的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受挫几乎成为必然。
不仅是消费领域,对于房企而言,则是业绩的全面萎缩。
因为在大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要作出置业这一重大决定,其意愿相比平常将大大降低。
无论是线下售楼处的关停、员工假期的顺延、还是对商家的租金减免,都是后续业绩的潜在影响因素。
但这就代表低迷的开始?当然不是。
收入的减少,只是一时的。
商场与商铺,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如果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那一方倒下了,造成的伤害是无法逆转的。
所以更大的损失,由房企来承担。
病毒的爆发期,集中在一二月,预计三月份,各项生产工作和经济运转也会恢复正常,楼市也会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而且在这波疫情冲击之下,消费者的购房观念也会发生改变,各房企的医疗和康养板块预计也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也看到,很多房企为了保证销售,开通了网上售楼处,多采用小程序看房和置业顾问在线咨询结合的方式。
我的朋友圈,各位置业顾问也已经开始线上接受咨询,身不能至,心已向往之。
网上售楼的渠道虽然转化率不高,但是有利于为项目圈定客户,提高留存,待疫情过去,业绩也有一定的保障。
国难当头,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韧性是高于其他行业的。
毕竟这只是一个周期,规模和组织摆在那,后续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多难兴邦。疫情当前,摆在房企和地产人面前的,是一道大考题。
房企的综合实力和应对能力,将会得到检验。
拿住气,撑过去,就能看到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楼市的暖阳,就在不远的前方。
最后,各位地产人在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