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春节与春节“教”【征文】

春节与春节“教”

刘耐岗||河北

元旦过后是春节。日报副刊版编辑高海涛新近写了一篇散文,题为《春节和“春节教”》,文中讲,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心灵上的绝对崇敬,春节也是一种宗教——“春节教”。高老师感悟可谓深矣,我在浅一层面的感悟,则是来自母亲对我们过春节时的教育,姑且简称春节“教”吧。

母亲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我说的“讲究”,意思就是礼数多。别看母亲只是小学文化,又年近70,但记性蛮好,过年的习俗,婚丧嫁娶的习俗都装在她脑子里,随时能拎出来。现代人有手机了,交流多了,却留不下当时的情境。反而是口口相传、事事体练的东西会流传良久。

过年才能买新衣服,是小时候母亲常说的话。这句话对我影响极深,虽然现在也会抢“双十一”,参加狂欢节,也无非图个便宜,反正勤俭是落下根儿了。

但每年的腊八饭是俭不下来的。母亲再忙,也不会忘记起大早熬腊八粥。头天晚上,母亲就把七八样豆子泡好了,有自家树上打的枣,有从街坊邻居那里串兑的绿豆、红小豆。母亲教我们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然后告诉我们怎么熬。母亲让我们给村里的王大娘、李大爷送粥去,母亲说,把粥给穷苦的人吃,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民间“辞灶”的日子。母亲对灶王爷画像上的对联有自己的一番解释。她把“上天言好事”的“言”字当“做”讲,教育我们做个好人多做好事,对得起国家、家庭和自己,这样才能“回宫降吉祥”,和谐美满。母亲是把春节宗教式的礼仪转化成了自己家庭的教育,让春节成为一种满满的正能量,安放在我们心里。

母亲贴春联,一定要我们自己作。她说,自己作的对子才有意思。二十七八,母亲就买来红纸、笔墨,请来会写毛笔字的刘大爷,把我们作的对子写上去,贴起来。一胡同的人都来看,评论这个写得好,那个写得也不赖。还请刘大爷也给他们顺便写一幅。后来我参加完楹联比赛,母亲邀功,说不是她每年让我锻炼着写,哪来的奖呢。

年三十晚上,摆完供品,挂上家堂,一家人坐在炕上包饺子。母亲给我们讲老祖宗、老奶奶和爷爷奶奶。书上说,吴桥人大多是燕王扫北时,从山东即墨和山西洪同迁来的移民。我们的老祖宗却是江西赣州过来的,家谱记载,我们的先辈们从武、从文,多有建树。老奶奶带着我爷爷,孤儿寡母,撑着一个干货铺。爷爷特别孝顺,每天完工回家,必定先去母亲屋里坐坐。爷爷当过生产队长,有回队里在一处地主老宅挖出金条,爷爷拿回家让家里人看看,又拿回去。母亲说,我们刘家还没有出现人性不好的人,以后也不会有。这是我们家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对祖辈的承诺。

我们一直没有改变年初一早晨吃素饺子的习惯。所有的念头都被母亲打消。母亲说,新年头一天吃素,一年素净。素净,是母亲对我们最简单的又最凝重的期盼。素净即平安,平安即团圆,一家人和和美美,吃团圆饭,共饮团圆酒,有什么场面比这更温馨呢?素净也简单,简单即快乐,抛去过多欲念,追求心底的踏实,有什么结局比这更完美呢?

我们家拜年一拜就是一天。上午是一家八档,街坊邻居,下午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小时候,我们喜欢拜年,新鲜刺激,间或有压岁钱入账。大了,就觉得累,认为是个过场。就盼着过年下场雪,哪都不去,蒙头一觉。

母亲不以为然。“这是过年吗?那跟过周末有什么区别。”想想也是,平常过周末,无非睡个觉,带孩子逛逛超市,看看电影,哥几个喝个小酒,再不然打打球。和邻居和亲戚等等疏远了很多,有些事是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办不到的。母亲告诉我,那天见着老邻居李大娘了,李大娘说,告诉你家臭小子,过年给我来拜年啊,刚生下来那会儿还吃过我奶呢,这会儿出息了就见不着人了。

“咱不能忘本哪。”娘说。

“春节,浸淫在每个中国人的身心,并且从言行与观念等细枝末梢开出了‘春花’。”高老师的这句话,在我的普通的母亲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在我们的大春节里,我也在想,我也会当好春节老师,把母亲的春节“教”,继续教下去。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刘耐岗,男,笔名沉香。生于1976年,河北省吴桥县人。河北省散学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协会会员、沧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于2010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数百篇,作品散见于《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东方烟草报》《沧州广播电视报》等几十种报刊。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0)

相关推荐

  • 施玉珍散文:父亲

    父亲 作者:施玉珍  走在街上,从路边的店铺里传出一首熟悉的,令我百听不厌的歌曲:''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感人的歌词,动人的旋律,一阵阵刺痛着我的心. 父亲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实在 ...

  • 农村老人的淳朴爱情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虽然现在已经是一个披着城市人外皮的城里人,但骨子里的那股子土味我是一辈子都抹不掉了,就像东北人说的一说话就是一股子大玉米渣子味一样,不过我还是喜欢娘家大娘婶子身上那股淳朴的 ...

  • 【美文选粹】李宏 丨变迁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李宏,女,山西省沁县东风小学教师.曾在当地报刊上发表有多篇散文.诗歌及小戏小品.部分作品见于省市报刊. 文学天 ...

  • 张晓辉:十八里河爷爷和十八里河奶奶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NO.2234] 十八里河爷爷和 十八里河奶奶 作者 | 张晓辉 ...

  • 【灵璧美文】一床新棉被

     一床新棉被                文/晏金福        1956年冬,我刚上初中.父母为了让我住校不受冻,倾家所有,并借了些钱,给我置了一床新棉被.这床被,里子是那种纯棉的土工布,很柔和 ...

  • 散文||春节依然美好【征文】

    春节依然美好 又是一年春节的时候,大家都在过节,在一片喜庆之中,也有一些年纪稍长者,有很多感叹.在那些感叹声中,似乎能听出些许的遗憾.不过瘾.不足味.可是,我却还是要说,春节依然是美好的,它的很多主题 ...

  • 散文||我们的春节【征文】

    我们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也是汉族人民群众生活中最重要而隆重的节日.可以说,如果过不好春节,就代表着一年没有一个好的回顾,没有好的开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过好春节,会说" ...

  • 散文||春节我值班【征文】

    春节我值班 窗外, "啪.啪.啪"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此起彼伏,升腾起的烟雾弥漫着整个天空,久久才散去,刺鼻的硝味,很远也闻得到,整个世界仿佛陷落在喧嚣与热闹之中,芸芸众生都在争先恐 ...

  • 散文||别样的春节【征文】

    别样的春节 枫叶荻花在微风中摇曳纤长的身姿,枯黄的飘带,柔白的峨冠随风起舞.同时起舞的还有淮河边干枯的柳条,沿着刀砍斧凿龇牙咧嘴的驱干四周垂下,这几日的柳条干枯中透着青筋,用手一搓,里面的青衣下露出洁 ...

  • 散文||春节寄哀思【征文】

    春节寄哀思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在城里过年,安静而温馨!缺少了老家的热闹和浓浓的年味. 我的老家在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一眼望不到头的沃野.年味从吃腊八面就拉开了序曲,长长的面条,寓意着日子长长久久 ...

  • 散文||你听,春节的声音【征文】

    你听,春节的声音 陈禅||安徽 如果不是屋外传来阵阵甩鞭炮的声响和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埋头于书海的我也许还意识不到,过阵子就又是农历新年了. 那阵阵嬉闹声还在继续.我想,在春节里最令人难忘的也许就是各 ...

  • 散文||春节的年轮【征文】

    春节的年轮 忽明忽暗的记忆里,年的尽头,家的炕头总坐着一个要债的男人.他头发稀少,身子像一根竹竿一样又细又高挑.要债人跟我们沾亲,母亲一口一个叫着外甥,父亲掩着慌张,为债主一遍一遍地点烟倒茶,他从清晨 ...

  • 散文||黄发垂髫过春节【征文】

    黄发垂髫过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一个喜庆.吉祥的古老节日,是世世代代.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共同倾心营造的一种令人向往和期盼的意境.它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一种习俗,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真情的契 ...

  • 散文||立体的春节【征文】

    立体的春节 春节是立体的:有人说春节是365个日子共同邀约而来的,邀来了一个富足的长度:有人说春节是山峰般的欢乐压缩而来的,压缩成一个欢乐的宽度:有人说春节是千家万户一齐祝愿出来的,成就一个祈盼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