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银行股的估值逻辑
行业复苏迹象明显
1、资产规模增长
12月末全银行业总资产规模319.7万亿,同比增10.2%, 较9月稳步增长1.4%。
2、利润增速提升
全行业来看:202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2万亿,同比增速为-1.8%,但相比前三季度的-8.3%明显提升6.5个百分点。
从商业银行来看:2020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 1.94万亿元,同比下降2.7%,增速较前三季度回升5.6个百分点。
分类型银行来看:大行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3.0%,增速由负转正;股份行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0%,较前三季度回升4.4 个百分点;城商行净利润同比下降14.5%,降幅扩大。
3、净息差稳定
全行业四季度净息差2.10%,环比三季度小幅回升1个百分点,基本稳定,今年四个季度都在2.09%~2.10%之间波动。分类型来看,各类型银行净息差也基本稳定。
4、加大不良处置,资产质量改善
2020年末全行业不良率1.84%,环比三季末下降12个百分点。
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2.57%,环比三季末下降9个百分点。
年末拨备覆盖率184%,环比三季末上升4个百分点。
分类型银行来看,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多、拨备覆盖率大幅回升,可能是一些未上市城商行进行了较多的存量风险处置。
银行股的复苏逻辑
1、经济企稳,企业偿付能力提升
2021年经济企稳趋势明确,在此情况下,伴随企业偿付能力的提升,将为银行基本面带来显著支撑。
2、实力经济需求旺盛是银行业复苏最坚实的基础
2021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58万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在2020年1月的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同比多增2400亿元。信贷规模非常明确地印证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
去年末出台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控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银行1月信贷投放力度,包括地产开发贷及部分热点区域的按揭贷款额度都被调降,但预计在制造业、出口等方向推动下,年初贷款投放仍然迅猛。此外,2021年春节时点相对较晚,也会对1月金融数据产生积极影响。 信贷结构方面,居民贷款是增长主力,1月新增1.27万亿元,同比多增63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427亿元,去年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中长期贷款则在高基数基础上依然同比多增1957亿元,预计住房按揭贷款在额度趋紧前已大量投放,但未来预计会受到房贷管控影响而降速。企业贷款方面,短期贷款在高基数下同比大幅少增,票据融资则意外收缩,预计银行将信贷额度向中长期贷款倾斜,中长期企业贷款新增高达2.0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多增3800亿元,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强劲。
3、货币政策将回归平衡,息差边际下行压力减弱
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平衡,LPR5月以来已停止压降,银行息差边际下行压力减弱。
2019年9月LPR改革开启降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下行,LPR去年5月以来已停止压降,2020年9月新发放贷款利率首次环比上升,较6月提高6BP至5.12%,其中一般贷款利率提高5BP至5.31%,同时LPR报价已连续八个月持平,信贷利率有望确立拐点。
4、国有大行净息差改善将是催化剂
看好2021年国有大行净息差改善,预计贷款利率二季度企稳回升。
作为金融市场主要的资金融出方,国有大行最受益利率上行,包括债券投资、贷款投放等,因此利率上行是国有大行的核心上涨逻辑。
2021年贷款利率回升是大方向,但仍需一定时间推进。近期央行已经披露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依然环比下行2BP至4.61%。展望一季度,考虑开门红期间信贷供给充裕,考虑到新发放贷款利率仍在小幅下行,预计结构性存款压降、负债成本改善将推动国有大行利差平稳回升。但展望二季度至全年,预计信贷供需的改变会逐步推动贷款利率明显回升。
5、负债端压力改善
大型银行的债压力正在改善。
尽管2020年12月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9%,环比分别持平、 上升10BP,但考虑监管层在过去两年近乎对所有高利息负债进行了全面规范化,包括限制“靠档计息”、规范结构性存款、取缔互联网存款、禁止中 小银行异地存款等,因此,预期大型银行存款成本改善近在眼前。
6、相对和绝对估值底部
2020年末国有大行平均估值为0.59x2020PB,处于绝对估值底部。
股份行、 城商行的平均估值虽然回升至0.76x、0.95x2020PB,但仍低于2019年末水准。剔除宁波银行、招商银行等估值创新高的龙头核心银行,大部分中小银行处于历史估值底部。
六家国有大行(按总市值排名)
工商银行(1)、建设银行(2)、农业银行(4)、中国银行(5)、邮储银行(7)、交通银行(9)
市值排名前九位,超过部分国有大行的股份行
招商银行(3)、兴业银行(6)、平安银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