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宝典之九:托物言志》刊于《中学生阅读》“作文宝典”陈振林专栏2021年第7-8期
托物言志,让情感更浓厚
陈振林(特级教师)
托物言志,是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它在“咏物”题材诗词中常常现身,在记叙类文章中也是经常运用。
所谓托物言志,即寄意于物,是赋予“物”以“人”的特征,使其人格化,从而寄托作者更浓厚的情感,表达文章的主旨。托物言志,作者将个人之“志”寄托于某个具体之“物”,使“物”成为其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于是,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这具体之“物”,能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所托之“物”,外见其“形”,更见其“神”。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可以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如家畜、飞禽、走兽,还有不知名的花草木石和不起眼的日常用品等。这所托之“物”,我们在文中要描绘其“外形”,更重要的,我们更要赋予其“精神”。比如元代王冕在小诗《墨梅》中写:“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星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写有墨梅“朵朵花开淡星痕”之“形”,但落脚点是尾句“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墨梅之“神”。
宗璞的散文名篇《紫藤萝瀑布》成功地运用了托物言志。她在文中写道: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这里把开花的紫藤萝描写得那么辉煌灿烂,并以“瀑布”喻之,这强烈的情感显然已超越了对其自然属性的喜爱。由“形”到“神”,作者借对开花的紫藤萝的描绘,告诉自己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屈服而要坚持下去的道理,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永恒生命的渴望和赞美之情。
当代散文家林清玄曾用托物言志手法写《桃花心木》这篇散文。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写起,写到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这些都是“形”;而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引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之理,这就是文章的“神”了。
有同学想要表达自己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于是选择了“青松”这一事物来表达。在文章中,我们就会写到“青松”之“形”,在“形”中注入其“精神”。比如,可以写青松在春天里迎着温暖的阳光微笑,在夏日里在暴雨下仍然挺立,在秋风里它的叶子依然青翠,在冬雪寒风里它依旧伸展着枝条。
二、所言之“志”,与“物”相扣,与“情”相关。
托物言志,文中所言之“志”,与“物”相扣,与“情”相关。其“志”,应是所托之“物”固有特征给读者的自然启示,不能随意引申、牵强生发。其“志”,自然包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物”与“志”与“情”,三者环环相扣。
《行道树》是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的代表作品。作者将目光投注到平凡而普通的物象——行道树的身上,借物喻人,由此联想到生活中为他人的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人们,将他们的崇高精神与行道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赋予行道树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道尽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渺小、普通,我们都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在文中,行道树是“物”,无私奉献是“志”,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即是“情”。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与“志”,“物”与“情”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物”的主要特点要与“志”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而“志”的表达和“情”的抒写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
比如要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完成《竹》这篇作文,如果选择竹的不同特性,就会表达不同之“志”,传达不同之“情”。这就要注意所言之“志”,与“物”相扣,与“情”相关的特点了。如果写竹笋的拔节和竹的生长,就表达出生命力旺盛之“志”,传达热爱生命、努力成长之情。如果写竹的挺拔与清丽,就表达出“君子风度”之“志”,传达做人要做君子之情。如果写竹的空心,就表达出谦虚之“志”,传达出虚心自持之情。
三、所达之“情”,有“时代感”,也有“个性”。
托物言志最终所达之情,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会带有“个性”色彩;同时,写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情感也会不同,于是又会带有“时代感”。
贾平凹先生的《我的小桃树》一文,写“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晃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其实,“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这其实正是托小桃树言作者贾平凹先生之“志”,借小桃树的顽强生长来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感.表达了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不懈追求。这情感之中,有贾平凹先生的个性,也有当年“枝条被风雨摇晃着,花一片片落了”的时代特征。
同样,《紫藤萝瀑布》是宗璞写于1982年5月的作品,带有她生活经历的特点,也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
如今的学生写类似文章就不同了。比如有同学写《爬墙虎》一文,文中描写了爬墙虎不断上行不停前进的画面,末尾这样表达情感:“爬墙虎,永远向上的爬墙虎,给人以向上的力量,给人以顽强的精神。你给予我的,是任何一位良师诤友的馈赠都难比的。”这,自然和当前学生们自信向上的精神状态相关了。
总之,写作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文中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所达之“情”不能简单粘合,要像水乳般的自然交融。同时,在作文时要善于借助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来完成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陈振林,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青铜骏马文学奖、麋鹿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得者;教育部认定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作者,校园文化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全国“四方杯”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评委,“原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与践行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全国各地进行语文教学、文学创作、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专题讲座(讲课)60多场次。50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4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41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7部。系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自留地,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小作坊。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