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千年史》罗马帝国之伊利里亚诸帝4
罗马帝国之伊利里亚诸帝4
城市和贸易的繁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运动的不断推广,帝国初期,城市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新城市纷纷兴起,老城市更趋繁荣。
罗马和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内外贸易的枢纽和商品集散地。意大利的普提奥里、加普亚(卡普亚)、奥斯提亚、拉温那、阿奎里亚和帕塔维乌姆等城市,颇为繁华。东方的城市以弗所、安条克、帕尔米拉等,更是繁华富庶。
罗马是帝国的首都,也是地中海地区最壮丽的城市。在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已经完成了许多壮观的建筑。新的元老院会厅,纪念恺撒的庙宇,纪念奥古斯都功勋的和平坛以及广场等等,都先后兴建起来。为此,奥古斯都不无得意地夸耀说,是他把一座由砖头砌成的罗马城变成了大理石的罗马。继他以后的历代皇帝,都不断以新的建筑来装饰首都,其中以弗拉维圆形剧场、图拉真公共浴池以及哈德良为纪念图拉真而建立的庙宇最为著名。据估计,帝国早期的罗马城大约有100万人口,其规模可想而知。繁荣的情况不仅见于帝国的首都,而且也见于其他城市,如意大利的奥斯提亚、加普亚(卡普亚)、那不勒斯、普德提亚、那文纳、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叙利亚的安条克,希腊的雅典等。十九世纪发掘出来的庞培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早期罗马帝国普通城市的模型。( 庞培城被埋于公元79年的火山爆发。从发掘出来的情况看,它的各种建筑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平坦的街道纵贯市区,公共建筑鳞次栉比,各种用品精致美观,城内民房密集,街上店铺林立,足以说明当年的繁荣情况。)
除了老式城市的繁荣外,当时还出现了许多新城市。例如不列颠的伦丁尼亚(伦丁尼姆,伦敦)、高卢的鲁格敦(里昂)、多瑙河上的文都波那(维也纳)、新吉敦(贝尔格莱德),德国的科伦、波恩、美茵兹、斯特拉斯堡以及匈牙利的布达佩斯、西班牙的加迪斯等都兴起于帝国初年。
新的城市也随着罗马建立的殖民地和在边防地区的要塞与营地而成长起来。这些城市一般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仿效罗马模式组织政权机构和修饰城市面貌,还成立许多工商业公会,政权则掌握在地方显贵和富裕的工商业者手中。
罗马帝国前期社会经济呈现繁荣,奴隶制获得进一步发展,但在此时期,经济衰退和奴隶制危机征兆已见端倪。与行省经济兴盛适成鲜明对照,这时帝国的中心意大利开始产生农业衰落的现象。共和后期百年内战中大规模的屠杀、流放和没收财产,以及得胜将领犒赏退伍老兵和广建殖民地,使公元前2世纪以来大地产的增长暂时受到抑制,中小地产一度普及于意大利和行省部分地区。但随着帝国体制的确立,从公元1 世纪后半叶开始,土地的兼并和集中过程再趋盛行,奴隶制大田庄在伊达拉里亚、意大利南部和坎佩尼亚与拉丁姆部分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在意大利农业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中等规模的奴隶制庄园在坎佩尼亚和拉丁姆一些地区也还存在,小农经济在亚平宁中部山区和波河流域仍有保存,但受到大地产的排挤和威胁,日趋衰落。同时,由于帝制的建立和皇权的扩大,皇室通过没收或馈赠和遗赠方式获得大量土地,在意大利和行省中,都出现了大片皇室地产和国有土地。
但是,意大利大地产发展面临着困难,主要是农产品滞销和奴隶劳动生产率低落。由于行省粮食大量输入,意大利特别是拉丁姆的谷物生产日益萎缩。许多庄园改种葡萄和橄榄,南部的庄园则改营牧场,纵然兴旺一时,但也受到行省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基本停止和清剿海盗的成功,奴隶来源显著减少,奴隶价格日趋昂贵。据统计,普通奴隶的平均价格在公元前2世纪仅为300至600塞斯退斯,而在公元1世纪则提高到2000塞斯退斯。奴隶消极怠工、破坏工具、逃亡甚至杀死奴隶主和发动暴动进行反抗的现象屡有发生。强制性的奴隶劳动效率低下,加上当时地价提高,农产品销售竞争剧烈,使得集中使用奴隶劳动的庄园不仅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困难,而且经济收益也日益降低,逐渐变得无利可图了。公元1世纪罗马农学家科鲁麦拉列举了使用奴隶从事农业劳动的害处,将农业衰落归咎于“把农业交给奴隶中最坏的奴隶,就象交给行刑吏去惩办一样”。他指出,要关心包括奴隶在内的生产者,奖励女奴生育,对待奴隶要有温和态度。还主张把不适于奴隶劳动的土地交给自由佃农耕种,即以租佃制部分地取代奴隶制。当时,有些奴隶主被迫改变对待奴隶的态度,给奴隶以一定的自由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于是,释放奴隶日益增加,共和后期出现的授与奴隶“特许析产”的制度,即奴隶主分给奴隶经营或管理一部分财产而坐收其利,开始广为流行。在立法方面,也颁布法令,禁止奴隶主杀死奴隶。同时,对待奴隶的思想观念相应地也有变化。哲学家辛尼加说:“奴隶制是反自然的,是和本性及其固有的自由相抵触的。”这些说明奴隶制危机正在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奴隶制补充的隶农制便应运而生了。
隶农(又音译作科洛尼)最早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于意大利,最初是指承租别人土地的佃户。这种佃户有大小之分,小佃户大多是失地或少地的农民;大佃户则是拥有雄厚资金和众多奴隶而以经营农业获利的人。他们都是享有公民权和其他法律权利的自由民。他们通过契约从土地所有者手中租用土地,地租一般支付货币,租约为5年左右。隶农可把租来的土地转租给别人,也可以在租地外耕种自己的土地。起初,小佃农承租土地限于偏远地区和山区各地,隶农制尚不流行。后来,由于受到斯巴达克起义的冲击,一些大奴隶主鉴于集中使用奴隶劳动存在危险,转而把一部分土地作为特许析产交给奴隶经营,或出租给隶农耕作。于是,隶农数量日益增多,存在范围较前广泛,但在农村中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
公元1至2世纪,由于意大利土地关系的变化,奴隶制出现危机征兆以及劳动力来源紧张,隶农制在意大利逐渐盛行,并扩展到许多行省。当时,土地租佃的范围相当广泛,出租的土地有国有地、皇室土地、城市公地、私人大地产、城市议员和老兵的中小地产等,承租人仍有大佃农和小佃农之分,但以小佃农为主。科鲁麦拉在《论农业》中提到,大庄园中的生产者分为两种,“这些人是隶农和奴隶,就是不带枷锁的和带枷锁的”。这说明隶农制较前普及了。在帝国初期,隶农的身份仍是自由佃农,他们和地主的关系仍然建立在契约之上,其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均有一系列法律上的规定。后来,随着大庄园经济上自给自足和独立倾向的加强,商品货币关系的萎缩和隶农负担的加重,隶农的身份和地位也逐渐发生变化。从公元1世纪末起,在意大利隶农中实物地租逐步代替了货币地租。有关隶农权利和义务的契约与法律规定,在实践中也往往受到破坏。官府和有权势的地主通过经济或非经济的强制手段,对隶农加紧压榨和勒索,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隶农作为小租佃者在经济上具有脆弱性,任何天灾人祸都有可能使其负债或破产。贫困的隶农依靠土地所有者提供的生产工具进行耕作,或因负债而将财产抵押给地主,因此逐渐固着于土地,出现强制租佃和承袭租佃的现象,他们和地主的关系逐渐变成不是靠租约规定,而是依靠习惯来调节。所有这些说明隶农的人身隶属和依附倾向日渐增强。公元3世纪危机则全面加剧了这一过程,使隶农在实际上丧失了自由民身份和独立的经济地位,终于导致隶农转变为罗马奴隶制解体时期介于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依附农民,乃至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世纪农奴的先驱。
(6)罗马皇帝努梅里安(公元284年)
公元284年深秋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支庞大的罗马军队正匆匆行进,他们从波斯人那里掠夺了众多的财宝。不幸的是皇帝卡鲁斯在回意大利的返程中突然死去。他年轻的儿子努梅里安(钮莫里安)继位不到一个月,也得了重病,不得不躺在担架上返国。
“快走!快走!”近卫军长官阿培尔在担架旁来回奔驰,时而轻揭开担架上的被子看看。阿培尔揭被的当儿,抬担架的士兵闻到一种腐臭味,他们对此产生了怀疑,直到傍晚时分,队伍来到尼科美地区,士兵们这才得以弄清臭味的来源。原来,他们年轻的皇帝早已被人害死了,担架上担的其实是皇上的尸体。
努梅里安(Numerian),全名马尔库斯·奥雷利乌斯·努梅里亚努斯(Marcus Aurelius Numerianus),公元253年—284年在世,罗马皇帝(283年12月—284年11月在位)。
努梅里安是罗马皇帝卡鲁斯(Carus)的小儿子,皇帝卡里努斯(Carinus)的弟弟,约生于公元253年。282年,在他父亲继位后不久,他被任命为凯撒。与近卫军长官的女儿结婚后,努梅里安和他的岳父一起跟随卡鲁斯远征萨珊波斯。在卡鲁斯于283年12月暴死后,努梅里安被宣布为皇帝,与早些时候称帝的卡里努斯为共治皇帝。
284年3月,努梅里安在叙利亚生病。近卫军长官认为他眼睛发炎,需要待在封闭的大马车中。随后,努梅里安被发现死于马车中,死时年仅三十岁。对于他的死,有人认为是谋杀,也有认为是自然死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件悬而未决的历史疑案。
“是谁杀死了皇帝?把凶手找出来!”激愤的士兵纷纷要求严惩凶手。
阿培尔向士兵申斥道:“你们想造反吗?皇帝死了再选一个就是了,谁要聚众闹事,就地处决!”
这时,一个高亢的声音响起:“你说得倒轻快!我看,该处决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一个月就谋害了两位皇帝!”说话的不是别人而是戴克里先。两人拔剑撕杀,阿培尔当场毙命。
卡里努斯平定了高卢边疆的战事,但得知卡鲁斯死亡的消息后就迅速回到罗马。从历史记载上看,回到罗马的卡里努斯,出手阔绰,举办了盛大的赛会等活动。但是不久,传来他兄弟努梅里安去世以及东部的军队拥立戴克里先为皇帝的消息。
于是他又率军向东进发,他平定了潘诺尼亚的一场叛乱后,在梅西亚多瑙河畔的Margus遭遇戴克里先的军队,根据一些史书记载,他的军队规模远大于戴克里先的军队。所以战役打响后,戴克里先几乎被打败,差点连生命都不保,但是,卡里努斯自己军队中有位军官,因卡里努斯勾引他的妻子而杀死了卡里努斯,结果,所有的军队都向戴克里先宣布效忠。但是另一种说法则是,战役中戴克里先获得了完胜,而原先卡里努斯的部下也倒向了戴克里先。
284年11月20日罗马军队推举在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崛起为罗马执政官的戴克里先(狄奥克莱斯)为罗马帝国的皇帝。
此前,在235年至284年间,罗马接连出现了20至25位皇帝,平均只在位两至三年。
随后,他大兴土木,建造起奢华的皇宫。在人们觐见他或是举行宫廷典礼的时候,戴克里先身穿织金的丝制衣服,戴着缀满珍珠的头巾,穿着镶宝石的鞋子。任何被准许谒见他的人,都必须对他行跪拜礼。戴克里先被奉为神明,皇权大大加强,戴克里先废除元首称号,改称皇帝(君主)。这种君主制成了后期罗马帝国相袭的一种统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