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033:麻黄附子细辛汤|老人或虚弱感冒,咽痛,疲劳综合征
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成、用量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经典的温经散寒方,温热性的止痛兴奋剂。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附子用量为一枚,大概相当于一两。
麻黄附子细辛汤推荐量:
原方原量:麻黄30,细辛30,炮附子15。
常规标准量:麻黄6,细辛6,炮附子3。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本方在伤寒论中只出现了一次,原文为: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2.虽然用药仅有三味,但可以做为虚弱体质的调理方,其用方指征为:精神萎靡,全身倦怠疲劳感,并且非常恶寒,四肢冷,脉象沉细,舌淡苔水滑。
3.本方在临床应用范围很广,如:虚弱体质及老年人的感冒,尤其表现为咽痛,感冒后即非常疲倦,老想睡觉。有用方指征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以及各种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坐骨神经痛、牙痛等。
老年人感冒后,精神萎靡,老想睡觉,或者咽痛
4.此方细辛在原书中用了二两。如按一两等于15克的原量来说,应该用30克。如果按现在药典上的一般用法,按一两约等于3克计算,也是要用到6克。这就大大超出了一般的用细辛的认知:细辛不过钱。也就是一次用3克。经过考证,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其实是源自宋代陈承所著的《本草别说》,其所指的是细辛末。而不是说的用于汤剂。
5.千万要记住:此方只宜用汤剂,不可用散剂。因为本方所用三药麻黄、附子、细辛均有毒性,但经过煎煮以后,其毒性可减。
6.从用药组成以及条文相关方面来说,和此方类似的还有麻黄附子甘草汤。二方之不同,只是细辛与甘草的不同。至于其原因,日本汉方大家龙野一雄先生从甘草与细辛的药能上做了解释:甘草的药能从有缓和气道的作用来看,可治疗咽痛等;而作为补剂来看,能缓和麻黄附子的急剧作用,可用于全身的症状较为缓和者。事实上,麻黄甘草附子汤之证是一种寒证,此汤宜用于恶寒、头痛且伴有咽痛者,并宜用于较麻黄细辛附子汤之证其全身症状轻微者。与此相对,细辛主治表寒,同时可温肺寒;且细辛有与麻黄相似的利水作用。但麻黄可通里水于表,而细辛辛温,有驱除停水的作用,这一点二者不同。 因此,麻黄细辛附子汤用于强度的表寒时或有肺寒时;而麻黄甘草附子汤则是用于表寒轻微,寒未达肺而止于咽时的处方。在临床上这样考虑,也是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