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买德国奶粉下午收货,刘强东的这步棋彻底改变海淘体验
京东Q1财报显示,其一季度已实现14亿元净利润,超过去年全年。这不是京东上市后首次盈利,但却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盈利:京东终于具备了规模化和持续性的盈利能力,受此消息影响京东股价连日上涨,最新市值571亿美元直逼百度,BAT三强格局或将生变。
京东之所以在一片唱衰声中强势崛起,正是得益于其十年前不被看好的自营物流布局,这让京东在激烈的电商大战中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不只是占据市场活了下来、还迎来了厚积薄发之后的爆发。分析师电话会议中,刘强东发言将最多篇幅给了物流。京东物流不是什么新话题,不过,刘强东透露的一个细节吸引了我的兴趣:京东物流正在强化跨境布局,联系到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跨境物流上动作频频,一个清晰的结论是,跨境物流布局正在成为“猫狗大战”的又一个正面战场。
京东跨境物流布局浮出水面
京东物流布局已有10年历史,但京东物流走出去却是近几年的事。用购物场景带动物流能力是京东青睐的路径,为配合红酒等跨境电商业务京东很早就在保税仓等领域布局。2013年京东跨境平台系统上线,2015年全球购业务大发展,京东跨境进口物流布局步伐加快,相关数据显示其已覆盖300+条线路、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规模化运力,且这一套物流体系沿袭了京东在国内的模式:自营式+全链路。
过去,一个商品要从境外市场进入,需要经过海外转运、口岸清关、保税仓储和最后一公里快递四个环节。商家要做跨境物流必须与四个环节的多家服务商分别合作,成本高、周期长、瓶颈多。每个海淘用户都曾有过物流数个月延时的噩梦,关键原因正是因为跨境物流能力的滞后。
京东物流采取自营式全链路服务,在海外部署TC仓,同时拥有海外运输、口岸关务、保税自营仓等能力,再辅以国内健全的物流配送网络,将“京东式物流体验”复制到跨境物流上,好处显而易见:大幅提升用户跨境购物的物流体验。在京东出现之前网购配送体验也很差,别说当日达,一周达就已经算奇迹,现在京东用户的海淘体验不断得到提升,正是因为京东几年来的跨境物流布局。
京东日前宣布,其在保税仓模式下,90%的海外商品能在72小时内送达,60%以上的海外商品可以实现次日达。而最近,家住杭州市拱墅区的何先生收到了通过京东全球购所购买的德国知名母婴品牌NUK的包裹,从下单到收货只用了7小时26分,打破了京东跨境物流的纪录。
京东跨境物流布局是一石三鸟
京东布局跨境物流,与十年前布局物流的目标不再完全一样。
十年前京东布局物流的目的是为了电商服务,由于3C、家电等当初主打品类的物流难题,京东不得不采取自营物流模式,没想到之后却成了京东核心优势、也成了电商平台的一种主流物流模式——亚马逊在2013年采取了纯自营物流模式。
京东布局跨境物流,最初也是为了电商服务,比如2014年京东做红酒进口电商,布局海外直采配送。在全球购基础上今年京东又成立了国际业务拓展部,让消费者购买更多优质海外商品是京东自营的方向,对于3C、母婴、美妆等品类而言,京东通过自建跨境物流,不只是可以降低消费者的“等待感”,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假货等问题。
不过,今天京东业务跟十年比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意味着跨境物流布局变得更有必要。
一方面,京东已不再是纯自营电商平台,而是开放平台,海外商家需要跨境物流服务。
Q1财报显示,截至2017年4月30日,京东第三方平台有约12万个商家入驻,开放平台GMV占比已达到50%,而2016年占比却只有40%。开放平台业务占比的增长带来了GMV和利润率的增长,是京东Q1盈利的直接原因之一。
京东平台化得以成功,以及在开放之后还能保持自营式体验,关键在于物流、金融、营销、供应链等决定消费者体验和运营效率的关键能力都被开放给第三方商家。京东的终极目标是让用户感受不到自营和他营的区别,要实现这一点,唯有将一切能力都开放出去。现在,京东平台来自于海外的第三方商家数量正在不断提升,要确保消费者购买第三方海外商品的体验,就必须要给商家提供更好的跨境物流能力——商家没有好的选择,京东建立自营式全链路跨境物流是急商家之所急。现在,沃尔玛、Rakuten、森田药妆等国际品牌就已接入京东跨境物流平台,京东跨境物流正在正在受到国际商家的认可,随着京东国际业务和开放平台的发展,更多商家会成为京东跨境物流的客户。
另一方面,京东已不再只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商业实体,其中一个标签是物流公司。
京东从电商业务起家,在获取大量用户之后不断拓宽业务边界,比如衍伸出支付、白条、众筹等金融业务——现已独立拆分;再比如不久之前宣布独立运作的物流子集团。
京东物流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一个具有六大物流服务能力(中小件网、冷链网、大件网、B2B网、跨境网以及众包网)的物流公司,这得益于京东拥有各种不同的购物场景,给了京东很好的机会,建立了这些物流能力。在发布财报时,刘强东解释了成立物流子集团的原因:
“为了更好将这些物流产品向全社会开放。”就是说,京东不只是要做好电商平台上的物流支撑,还要以物流公司的身份去做覆盖一切“实物运送场景”。
跨境物流不只是京东平台的商家需要,还有许多场景,比如垂直海淘平台、线下跨境直营店、企业B2B贸易和采购等等。建立跨境物流能力,有望让京东在海外物流市场分一杯羹,甚至有望成为其重要切入点,毕竟这个市场还是鱼龙混杂、缺乏龙头玩家。刘强东给京东物流定的目标是:“只有绝大部分收入和利润来自于外部,它才是成功的标志。”跨境物流布局和开放将有利于这一目标。
京东跨境物流布局的独树一帜
随着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全球化,以及全球贸易门槛的不断降低,跨境物流已成为一个热点,不过,京东跨境物流布局,就像京东在中国的商业模式一样独树一帜。
1、不只是简单地复制中国模式。
京东针对用户和商家跨境交易的痛点进行优化。
为了解决用户跨境购物时很关注的“假货问题”,京东建立了完善的商品溯源系统,用户可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印制的溯源码追根溯源。对于海外商家面临的库存压力、退货风险,京东利用大数据技术预测,帮助商家合理配置库存,在TC海外仓和中国保税仓进行“两端备货”,确保用户最快拿到商品同时降低商家成本和风险,“提前将消费者更可能买的商品部署到距其最近的地方”也是京东物流在国内高效率、低成本运作的诀窍。
2、继续与阿里巴巴的思路相反。
阿里巴巴正在将菜鸟网络搬到全世界。今年3月,阿里携手圆通、中通、申通等十多家中国物流伙伴与马来西亚官方合作,在吉隆坡机场打造中国境外首个服务于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的国际超级物流枢纽e-hub,包括物流、通关、贸易、金融等一系列供应链设施和商业服务。2014年,阿里巴巴还以2.49亿美元投资新加坡邮政。
京东跨境物流与阿里的目的不尽相同:阿里是为了给商家提供服务,而京东布局还有一层考虑是做全场景物流服务。最本质的区别则是模式,自营VS平台。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前者投入成本高、发展速度慢,但效率高、体验好;后者轻资产、发展速度快。京东自营物流的打法在最初被大多数人不看好,今天显而易见的是自营物流形成了京东的壁垒,在海外能否形成类似结局拭目以待。
3、与物流公司不同则是一站式服务。
国家邮政局在2014年年初就提出推动快递企业“向下”、“向西”和“向外”拓展的号召,推进中国物流公司出海。2014年,圆通、顺丰等纷纷启动国际化战略。不过,中国物流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一直不高,没有诞生类似于UPS这样的全球性巨头。但中国物流巨头基于信息化管理手段和中国本土的人力资源,在效率、速度和成本上优势明显。既然京东物流全面开放就意味着它与顺丰等物流巨头将直面竞争,海外将是一个支线。
与物流公司不同,京东并不只是做物流本身。刘强东曾解释京东物流之所以没有称为京东快递,是因为“京东希望为客户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只有仓配一体化服务才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创造更大的价值。”,在跨境物流上,京东是唯一具备全链路服务能力的物流平台,同时京东物流还可整合类似于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落地营销在内的服务,解决商家跨境贸易的种种需求。
总结一下:
电商国际化,买全球、卖全球是必然,是电商新的增长点。相对而言,资金、信息这两个电商要素好解决,物流难度最大,但解决好却能形成壁垒,就像京东在国内建立自营物流体系后体现出来的后劲一样,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巨头都在强化跨境物流布局。长远来看,正如中国电商发展改变了中国物流一样,中国巨头布局跨境物流有望将“中国速度”复制到全球,给世界带来新的物流体验,甚至改变全球物流市场格局——不只是电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