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技术动态(407)
“
延安能化试产PERT管材料
8月31日,延长石油延安能化公司自主开发的耐高温高密度聚乙烯(PERT)管材料YANH 4547RT完成试生产。
近年来,国内PERT管道在下游应用方面越来越广泛,在部分领域有取代钢管的需求。由于开发难度高,国内现有PERT管材料仍依赖进口。为此,延安能化成立了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技术攻关组,多次集中讨论试产热水管的可能性、可行性、疑难点和处置方案,在无专家现场指导、无经验可循、无配方依据的情况下,开始PERT管材料自主探索和攻关。
该公司技术人员优化生产方案,及时调整反应器温度、总压、氢气分压、产品指数和密度等参数,操作人员密切关注聚合反应参数变化,平稳控制产品熔融指数和产品密度,克服了聚合粉料密度低、含蜡高、分离困难、操作和参数控制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完成了此次试生产。
该牌号产品具有良好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长周期静液压强度、耐高温性能和萃取稳定性能等,适用于工业用及民用建筑冷热水管路系统、饮用水系统、热力预埋管、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及高温地源热泵系统等。
“
破除锅炉“肠梗阻”难题
近日,针对锅炉装置炉膛料位居高不下、冷渣器内部堵渣的问题,延安石油化工厂动力车间将其作为劳动竞赛期间的重点任务,通过现场调分析研,优化工艺,精准施措,彻底破解制约锅炉平稳运行“肠梗阻”。
为解决“料位高”的问题,该车间技术人员、班组长群策群力,优化调整操作,通过加大一次流化风,减小给煤量及固硫剂加入量,以最小负荷来控制料层上涨速度,确保锅炉平稳运行。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发现该措施只能短暂控制料位问题,之后还需人工放渣才能降低炉膛料位。
如何彻底破除“肠梗阻”,面对这一瓶颈问题,技术人员从源头查找原因,经过分析对比,发现是由于冷渣器存在实际运行频率偏低、冷渣器内部堵渣等问题,导致锅炉炉膛料位一直居高不下。对此,一方面,动力车间联系电仪人员,对两台冷渣器变频转速进行调校;另一方面,对其中一台冷渣器出口进行动火切割、开孔检查疏通。施措后,两台冷渣器均能正常出力,炉膛炉料层差压均可控制在工艺指标内,“肠梗阻”难题成功解决。
“
北橡院创新技术助力冬奥
近日,北橡院参与攻关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冬奥专项“室外大中型压雪车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该项目突破室外大中型压雪车“高效稳定驱动、作业精准控制、轻量化、可靠性设计”等技术瓶颈,研制室外大中型压雪车关键部件与整机,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北橡院主要承担项目课题中压雪车轻量化橡胶履带总体设计开发及耐低温橡胶悬挂胶料的研制。通过技术攻关,他们成功解决了抗拉伸、耐撕裂、轻量化橡胶履带和低温橡胶悬挂胶料的技术难题,经过实车测试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将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压雪车是雪道建设与维护必备的大型装备,德国、意大利等国企业占据该领域的全球高端市场。2018年1月,我国自主研发的SG400压雪机成功下线,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空白。
“
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研究员李灿团队在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受自然光合作用Z机制的启发,实现了高效光电催化全分解水过程,分解水制氢效率达4.3%。
前期,李灿团队通过模拟自然光系统Ⅱ中关键组分的重要功能,构筑了高效光电催化水氧化体系,发现部分氧化的石墨烯可作为捕光材料与水氧化催化剂之间的电荷传输媒介,功能类似于自然光系统Ⅱ中酪氨酸的作用。
研究团队基于自然光合作用的原理,采用多媒介调控策略,实现了由自然光合作用Z机制启发的高效光电催化全分解水过程。他们通过将无机氧化物基光阳极、有机聚合物基光阴极与多个电荷传输媒介相耦合,组装了一个高效的无偏压全分解水光电化学池。该体系中有机聚合物的离散能级特性使得有机光阴极和无机光阳极的光谱吸收具有较好的互补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
此外,该体系在捕光材料和电子受体/供体之间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电荷传输媒介的仿生电荷传输链。在电化学电位梯度的驱动下,光生电子通过这些电荷传输媒介有效转移,提高了电荷传输速率并降低了电荷复合速率,实现了高效的电荷分离和传输。
“
新仪器可提高危化品预警和定性检测能力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洋团队在预警检测设备研发方面取得新进展,自主研制出一款并联离子迁移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为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储、生产等过程中的实时预警和准确识别提供了设备和方法支撑。
离子迁移谱基于不同离子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差异实现分离与表征。它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便携等优点,能够实时在线监测的优点;但准确率较低,易发生误报。离子阱质谱通过气相离子质荷比的不同对物质进行表征,具有灵敏度高、便携等优点,但对于存在时间1秒以内的样品,易发生漏报。
我国是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全国重点化工园区超过600家。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及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急需研发适用于危险化学品泄漏预警和准确识别的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对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实时预警”和“准确检测”的双重目标,团队基于离子阱质谱和离子迁移谱两种检测技术,利用离子迁移谱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当发现可疑物时,触发离子阱质谱完成定性检测。
大化所研究员李海洋指出:新型仪器中离子迁移谱和离子阱质谱共用一个电离源,可同时提供危险化学品的迁移率和质荷比二维信息,显著地增强了实时预警和准确定性识别能力。数据显示,新型仪器显著提高了危险化学品的检出率,能够实现对存在时间为0.5秒的危险化学品的检出,检出率高达99.5%,大大降低了误报率。
据悉,该仪器方便携带,适合用于危险化学品巡检和固定点现场检测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