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场上的黑话,你知道什么意思么?

北宋仁宗庆历八年,河北路黄河决口,适逢河北路走马承受公事使臣(所谓走马承受公事使臣,实际上就是中央派驻各路的情报处长)来京述职,皇帝立即召见,问他:"河北的水灾怎么样了?" 使臣答:"怀山襄陵"(语出《尚书·尧典》,意为洪水包围了高山,淹没了丘陵)。

皇帝又问:"群众怎么样了?"答:"如丧考妣"(意为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这位使臣显然没有把水灾民生挂在心上,所以面对皇帝询问,只能作此泛泛回答。看似引经据典,而且文采飞扬,可是对急于想了解具体情况的皇帝而言,就跟没说一样。仁宗于是不再提问,等他告退后,就指示有关部门:今后这些人上殿报告事情,一概要实话实说,不得搬弄辞藻。

官场流行话语中和空话同属一脉的,还有大话和假话,而且一般都是"假、大、空"同时出现。

西汉惠帝时,匈奴单于写信给吕后,言语中透露着一股轻薄。吕后大怒,召群臣商议。上将军樊哙慷慨激昂道:"臣愿将兵十万,橫扫匈奴!" 其他人也同声附合。唯独中郎将季布说:"樊哙可斩也!"为什么?当年高祖皇帝拥兵四十余万,照样被匈奴困于平城,形势危急。现在你樊哙自称以十万之众便可橫行匈奴,不是当面欺瞒吗?吕后闻言默然。不过在官场上,偏是亮起嗓门充英雄的说大话者吃得开,实话实说的季布之类大多不讨好。

汉武帝时的公孙弘就在这一点上树起楷模:他以左内史身份参加朝会,所提建议被皇上否定时,从不"面折庭争",皇帝因此认为他比别人"敦厚"。有时他与公卿大夫们开会商量取得一致意见后,拿到朝会上,见皇帝另有主张,立刻转而附合皇帝。有人向皇帝检举:公孙弘会耍两面派。

汉武帝责问他,他从容回答说:"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皇帝再想想,对啊,同僚因其背约而说他不忠,可是从皇上看,宁可背约"臣等",也要听皇上的,岂非大忠!遂更加信任,先拜御史大夫,再拜丞相,封平津侯。

(0)

相关推荐

  • 读通鉴(158)无用的洞见

    读通鉴(158)无用的洞见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公元61年 春,明帝近出观览城第,欲遂校猎河内:东平王刘苍上书劝谏:皇帝览奏,即还宫. 秋,九月,戊寅,千乘哀王刘建薨,无子,国除. 冬,十月, ...

  • 古代衙门一对联“琴瑟琵琶,为何王字在上”,下联揭露古代官场乱象

    春联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能流传至今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它以其简要的文字和通俗的流传形式深受古今人们的喜爱,对联虽然字少但含义却包罗万象,不仅能在春节表达祝愿还能在平时抒发情感揭露社会 ...

  • 想在古代江湖上混,这些黑话你懂不懂?

    古代的江湖由"三教九流"组成,这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九流又分上中下三等.上九流:一宰相,二尚书,三都督,四藩臬,五提台,六镇台,七道(道尹),八府(知府),九知州:中九流:一医生 ...

  • 年龄造假:古代官场的潜规则

    在中国古代,官员年龄造假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汉武帝时期,因为官官相护,官员队伍日趋年轻化,几乎全都是官员子弟.到汉顺帝时期,尚书令左雄上书说:"郡国每年举孝廉,都是马上就要授职施政.教化民众 ...

  • 官场上的十条生存哲学!不懂的都被整惨了!你中了几条?

    丹阳说 官场上的十条生存哲学!不懂的都被整惨了!好好反思,你中了几条? 01 懂规则=上面有人 单位是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   人人都想争先恐后地往上攀高枝,下面的人向上看全是屁股,上面的人向下看全是 ...

  • 古代算得上“万人敌”的猛将,细数下来只有3位,看看你认识几位

    在古代典籍或演义小说中,都记载过大量武力值超高的武将,他们的形象往往都是虎背熊腰,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打起仗来勇猛无比. 在战争频繁的古代社会中,武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哪一方能拥有多名骁勇善战的 ...

  • 古代文物上的劳动者形象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又一个"五一"节来临之际,我们不妨回顾历史,从文物中寻找古代劳动者的身影,品味他们的平凡与不凡,领略他们的智慧与创造. 唐<捣练图>上的劳动 ...

  • 扶南[古代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

    史籍记载 晋书 扶南西去林邑三千余里,在海大湾中,其境广袤三千里,有城邑宫室.人皆丑黑拳发,倮身跣行.性质直,不为寇盗,以耕种为务,一岁种,三岁获.又好雕文刻镂,食器多以银为之,贡赋以金银珠香.亦有书 ...

  • 冯道 | 五代十帝元老重臣,官场上的不倒翁

    冯道(882-954),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人,他历经五朝,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三师等职位近三十年,是五代十帝元老重臣,前后俸事八姓十帝,位极人臣. 在五代十国那个 ...

  • 中国古代床上功夫,耐人寻味!

    新浪微博ID:行行之沙 俗语说:一世做人,半世在床. 又有: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自古以来,床就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古人, 对于床的重视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古代的床, 倾注了匠人们很多心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