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7,这才是国产神作该有的良心!
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观影生活
重庆,是个魔幻的都市。
屋顶跑马路,窗口长大树;高架上天入地,地铁穿楼而过。
纵横交错的路况,百度地图会沉默,高德地图会流泪。
山城的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丘陵和山地,也为这个城市催生出一项特别的职业,那就是“棒棒”。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棒棒军在八、九十年代逐渐兴起。
那正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阶段;
但那时的物流行业,还没有现在这样的便捷、发达。
于是,棒棒这个行业,应运而生。
顾名思义,“棒棒”就是用一根竹棒挑货的临时搬运工。
街头巷尾,他们的身影随处可见。
久而久之,“棒棒”也成为了重庆独特的文化符号。
爬坡上坎,他们用自己的脊梁,担起了城市发展的重任;
他们同时也用一根竹棒,把生活的重担挑在了肩上。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棒棒”这个行业也在逐渐消亡。
我们可能在街上见过棒棒,但是对他们并不了解。
行业内个中辛酸和苦楚,大概只有棒棒们自己知道。
不过有个年轻人,不仅亲身当了一年的棒棒;
并且他还把自己的经历,用镜头记录了下来,拍成了这部——
《最后的棒棒》(2015)
这部2015年的纪录片;
不管从制作过程还是影片的内容来说,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光是豆瓣评分,就足以封神。
9.7的高分,好于99%的纪录片。
影片的导演,叫做何长林。
在拍摄棒棒之前,他在军队中服役了20年,一步一步晋升到了正团级的军官。
他本可以依靠自己的资历,享受着军队的福利待遇;
可是军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何长林自觉要拖军队的后腿。
于是他主动提出转业请求。
转业回家后,他并没有闲着;
而是选择扛起机器,去记录棒棒们的生活。
他把军队补贴的工资卡寄给了父母,自己留下1300元的生活费;
连哄带骗地,从婚庆公司挖来了一个只会开机、关机的21岁摄影师;
又从部队借来一部闲置的摄影机;
然后就一头扎进了棒棒们的生活中。
以上,就是剧组的全部架构。
他拍摄纪录片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表演,一般会分为“方法派”和“体验派”这两种流派;
纪录片导演,同样也可以分为这两种类型。
有的导演,会为了呈现一段故事,用自己的“方法”,大肆着墨渲染;
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入到影片中。
有的导演,会为了展现人物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不过“体验派”导演再怎么体验生活;
始终都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记录者、观察者的立场;
导演的标签,同样一直贴在他们身上。
而何长林,选择了更为直接的方式。
他不只是和棒棒们生活在一起,更是成为了一个棒棒。
不仅同吃同住,他还向棒棒们拜师学艺。
除去第一个月的生活费之外;
其余的经济来源,都只靠他自己挑扁担来赚。
他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在街头生活下去。
而他自己,也成为了纪录片的一部分。
平日里一直是老干妈拌饭;
这个壮汉许久才吃上一顿肉,让他不禁大喊了一声“舒服”。
没干过重体力活的他;
第一天挑扁担,肩膀上就磨破了皮。
后来他们的住所被强拆,所有的家当都被埋在废墟下。
他像个流浪汉一样,无头苍蝇似的在街头流浪了五六天。
这样的生活,许多人都觉得何长林坚持不了一个月。
但是谁也没想到,他这一呆,就是整整一年。
“这是何苦呢?”
何长林听到身边有不少劝说的声音,可是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他反而干脆直接化名“何苦”。
就像导演自己说的那样;
他就是要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追踪一群背影,记录一个时代。
一年内,他经历的所有事,都源自重庆市中心内的一片城中村——
自立巷53号。
这是一片未经改造的棚户区。
摇摇欲坠的危楼,却为许多棒棒提供了栖身之所。
低廉的租金,是他们选择在这里生活的唯一原因。
每个棒棒,都有一个必须做棒棒的故事。
比如带何苦入行的老黄,看面相就知道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早年妻子背叛,后来与女儿相依为命。
女儿结婚以后,和女婿一起在镇上买了一套婚房;可是他们要在面临20多万的贷款。
为了分担女儿的压力,老黄却选择继续当棒棒。
当然,他也不只是做搬运工。
只是为了20块钱,老黄不惜把手伸进别人家的下水道。
老黄事后用香皂洗了三遍手,却依然被房主嫌弃,连肥皂都不要了。
虽然贫穷,但是老黄并不是什么钱都收的。
有一次老黄在人流拥挤中和雇主走散了。
他并没有私吞货物,而是一直在路边等待着雇主。
雇主后来拿出100元钱感谢老黄。老黄却又从包里找给他70元。
就像他自己说的:
“做棒棒,要看得起自己。”
除了老黄,自立巷中每个棒棒都有自己的故事。
比如“河南”。
他17岁离家出走,后来被两个混混挑断脚筋。
三年前他离开棒棒大军,后来一直在饭店帮工。
他每次吃饭,要么是用大海碗,要么是用电饭锅。
因为想多吃个鸡蛋,最终被老板开除。
失业之后,他想依靠在路边打扑克发家致富。
可惜却把积蓄输个精光,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
自立巷中还住着一个棒棒,名叫老甘。
用影碟机看《刘三姐》和《白娘子》,是他平日里最大的爱好。
他最大的梦想,无非是攒钱讨个老婆。
头一个五年,他打工攒下一万元,结果在街上被人偷去了;
第二个五年,他好不容易攒下的两万五千元,又被贼偷去了。
经历过两次挫折,他开始相信命运。
“李半仙”曾预言到,他的运势会在60岁之后会有所好转。
相比于他们,大石显然是棒棒中的人生赢家。
没有投机取巧,也没有白日做梦。
他选择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己的生活。
不仅挑棒棒还清了自己的欠款,并且还干起了二房东的生意。
自立巷的危楼的租金,就是他负责收的。
他是这群棒棒里唯一有妻子的人。
而且他不仅在重庆买了房子,他的女儿也如愿考进大学。
相比之下,大石的生活已经是如此体面。
而底层穷苦的真实面目,是许多人难以想象的。
老黄因为心疼拉货的板车;
于是他自己能挑的货,绝不会用车拉。
得了高血压,老黄不敢去医院;
只能以各种偏方以及奇怪的健身操来维持病情。
因为他承受不起医药费。
老黄的朋友老杭也是如此。
面对脚上的顽疾,他只能去公园找神医“放血治疗”。
老甘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舍得吃一顿最爱的海带炖猪蹄;
结果为了赚钱,大年夜的晚上他去了夜市打工,最终没有吃上。
一边是摩天大楼接踵而起,一边是城中村食不果腹。
这样的魔幻现实,其实不止发生在重庆。
中国任何一座城市中,每天都发生着类似的故事。
时代发展得太快,等不及那些跟不上的人们。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路上的小花小草,只能被碾过去。
棒棒们希望的,其实不过是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他们曾经扛起过一座城市,现在他们不该被城市遗忘。
尽管生活中充满了苦难,但是我们依然要坚信;
艰难的时光终将过去,抱着最大善意努力生活的人,定会苦尽甘来。
大寒过后,一定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