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散文」陈春花:探索更多东西,需要创造性思考

人们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借助于想象力,人类在过去的50年间发现和驾驭自然的力量,超过了此前全部人类历史时期的总和,太空漫步、海底穿行、生命奥秘的解构,几乎我们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人类的一个崭新的历程。

创造性的思考通常由想象力培养获得。想象力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综合型想象力”,一种是“创造型想象力”。综合型想象力是这样一种能力,人可以把旧有的观念、构想和计划重新组合,推陈出新。这项能力没有任何创造,它只是将经验、教育和观察作为材料进行加工。它是发明家最常使用的能力。

通过创造型想象力,人类的智慧可以无限扩展,“预感”和“灵感”就是通过这种能力获得的,所有基本构想或新构想也正是通过这种能力产生的。

其实创造型想象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创造力。我非常喜欢电影《阿凡达》,惊讶于视觉冲击的同时,更加震惊的是这部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理解,它虽然是一部电影,可是通过想象的安排,人类感知到自己的渺小和狭隘,也感知到不可知世界的一切,这就是想象力的魅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一个人做某些事情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从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真实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很好地发挥想象力或者创造力。

一部分人随遇而安,得过且过,一部分人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这些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能够释放自己创造性的思考。爱迪生在他工厂的四处都挂上这样一块牌子:“一个人除了老老实实认真思考之外,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他认为此话千真万确,“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发现这句话是多么刻骨铭心的正确”。

如果你真想探索多一点的东西,就要创造性地思考,看山一定不是山,看水一定不是水,想起自己学习一些社会科学的感受,社会科学如果从学科的角度理解,可以用文学、史学、哲学的思维方式来表达,很多创造性的思维来源于对文史哲的理解。

已经不太记得是谁这样描述文史哲的,但是我很喜欢这个描述,因为这个描述让我的理解具有文史哲的基础,对于形成创造性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窗外的一棵树,如果你直接描述这棵树就不是文学,而必须在树旁边有水,描述树在水中的倒影,这棵水中的树就是文学。

史学的概念是什么?如果你能够寻找到一面镜子,在镜子里寻找到你的影像,如果可以在以往历史中找到与现在类似的东西,就可以判断现在的问题如何解决,理解现在的问题,需要考虑历史、考虑变化,唯此才可看透现在的每个问题,历史的方法就是教人们在看事情的时候,需要学会回归到从前,寻找类似的事。以古为镜,以史为鉴就是这个意思。

哲学的启示是斯芬克斯之谜:人面狮身的神守在人要走过的路口,它会问每个路过的人,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答对了它就放你过去,错了你就被推下悬崖。这个故事的奥秘就是谜面和谜底都是“人”。

文史哲的方法就是帮助人们学会透过现象获取本质的认识,而在对于现象的理解中需要有创造性的思考能力。

对于世事和外物的理解,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理解来认识,需要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来理解,这就需要人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掌握其精髓,正如上面描述的对于人文科学的理解一样,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解也会需要同样的比喻和想象力。

自然科学的精神可以用数学的精神来表达,数学可以用两个典型的原理来描述:极限和微积分。这两个原理表达一个根本的含义就是无限接近真理,而无限接近真理就是数学精神的表现,因此对于认识事物来说,不要满足于求一个解,你要想真正训练你的创造性思维,一定要去找多解。

也许你会认为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无解的,我也承认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学会如何寻求解决方案,我们在自然科学里培养数学精神,在社会科学里培养人文精神,当拥有这些基础知识训练的时候,可以确信你就拥有了认识世事的能力。

因此,不要单纯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学会训练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只有获得了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会让你得到真正的成功和发展。之所以普通人和成功人之间会有很大区别,是因为普通人创造性的思考不够。

网络的存在,让很多人丧失了思考和创作的能力,这一点让我非常担心,因为得到信息实在是太容易了,得到信息并不意味着真正了解信息本身的含义和内在的关系。

我担心学生们养成不好的习惯,那就是用信息堆砌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别人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信息去佐证判断而不是自己分析得出结论。之所以会形成这些习惯,就是信息量太多了,学生们可以随便在任何一个地方找到信息和相关的观点,然后把这些信息和观点连接起来,这些复制的信息竟被学生认为是自己的结论。我之所以非常担心这一现象,是因为这样的结果会使学生丧失学会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如果说学生们几乎没有什么创造性,你会不认同甚至反对,也可能认为不像我认知的那样严重,事实是今天的很多东西都是直接地借用、借鉴甚至直接地拿来主义,属于自己创造的部分少之又少。

拿来主义是创造性的一种,我不反对,而且我也认为在今天的经济发展中,因为我们还比较落后,还处在发展阶段,还需要拿来主义,认真学习和消化。

但是大学生毕竟是有智慧的一批年轻人,如果大学生只会拿来主义,那就非常可悲了。如果大学生不能创造性地思考,那怎么能够做创造性的贡献,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创造性地思考,去探索。必须面对的问题,一定要用创造性的思考来锻炼你自己,只有这样你才真正帮助了自己。

我在华南理工大学给学生们开设一次讲座,主题是“人生因读书而改变”,和同学们交流在我一生中对我影响至深的三本书:居里夫人女儿的《居里夫人》、林语堂的《人生的盛宴》、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三本书也分别伴随我人生的三个重要的阶段,中学时期、大学时期以及从事管理研究时期。我竭力主张读书的诱因是:读书可以启发思考、启迪智慧、获得升华。而这一切都是在阅读中才可以获得,而不是在信息中获得。

你可能会发现在身边总是有一些人非常幸运,他们总是毫不费力地取得其他人需要艰苦跋涉才能够得到的一切;他们总是走在正道上;他们的行为举止总是恰当得体;他们学习什么都轻而易举;他们无论开始做什么,总能窥见其奥妙轻松完成;他们和自身保持着永恒的和谐,从不需要反思自己的作为,也不需要经受艰辛的考验。这些人所展示出来的幸运,都是源于这样一个关键的原因:他们掌握了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这种思考的结果,的确是一种智慧,人的心智如果发挥这种智慧,就可以被利用并引导帮助解决一切问题,认识这种思考的力量,明白这样的事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断的变化、不同的重点、特别的理解、独到的见解、创新的表述,等等,这一切都可以表明创造性思考的力量,到目前为止,所有世纪中最伟大的发现,就是思想的力量。

你或许会问,思考的创造力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是由创造性的理念构成的,反过来,这些理念通过发明、观察、应用、鉴别、发现、分析、控制、管理、综合等手段,运用物质和力量,使自身客观化。当你潜入思考的深海,思想的活力也就迸发了出来;当思考突破自我的藩篱,就进入永恒的和谐之中,在这个自我思考的过程中,诞生的将是智慧,它可以带领你了解事物的本质知识和原理。

我们知道有许多人取得了看似不可能的成功,有许多人实现了自己一生渴求的梦想,许多人改变了一切,包括他自身。我们有时也会为这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而惊叹,但是,其实这一切都来源于你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你所要做的,就是形成这种能力并合理地运用它。

和女儿一起学习司马光砸缸的课文,女儿被其智慧所折服。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去了。缸大而且水深,眼看那个小孩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是随处可见的。

300多年前,一位奥地利医生给一个胸腔有疾的人看病,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出听诊器和X射线光透视技术,医生无法发现病源,病人不治而亡,后来经尸体解剖,才知道死者的胸腔已经发炎化脓,而且胸腔内积了不少水。结果这位医生非常自责,决心要研究判断胸腔积水的方法,但久思不得其解。

恰巧,这位医生的父亲是个精明的卖酒商,父亲不仅能识别酒的好坏,而且不用开桶,只要用手指敲敲酒桶,就能估量出桶里面酒的数量。医生在他父亲敲酒桶举动的启发下想到,人的胸腔不是和酒桶有相似之处吗?父亲既然通过敲酒桶发出的声响可以判断桶里有多少酒,那么,如果人的胸腔内积了水,敲起来的声音也一定和正常人不一样。

此后,这个医生再给病人检查胸部时,就用手敲敲听听;他通过对许多病人和正常人胸部的敲击比较,终于能从几个部位的敲击声中,诊断出胸腔是否有病,这种诊断方法就是现在医学上所称的“叩诊法”。

到了1861年的某一天,法国男医生雷克给一位心脏有病的贵妇人看病时为难了。正在为难之际,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参与孩子游戏活动中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在一棵圆木的一头用针乱划,另一头用耳朵贴近圆木能听到搔刮声,而且还很清晰。在此事的启发下,他请人拿来一张纸,把纸紧紧卷成一个圆筒,一端放在妇人的心脏部位,另一端贴在自己的耳朵上,果然听到病人的心率声,甚至比直接用耳朵贴着病人胸部听的效果更好。后来他就根据这一原理,把卷纸改成小圆木,再改成现在的橡皮管,另一头改进为贴在病患者胸部能产生共鸣的小盒,就成为现在的听诊器。

这样看来,创造性思考的培养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要观察就会有所收获。正如上面的例子一样,在营销领域也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一家牙膏公司曾经在市场广泛征集一个新的营销方案,要求是这个方案可以让公司的销量提升50%。据说当时有3万多个方案被征集上来,其中很多是营销专家的方案,但是最终选用的方案只有一句话:“把牙膏管口放大一倍。”更令人感兴趣的是,提出这个方案的人既不是营销专家也不是营销人员,反而是这家牙膏公司的一位职员。

这个方案最富创意的地方就是管口放大一倍,大家想一想,一早起床挤牙膏,模模糊糊地一挤,本来只有一小段,现在放大一倍,本来一个月用一支牙膏,现在需要用两支,销售额就是提升50%。怎么样,这就是创造性思考,所以创造性思考并不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东西,任何人都具有这种能力。问题是要不要日常来培养,有人问这个职员:“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案?”她说:“没有什么特别,我就是每天早上起来挤牙膏的时候发现,在挤牙膏时其实并不关心到底挤多少,挤得方便就越挤越多,就这样。”

创造性思考,就是日常要做一个有心人。不能下决心培养自己爱观察、勤思考习惯的人,失去的正是人生最大的力量——创造力的来源。(本文完)

(0)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009】反惯性思维,我们需要怎样反?

    这是一本讲述反惯性思维的书,当然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惯性思维?就是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这里是借用了一种物理现象的名词,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时候,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一 ...

  • 想要获得灵感?创造性思考或许可以帮助你

    我们都想成为聪明人,一个绝妙的idea就能挽救局势的那种,也想尝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什么感觉. 那你坐在这里干想.空想显然是没有用的,你需要刻意练习这种思维,这就是创 ...

  • 【有声散文】陈春花:什么是真正的「富足」?

    导读:心灵的丰饶或贫瘠,不在于富贵荣华,亦不在于有权有势,而在于人的品格的高尚或者卑鄙.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突然对物质和金钱产生了过度的期望和 ...

  • 【有声散文】陈春花:战胜自己,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

    导读:到雅典参加马拉松,是一次朝圣之旅.到了今天,雅典马拉松已经从一场传达胜利信息的赛跑,转变为一个人战胜自己的赛跑.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来到泛雅典体育 ...

  • 【有声散文】陈春花:永续的变化本身就是永续的存在

    导读:变化就是一种不断呈现的"惊讶",而真正的惊喜和智慧,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永续的变化本身就是永续的存在,也因此丰富了人生.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由伊斯 ...

  • 【有声散文】陈春花:理解哲学的有效途径——知行合一

    导读:当我们尝试着去理解历史.认知哲学的时候,其实答案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将自己放入历史的场景中,将历史放进现实环境与时代中.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乘车去米利都的路上 ...

  • 【有声散文】陈春花:中庸-致和之道

    导读:"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 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人以儒家的伦理观念作为待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

  • 【有声散文】陈春花:内心安然才是快乐的源泉

    导读: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现美,都可以感受到快乐和满足,都可以让自己的心安然,并让心与美好链接在一起.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快乐不依赖于外在而是依赖于内心,这是极其简单的道 ...

  • 【有声散文】陈春花:善的理念是可见世界的光源

    导读:正如柏拉图所言,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乃是善的理念,一但我们看见了它,就可以创造美好和正确的事物,就可以让我们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行动合乎理性.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 ...

  • 【有声散文】陈春花:活在当下,亦是历史

    导读:每个时代的人,都是被另一代人言说的神话,我们也会是被他人识别的形象,也会是被要求记忆的历史. 本文由 陈春花老师 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从柏拉图学院出来,我们选择一间中餐厅作为此次旅行的结 ...

  • 【有声散文】陈春花:我们焦虑和不安源于没能成为“漫步者”

    导读:一个朝圣者,一定是享受孤独.踏遍千山万水.尝尽悲欢离合的人:一个朝圣者,一定是拥有信念.明了生命依托.心有所归的人.每一寸光阴的印记,并不只是容貌留下的风霜,更是内心的深邃,丰富而安然. 本文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