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外博物馆迄今未发现张公巷窑完整器物
央广网河南分网消息 (记者桂娟)在河南汝州张公巷窑发掘出土全新宋元瓷器之后的10多年来,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遍寻世界各地博物馆,希望能找到张公巷窑传世品,为张公巷窑准确定性提供依据。
“遗憾的是,国内外博物馆目前还没有发现张公巷窑完整器物,也没有发现传世品。”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孙新民说,“张公巷窑目前在各大博物馆确实见到太少,为数不多的几件也只是残器。”
孙新民曾主持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和汝州张公巷窑两个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对汝窑和张公巷窑出土器物十分熟悉。
起初,专家们非常希望能够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看到张公巷窑传世瓷器,这对于确定张公巷窑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故宫的同仁进行调查后,只发现两件不完整的残缺器盖,也不是明清宫廷的传世品,是后来进宫的。台北故宫到现在也没有发现与张公巷窑相类的瓷器。”孙新民说。
广东省博物馆据说收藏一件汝窑小盘,孙新民专程前去察看。“我拿到手里一看,不是汝窑,而是汝州张公巷窑的,也是残器,是上世纪70年代从河南买去的。”他说。
20世纪50年代,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个收藏家在河南开封市场上购买到的4片青瓷盘残片,虽然不知道它的原产地,但因其非常有皇家气派又来自北宋京城开封,不少专家认为它就是北宋官窑的产品,找到了它的生产窑址就找到了北宋官窑。
“张公巷窑发现以后,它出土的青瓷器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4片青瓷残片完全能够对上号,这也是已故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等专家坚信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的原因。”孙新民说。
“在国外,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亚历山大碗’,是国外唯一来自张公巷窑的瓷器。”孙新民说。
大英博物馆收藏一件据说是汝窑的碗,敞口深腹,但圈足上有缺口,修复后较为完整,是1920年一个叫亚历山大的人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的,因此命名为“亚历山大碗”。有英国学者考证,这个碗具备了官窑品质,有可能是河南某个地方生产的北宋官窑。
2005年,孙新民应邀到大英博物馆访问,工作人员特意把这只碗拿到办公室请他鉴定。孙新民上手一看,认为它就是张公巷窑生产的。
“目前还没有传世品能与张公巷窑对得上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张公巷窑性质的确定。”孙新民说,“期待能通过今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更多张公巷窑青瓷器,为确定它的年代和性质提供帮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