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鹿羊牛驴“四不像”惊现什邡,发型太帅了,为何如此稀缺?
进入2021年,我国自然界可谓频频传来好消息,诸多动植物纷纷都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出现。从近期的新发现来看,现身湖北的“牢底坐穿鸭”青头潜鸭、武夷山的顶级“食肉兽”黄喉貂、荆门的“漂鸟”大红鹳、广西“杀一只灭全家”的爱情鸟冠斑犀鸟、黄山的“神兽”野生梅花鹿等等,这些都是新佐证,同时更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所作出努力的最好回报。
浙江发现的仅此一只天目臭蛙
而好消息还不止于此!这不,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的什邡园区首次发现了又一“国宝”级别的珍稀物种——“四不像”中华鬣羚。伴随着这一消息的出炉,对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的好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而国宝“四不像”中华鬣羚又有何特点?带着这些疑问,下面还是由魔方来科普一下。
大熊猫国家公园“双喜临门”?如何发现国宝“四不像”的?
为何大熊猫国家公园是“双喜临门”呢?其实这和近期的另外一件好事分不开。正巧,在本月12日的时候,万众瞩目的《生物性公约》在会议上出炉了,随之确定了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的名单,而作为此前我国的第一批试点生态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三江、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以及武夷山等一起正式从“试点”成为“转正”。
这不,仅仅没隔多久,此次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什邡园区内又发现了国宝“四不像”的首先露面,谁能不说不可喜可贺呢?不过话说回来,此次新发现的珍稀物种“四不像”的发现确实十分偶然且幸运。据悉,是工作人员在整理安装什邡园区的红外线相机影像的时候发现的。刚好“四不像”中华鬣羚当时从红外线相机前走过,于是这一珍稀的“国宝”清晰图片就被首次捕捉到了。
独一无二的原生秘境——大熊猫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典范
大熊猫国家公园被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这里森林面积高达1955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72.07%,植被呈现垂直性分布,同时跨越的温度带多样,因此总的植被可谓多样性十足。据相关统计,种子植物有3446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5种。而动物资源方面,脊椎动物涵盖641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高达116种。
此外,大熊猫国家公园还有一项很不一样的特质:如果说别的国家公园是某个地方生态好而树立的典型的话,那么大熊猫国家公园就是一个自然原生秘境的“大结合”!某种程度上而言,它是独一无二!
其一,从覆盖范围上来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地处我国西部,覆盖3大省份4大片区以及主要的6大自然保护区。它们分别是四川的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以及陕西省的秦岭片区、甘肃省白水江片区。而自然保护区主要有四川的卧龙、千佛山、王朗,陕西的太白山、佛坪,甘肃的白水江。总的来说,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高达27134平方千米,东西横跨6个经度带,南北跨越6个纬度带,保护区面积广阔。
其二,就物种多样性上来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在2020年12月新增加秦岭生态核心区域之后,就更加坐实了其区域内生态多样性涵养功能作用。大熊猫国家公园内保护的物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大熊猫一种,而是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更佳的生态系统,成为“动植物王国”,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就比如金丝猴、羚牛、金钱豹、雪豹、林麝、朱鹮等珍稀动物,以及铁山、高山松、红豆杉、独叶草等珍稀植物都纷纷选择在这里“落户”定居。
“四不像”中华鬣羚惊现什邡,有何特点?为何又是“天马”
这个名字有点怪!为何叫“四不像”呢,其实也不是乱叫的,“四不像”其实是对中华鬣羚十分形象的称呼,因为其外形就是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此外,中华鬣羚可以长到170厘米,体重可达280斤。不过相比于其他,它的个体算是牛科中体型不太大的物种了。
不过中华鬣羚颈背部的鬃毛却十分耀眼、独特,鬃毛十分粗同时又散乱,就像“炸毛”了一样,因此它也有“炸毛羚”的称呼。中华鬣羚全身主要是黑色、灰白色以及黑褐色,角、颈背部的“炸毛”则是呈现灰白色,大约有十几厘米长。
此外,中华鬣羚主要生活在海拔1000米到4400米左右的林间,夏天会转移到高海拔的峭壁区,而冬天则是喜欢在森林带。一般来说喜欢单独或者小群行动,擅长在山崖乱石中奔跑跳跃,十分敏捷。由于这一特质,远处一看就像在“飞”一样,因此又被称为“天马”。
为何中华鬣羚如此稀缺?
野生的中华鬣羚按照其习性以及生存优势来说,在我国的广袤地区都应该能生存,本不应该是如今这样的稀缺,那么为何会造成如今的局势呢?其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中华鬣羚的生存环境此前由于森林大量砍伐、栖息地遭受破坏,因此和其他森林动物一样,之前很多年其数量都一直呈现只减不增的趋势。
其次,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人为猎杀的致命因素。都说“人类才是动植物最大的天敌”,其实你还别不信,之前很多年来很多动植物的数量锐减,乃至灭绝,其中都有人类的主要原因在。中华鬣羚体型尽管在牛科中不是很大,但是相对于很多别的物种来说也算是比较大的了,其肉质上称,加之角还能再生产成各种工艺品,“全身是宝”的它因此就被很多猎人盯上了。
总结
如今生态环境已然优化不少,已经有诸多动植物再现,但中华鬣羚依旧没有完全脱危。显然,人类过度的猎杀已经反客为主,成为中华鬣羚数量呈下滑的主要原因。不过好在如今的各项法律法规措施已经对偷猎者有严格的惩戒,未来相信偷猎者完全杜绝的情况下,中华鬣羚的处境肯定能更加好过。
就拿近几年来说,大熊猫、藏羚羊等曾经一度濒危甚至快要灭绝的物种都纷纷“升级”,可见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还是十分显著的,野生物种都达到了1800多只。因此环境变好了,自然物种也都会恢复,而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信也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