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晓 航
邱静波
2021年10月23日是入冬前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还是周六。虽然照例打开电脑,翻阅写作中的文稿,我还是决定今天不写作,放松一下,便随意浏览着微信群。突然,我被一则“沉痛哀悼刘晓航教授逝世”的帖子震惊了!这不是真的!我赶紧逐一点开我熟悉的其他群。只见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据刘教授女儿给上海张刚的帖:昨晚20点49分驾鹤西去。”我仍然不敢相信,不愿相信!直至看到中知网湖北总站发布的“晓航远航讣告”,双眼早已噙满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连声呼唤:“苍天不公啊!怎么让这样一位精神矍铄、才华横溢、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的对知青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知青活动家这么快就走了呢?!”之前,我已经本能地在几个知青微讯群中发出悼念刘晓航教授的帖子。并且在刘晓航教授的微信中发了:“惊悉刘晓航教授不幸逝世,不胜悲痛之至!沉痛悼念卓越的知青学者、我的良师益友刘晓航先生!刘晓航教授一路走好!您的学识风范将铭记心中!请家人节哀保重!”因为我没有他家人的联系方式,我相信刘教授夫人、同为知青患难与共、历经波折的韩云谱女士和高智商的优秀女儿珊珊能够经得起这突如其来的疾风骤雨。她们能够看到,或许能给她们些许安慰!
刘晓航教授患病,我是知道的比较早的。8月13日便收到刘晓航教授发来的微信:“我病了。上消化道炎症,胃表糜烂,需在家两月服六种药修养。系嗜烟酒辣嚴茶所致,现均戒掉。”我即去电安慰,并根据家人治疗胃病的经验,告知刘教授使用破壁机制作养生粥的方法。刘教授告已食用猴头菇产品。随后的日子里,刘晓航教授陆续告诉我复诊、确诊、治疗、手术、出院、锻炼、友人探视等情况,不仅有文字,还有照片,以及新写的文稿和转发的帖子。我每信必复,除了安慰、鼓励、祝贺,还将费劲心机从网上查到的一些资料发给他参考,并且择优发一些有价值的帖子,以供一辈子须臾离不开文字的刘教授浏览,排遣寂寞。但也有隐忧,因为诊断有肝硬化腹水和肿瘤字样,是比较棘手的。在互动中,我的感觉和印象是,刘教授的病和身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除了身体消瘦,面容清癯,双眼依然炯炯有神,思维敏捷,充满着思考和创作的冲动。我期盼他早日康复,共赴他策划和约定的十一月在苏州召开文学社团研讨活动。
我依然关注着刘教授的身体是否得到了实质性恢复,于10月8日微信问候:刘教授好!您出院后身体恢复的怎样?能活动了吗?饭量如何?甚念!10月9日,刘教授回复:我的学生贵州仁怀市大律师杨照勇昨夜飞抵武汉耒看望我,师生情谊笃深。我回复:朋友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关注您的健康,祝您早日康复!以后,我坚持每天发帖问候或发些资料,但是未见回复。本来期待刘教授转危为安,恢复健康,病情反复也是情理之中。岂料今天竟传来刘教授驾鹤西去的噩耗,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涕泪长流!呜呼哀哉,悲兮痛兮!我与刘教授相交时间并不如多数朋友长,但却是我实实在在的良师益友。
2014年5月我的第一部知青著作《兵团岁月——二十二年风雨路》出版,慕名给刘教授寄去一本。没想到刘教授很快就给我打来电话,给予很高评价,给我寄来他的作品《疏窗听雨》,并邀我参加6月在大丰召开的知青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告别封闭的自我,走向知青文化的广阔天地。2015年又邀我参加海南的“2015博鳌知青论坛”,并约我写一篇“知青精神在农建十一师的孕育与传承”论文。我如期而至,并与刘晓航教授同居一室。我向他请教知青和知青文化、知青活动的许多问题,他不厌其烦地娓娓道来,使我领略到知青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是从这两次会议起,我决心投入知青文化研究和知青写作,连续写出了六本知青专著。每一次他都给予高度评价,悉心点评,引导我向更深更广处开掘。以后我们多次一同参加知青会议,每次我都准备一些问题,请他解疑释惑。他带我进入他的朋友圈,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他不断给我寄来他的新作,至今收到八本,让我分享他的成果和快乐。同时也进入他的“茶文化”、“犹太人研究”等新领域,使我认识到一位知识分子更加广博的情怀。是刘教授把我领进了知青文化的大门。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2018年8月,刘晓航教授突然打来电话,约我给他即将出版的新作《开花的荒岗》写点感想,同时发来该书的电子稿。真是诚惶诚恐!连自己还没有走稳的后来者,怎能给一位名震遐迩的作家写序呢?我再三推辞,他说“看中我的认真。”出版在即,我怀着却之不恭和先睹为快的心情,不再推辞,将这个赋予高度信任的艰难的任务接受了下来。之后的七天八夜,终于精读完这部沥尽心血长达42万字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写出了长约万字的读后感《笔中风骨 字里豪情》。刘晓航教授收到后非常满意,当即推荐给武汉大学主办的写作学核心期刊《写作》杂志,发表于2018年总第623期上。刘晓航教授就是这样倾尽资源、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地提携后进!“大苦必有大感动,真性情必有真文章。”《开花的荒岗》是一部同共和国脉搏一起跳动,与“文革”和“上山下乡”相生相伴,历尽磨难的一代知青的心灵史、奋斗史和成长史。作者是一位在困境中生存、倍受坎坷,却能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果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坚忍不拔、脱颖而出的成功者和佼佼者。当一字一行读过作者的坎坷经历和艰难跋涉的历程,却峰回路转到达成功的彼岸时,不知是当哭还是当笑——喜极而泣!刘晓航教授在书中给了我们三点启示:一、知识改变命运;二、苦难锻造人才;三、大爱终成大器!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证明着,并为此而献身!现在,我继续这样评价刘晓航教授。值此洒泪送别刘教授赴天国之际,要说的话还有许多。但我已不能自己,我只能深深地道一声:谢谢您,我的良师益友!
同时我也想改变一下称呼——我一直称您为刘教授,那是出于对您的尊敬。现在我深情地喊一声:“晓航!这是兄弟之情,我虚长你两岁,我们同出生于美丽的西子湖畔,但那是一个风雨如磐的年代。在这个冬日晴好的日子里,我为你送行来了!”让我再痛快淋漓地大哭一场:“晓航,你走好!”
作者简介:邱静波 男,天津人,1945年10月出生于杭州,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1965年5月赴甘肃兵团农建十一师工程团。历任战士、班长、会计、排长、干事、副科长、代理科长\主任。
1987年5月调山东省济宁市,供职于济宁市经贸委。任济宁市综合运输管理办公室主任,公司经理、董事长。兼任中国联运联合会副秘书长、理事、专家;山东省交通运输协会理事,山东省联运委员会顾问;济宁市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济宁交通邮电》杂志主编。
退休后从事知青文化研究与写作。任济宁市知青文化研究会会长。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兵团岁月——二十二年风雨路》《联运风云——从联运到物流》《军号嘹亮——兰州兵团一师工程团十六连连史》《历史回声——祁连山下的呼唤》《七彩丹霞——从军垦到农垦》《知青笔记——我的知青观》及各类文章约260余万字。
本刊顾问:龙国武 刘诚龙 俞荣斐
总编:唐白甫
主编、审稿: 陆秀 唐建伟
责任编辑:
唐花阶 刘云雨 刘云洲
陈校刚 丁华
副主编:
李云娥 罗东成 刘慧球
杨国安 李 婷 廖大秋 易小群
唐运亮 刘青龙 刘肆梁 陈晓蓉
银红梅 果 实 刘长军